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末日侃谈后续
三国、魏晋南北朝又是一个分裂动荡的历史时期,时代的激荡冲刷了汉代后期的陈腐,文坛出现了清新之风气。文体,议论文以对事物论述议论为主,记叙文主要记叙事件,散文主要抒发情感。三国魏晋的文章虽然议论较多,但散文有了独立自由的发展,文笔清新,形式自由,寓意深刻,真情实感,如“二曹”的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陶渊明等。
古文(指唐代以前的文章)有没有法度?作为文章有法度,作为文体却未分,因而是文章法度而不是分门别类的文体法度,这区别导致因文体不分而文章混乱,即针对不同的文体没有相关的法度,议论、抒情、记叙混杂一起,即除诗词外就是“散文(各种文体混杂而散,不是后来意义上的散文)”。到三国魏晋时总算散文渐渐独立,追求情感的抒发,并逐渐文字辞藻华丽起来,东晋开始骈文盛行。
骈文,并列句式的文赋也。也就是排比对偶句式的文章,是通篇以这样的句式写成的文章。文章讲究偶对合理的视觉美感和富于韵律的节奏听觉美感,是诗词风格的形式华丽的文章,颇具形式主义意味。
文体分开后追求文章的词藻华丽,诗词的形式进入文章后,文章在抒情上和句式上有了提高,显然是对散文和汉赋的内容形式的丰富和发展,那么,辞赋的衰退,应该是骈文集散文和辞赋之长而取而代之了吧,想来这也合情合理。
骈文对散文的抒情性和内容的统一性的形式有着推进作用,但骈文之风也日渐助长了文章的形式主义之风,文章表面浮华内在空洞,到唐初陈子昂提倡恢复古文的“古文运动”,提出改革文体、文风,去浮华还文章本来的质朴。唐代文学的复古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代(唐代)的文章复古运动并非真正的复古,而是借古文的质朴实现新的发展,是散文独立出来后的“复古”,是文章质朴之风的恢复,在文体上是散文的独立后的进一步确定,在文风上是修辞的质朴务实,在形式上是去诗歌化回到文章叙述抒情的正确方向上来的复古。
对偶在《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里也有存在或称为更早出现,而到骈文时通篇追求这种形式的华丽对文章的真情实感的发挥自然是不利的,但也做了对于形式的有益的探索,对唐代的律诗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先导的作业,工整的七律、五言可以这么说和骈文的传承不无关系。
小说因其内容形式的容量大、跨度长、综合性广、叙事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反映人性全面而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六朝是出现了小说《搜神记》是属于志怪类的,和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还是有距离的。到唐代小说逐渐发展起来,内容也逐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特别是中唐后古代中国小说进入了繁荣阶段,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给唐代的小说以较高的文学地位,但其原始性也是要看到的,因为第一唐代小说篇幅较短,尚未脱离叙事散文的特征;第二内容传奇内容志怪的倾向在思维上保持着原始思维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以后的小说创作影响深远。这一带着原始性的原始思维的特点干扰了文学作品的严肃性和削弱了读者的思维参与的能动性,背离了小说呈现现实实际并从现实实际中获得启蒙思考的现实批判意义。
唐代的文学成就在于律诗,奇思妙想又符合现实实际,华丽工整而又言之确凿言之有物,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内容形式的艺术驾驭都达到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度。唐诗所达到的成就让人匪夷所思,怎么会如此精美绝伦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六朝骈文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及前朝历代的散文在形式上传承华丽的积累到唐代来了一个从形式内容上的华丽丽的转身而闪耀一身的华丽落下一片璀璨,在次背景,“古文运动”恰当其时也,古朴和华丽的组合,之俏兮拙兮,华美而不失本色,美哉!
华美的身段真情吐露,怎不牵动人心肝肠?譬如“郎骑木马来,绕床弄青梅”,让人如沐浴三月阳光之温暖;譬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人物情景之交融,此时无声胜有声,短短十多个字,胜过千言万语,定格一瞬间却越过了自然循环人生百态,穿越时空,让人感慨催人泪下。
唐诗表现内容是全方位的,爱情、友情、亲情、田园、人生、生活、仕途等等,唐代律诗太辉煌,秦汉六朝的积累如压抑的宝藏在大唐强力迸发,在加上佛教文化的参与融合,大唐之豪迈气度以后再无比肩,恰如大唐是人陈子昂诗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唐诗作广为流传为后人不断经典引用,节日的中秋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重阳的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不朽诗句,朋友寄情的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铭志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励志的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等,感情上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等。
唐代的杂文和散文也是很不错的,由于唐诗过于辉煌,因而相形失色。譬如《永州八记》也是非常美丽的散文游记啊。大唐文学、书法、美术并驾齐驱,展现了古代中国封建文化的无上的高度,堪为后世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