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mingsagitt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75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侨和港澳同胞是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已有 1512 次阅读2012-12-11 12:28 |个人分类:转载|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华侨和港澳同胞是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木京

到五邑大学参加华侨文化研讨会, 这也是我第一次到五邑大学。

五邑大学位于江门市区,占地一千多亩,楼宇五十多座,总建筑面积三十五万平方米。这所学校是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地祖藉的华侨和港澳同胞捐建于1985年,该校有十五个教学院系、三十六个本科专业、五个硕士一级授权学科、二十六个硕士点、四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同时能供17000学子就读,学校图书馆有纸质藏书一百二十万册。这所高校已经培育了不少杰出人才。这是一所园林式学校。校园树木葱茏。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掩映其中。校园内还有荷塘、湖泊、河道……每一个地方都是一道风景。学校充满灵气,令人胸襟开阔,思想盈动。漫步于林间幽径,一种特有的书卷味扑面而来,撩动着我的思绪:如果没有华侨的捐建,这个地区要迟多久才有这样一所大学呢?这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子弟又要远赴何处求学呢?

两个月前我到台山采风,令我震撼的是,台山这么小的一个地方,在民国期间由华侨捐建的学校多达一百零一所之多。而在我的家乡新会,大部分学校都是由华侨捐建。华侨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一生都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并一手创办了厦门大学。新加坡华侨胡文虎在全国各地共捐建了三百多所小学,立志扫盲,培育人才。而另一对华侨父子陈瑞祺和陈经纶,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同样不遗余力。陈瑞祺捐建了学校二十多所,陈经纶对教育发展的经济支持已经超过一亿。

华侨和港澳同胞之所以热衷于建学校,是因为他们视野宽广,思想开明。他们在外拼搏的过程中,比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知道: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有强大的竞争力才能使家族、民族兴旺。没有知识只会被淘替。他们怀抱着的最大理想,就是教育救国。有了华侨对于家乡教育事业的不懈努支持,侨乡的杰出人才辈出,区区一个江门,竟有三十多位院士,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各个领域都有不少顶尖的才俊。侨乡人的素质更是整体得到了提高。

近代这一百年多来,改革的思潮在广东风起云涌。康梁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广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任你是天才,也无从找差距。几千年来,我们都在文明古国的梦幻里酣睡。当列强入侵中国,我们才猛然被惊醒,原来异域有很多国家比我们先进。但我们不了解这些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在信息封闭的年代,华侨便成了我们了解外界,促变求新的桥梁。

广东是中国移民和从事海上贸易最多、最早的省份。华侨回乡,带回来的不单是钱财,还有文化和信息。由此,广东也就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华侨不仅引进了许多物种,还引进了西方的科技、文化、艺术和思想理论。中外文化的糅合与思想的碰撞、重构,使得人们的精神更为活跃。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是身处移民大省广东,比较容易了解各国的情况,进而开始反思我们的制度和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一切的进步源于思想的进步。

大思想家梁启超是中国新民民主的启蒙者。他主张中国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效法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反对封建帝制。他的限君权、伸民权、开民智的主张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立的。他的这些主张,很显然都与他接受外域文化的长期熏陶有关。后来,他更是在国外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每到一个地方,就通过华侨了解当地的状况,冥思苦想寻找救国的良方。他对自由民主的深刻理解,转化成了他的思想主张。他办报宣传他的理念,身体力行做着反帝反封建的实际工作。护国战争便是在的他策划下、在他的学生蔡锷将军的支持下进行的,从而维护了辛亥革命共和的成果。他的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家周善培这样评价他说:中国长久睡梦的人心被你一支笔惊醒了。只可惜中国没有按他的设想去发展,才走了不少弯路。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但是从西方文化转化而来,而支持他的革命力量也大部分来自海外华侨。兴中会的一百二十六位会员中,华侨就占了八十多人。后来的同盟会,华侨也是占绝大多数。华侨积极组织、策划、宣传、筹措经费、回国参与起义等等。1911年的黄花岗之役,八十五名殉难烈士中华侨就有三十一人。1923年双十节,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恳亲大会上,明确地说:本党最发达的地方是海外各埠,海外华侨很多地方都有中国国民党。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明白党的主义在先,所以他们革命也是在先,每一次革命都是得海外同志的力量。他在《致海外革命同志书》中提出了华侨为革命之母。孙中山的主张是非常好的,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都还能体现先进性。但后来他並未能完全按他的主张去做事,却是最大的遗憾。

