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有意识和无意识,这是中文,中文诠解中文有中文的优势,就是中国人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去掉一个“识”字,就变成“有意”和“无意”了,有意就是有目的意识的,无意就是无目的意识的。这样的解释好在把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都放在“意识”的范畴的集合内,是“意识”下的两个不相交的子集,目的是解决超现实主义的无意识写作的悖论。
写作因为是要有字录入的书写的方式的,也就是说写作时写字的手是需要大脑控制的,意识就有了有“无意识则无法写作”、“写作就不是无意识”和“无意识写作”的悖论,这样就可以用“目的性”来进行有、无意识的写作。
无意识还有这样一个解释:就是你这样做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或许是有目的的,但目的是盲目的,是非理性的惯性的。这样就产生了“自动主义”,布勒东宣称“思想、行为摆脱理性的控制,直接迅速的与无意识相连”。是对自动主义的解释和创作的方法论。这和前面的布勒东提出的对立原则即“清醒与沉睡、理性与癫狂、客观与主观、感知与再现、过去与未来、集体意识与爱,以及生命与死亡”的方法是不同的。如果说对立原则的创作可以有做作的话,到自动主义则追求意识的自然而然的流动,同时可以发现布勒东已经不那么极端的强调无意识而是局部的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和意识的链接,强调摆脱理性的控制。理性能摆脱吗?控制来源于理性,我以为摆脱理性是理性为无意识服务,把理性下降和意识职能换位。意识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是人的意识的本能机制,就像走路一样的是左右两条腿走路,在没有“理性”的参与的前提下,“无意识”无论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有意识”都会支持、修整“无意识”。
1928年布勒东宣称超现实主义与绘画是“思想的记录,不受理性的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的和道德的偏见”,有人以为这是为创作的不受限制的解放,我倒以为这是激进的进一步退让妥协也就是不那么激进了而是把传统的手法兼容进来了,这体现在“不受控制”和“偏见”上,这不是反对,而是不受偏见的限制,以为这也可以传去传统的不是偏见的部分。其实超现实主义从来就没有和传统完全割裂,而是对文明成果的非传统的应用,无论是写作、合作写作、意识拼接、无意识等都是借助文明成果即理性产物的,和杜尚运用半成品或成品一样。
另类现实的超现实。潜意识和梦境,这里有两个代表人物和两个发展方向,达利和米罗,具象和抽象。达利意图扭曲生活中的具体的图形通过再现梦境般描绘来揭示夸张、神秘、荒诞、飘忽等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一面。米罗则试图把这种状态进行符号式的语言即转化为有意味的隐含含义的语言之象式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意境抽象符号。这是超现实主义最为鲜明的一支,把一切都解释得那么的明白。
念,念头,是意识的思维的起点,就有不定性,既可以是对外界的反应也可以是在内心的突发。怀念、想念是念的重复存在的显现,得到意识的明确的支持就为有意识,没得到意识的明确的支持就是无意识。念是一种思维的或意识的活动性,念可能一闪而过,念也可能成为无意识的情绪或行为,也可能成为有意识的情绪或行为。也就是非理性被理性诠解整合了,非理性穿着理性的外衣试图和群众达成某种默契或妥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米罗是比达利更加纯粹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达利是最平庸的大师也是最天才的大师,因为他的“无意”成分并不多而“有意”成分非常的多,他的天才是“有意”把“无意”解释得比有意或刻意或感觉体现等来解释“无意”解释得更好更清楚。
表现主义的卷土重来,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诠解是模拟的(达利)间接的(米罗)不纯粹的(马格利特),这样,在上个世纪末70年代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又再次兴起,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我们各漏了一个人就是在美国的高尔基和德库宁,高尔基是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德库宁是具有表现主义的,这二人有点特殊,因为他们都具有抽象表现主义的特征即热抽象的特征,现在提起来,放在这里是作为桥接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在超现实主义稍前的表现主义,德语圈的奥地利有个画家克里姆特,这种带有主观装饰的倾向的画风被称为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有个弟子叫希勒也有翻译成希勒的,席勒爱造型上和线条上和色彩上夸张突出了画家内心主观感受的敏感度,这种内心的主观感受压力的情绪通过作画的情绪在造型、色彩、笔触上的暴露被称为表现。主观的感受带给了艺术鉴赏者即鉴赏者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能感受到艺术家的主观情绪的暴露这就是表现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战争和死亡的对人类内心的压力即人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在欧洲的德国的艺术家感受表表现,表现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得到先锋艺术家的推崇和践行,所以又被称为德国表现主义。
欧洲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地域区别的地区,拉丁语区的法国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野兽派对日耳曼语区的德国表现主义也是有影响的,拉丁语的法国更注重的是外观感受如野兽派,直感大胆的利用色彩、造型、笔触表达内心的被对象激发起来的情绪、感受、情感的热情澎湃就是野兽派,德国更注重内在的压力的体验如表现主义,直感大胆的利用色彩、造型、笔触表达内心的压力把私密的情绪、感受、情感公开的就是表现主义,两者有互通也有本质不同。但由于思想的技术的(未能突破传统的时代的)制约,表现主义也是不完整的不极致的,这和超现实主义很相近,表现主义具有技法上的潜意识,超现实主义具有内容上的潜意识。
1+1不等以2,还是等于1,是更大的1。由于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各自的不足,取长补短的表现主义结合超现实主义卷土重来也就顺理成章了。颜料、笔触形成的或表达的笔意,是潜意识最好的表达,这点和中国的绘画的笔墨是不谋而合的。中国绘画强调“品”是因为中国绘画是文人士大夫的高贵阶层的书画,西方人不强调“品”是因为西方绘画是平民的绘画,强调绘画中的人性的表达就可以了,但绘画的艺术法则还是中西方共同的追求的。伊门多夫和巴塞利茨的新表现主义的绘画都是同时具有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特征的,巴塞利茨的颠倒的画更是同时具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观念的多重含义的,新的表现主义是绘画本体语言及其他含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