华侨身处海外,饱受歧视和压制,他们最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此有着巨大的爱国热情。前述的辛亥革命是这样,后来的抗日战争同样是如此,华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给予了祖国巨大的帮助和支持。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1937年。在民族面临危难之时,旅居海外的爱国华侨群情激奋,同仇敌忾,轰轰烈烈,持久地展开着抗日救亡运动。世界各地一千多万华侨组成了近千个救国的群众团体,大力宣传抗日,发动捐献物资支持祖国抗战。义捐、义卖、特捐等各种活动遍布世界各地。比如月捐,是每月捐出月薪的百分之十,他们的口号是逃避月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各地华侨捐献给祖国的军饷平均每月达两千万元,是中国每月所需军费的四分之一。华侨还捐药物、防毒面具、帐蓬、衣物、飞机、救护车、坦克等等。仅马尼拉市华侨捐出的飞机就超过一个中队。旧金山华侨一次就捐了飞机四十架。菲律宾华侨捐五十架。美洲华桥捐救护车二百辆。新加波华桥捐四十辆。抗战头三年,华侨共捐飞机二百一十七架、救护车二百辆、坦克二十三辆。从1937年到1940年,捐献各种物品三千多批。华侨除了捐赠,还大量认购公债,胡文虎不但捐献了大批药物,还认购了三百万的公债。各种华侨团体还回国参战,共赴国难。义捐从九一八开始,直到抗战胜利,历时十四年之久。因华侨的积极参与,大大增强了抗战的能力。抗战胜利,华侨功不可没。

对于祖国的建设,华侨同样是一支强大的生力军。

    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投资数万元在广东南海创办机器缫丝厂,开华侨投资国内工业之先河。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电灯公司。陈宜禧于1911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自集资金,自力施工的铁路——新宁铁路,这铁路是从新会至台山。爱国华侨分别投资兴建潮汕铁路、漳厦铁路、汕漳铁路,组设广东省宁阳铁路有限公司、福建铁路有限公司、漳州至程溪轻便铁路公司等。冯如1911年率领助手携带飞机设备飞回祖国,在广州又建了临时制飞机厂房,这是中国第一间飞机制造厂。华侨还兴建了火柴厂、纺织厂、发电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国办企业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但华侨都不计个人得失,坚定地践行着他们的强国梦。

中国近代引进的先进科学技术,也都主要是掌握在广大留学生手中。许多学者、专家在学成之后,主动回国参加祖国建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二十三人中,留学回国的专家学者就有二十一人。在抗战八年、内战八年,及解放后的反右、文革等一个个运动的摧残下,有文化的人都所剩不多,如果没有留学生回国,中国的教育会糟糕到什么程度呢?

改革开放,邓小平选择了广东做试点。除了广东是沿海地区,又与香港、澳门比邻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广东华侨最多,有三千万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占全国华侨人数的三分之二,广东招商引资方面更有优势。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国投资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伍淑清、霍英东、林建中、王俊宏等都是广东人。而广东人长期浸润着华侨文化,又有着华侨“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的品格。在当时,人们的思想非常僵化,邓小平的改革受到相当大的阻力。而改革在广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这也证明高瞻远瞩的他对华侨的巨大作用的深刻了

当国门再次打开,春风再度吹拂神州大地,爱国华侨也再次成为支持一穷二白的祖国腾飞的力量。从1979年至1998年,我的家乡五邑地区,华侨和港澳同胞捐资总额就达四十二点二三亿港元。兴建学校二千一百一十七间,医院二百九十七间,敬老院三百二十四间,影剧院和图书馆一百七十七间,桥梁八百二十五座,筑路三千五百四十九公里,自来水工程七百七十八宗。这么庞大的建设,是解放后前三十年所望尘莫及的。捐资最多的港澳同胞有利国伟、陈经纶、谭兆、、伍舜德、黄克兢、黄祖棠、黄球等,捐资最多的华侨有李盘石、黎耀华、谢文启、伍求登等。我在找资料的时候,时常被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义举感动得落泪。我看到的这些,写在文章里是些数字,但你只要从五邑大学慢慢地走一遍,从整个五邑地区走一遍,你去了解一下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公共设施凝结了多少爱国侨胞的心血,站在侨乡的每一寸土地上,几乎都能呼吸到来自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爱,你再去联想这些数字,怎能不震撼你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应有感恩的心,时常感念每个帮助过我们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他们已经为我们做得太多,我们也应多想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1979年至1998年,仅五邑地区,华侨和港澳同胞投资的企业就有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二家,投资已经超过四十点三亿美元。在整个广东,外资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绝大多数都是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投资。华侨回家乡建设,乡亲们便有了工作,有了向过去那温饱不继的日子告别的资本。同时,华侨把外面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制度带回国内,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这些经验后来更在全国推广。那个年代,人们开始敢梦想、敢追求。你能明显地从每个人的脸上感觉到他们的心被阳光温暖着, 藏不住的喜悦溢于言表。初春那股朝气蓬勃的气息正是最早从广东漫延开去的,整个中国都充满了活力和自信。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方面看,近現代以来,华侨和港澳同胞都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新时期,中国正面临着政治改革,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华侨,借鉴西方文明的一些成功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政制。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像华侨一样无私奉献,爱国爱乡,中国强大便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断想
下一篇: 致习近平总书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