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 大 学 》
[昨天说孔子,今天改四书中的重要篇章《大学》,即便是典籍也有缺点,宁可为那些含混的表述2000年也不去修订,折射出儒家设立的学问传统的僵化。我改写的初衷主要想将“格物”改“格心”,树立“心物同一”本体论,原《大学》设计的修身条目有些牵强,“格物”则根本不成立的,改为“格心”,并将格心明确定义为消弭意识与潜意识自降生而起的分裂,这是证悟本体的关键环节。其他修改也多。我改的“新大学”与“大学”原本都拿给初中生读,一定是我的本子好懂。、、、、以后在陆续简说先贤“心物同一”本体论思想的同时,也会陆续摘编儒释道各家相关的典籍]
大学之道,在明体立德,在教民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本体,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大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心。 心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大同。
所谓致知在格心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实证宇宙本体也。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心与理于本体同宗,故人能了知万物之理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心证本体;心体齐同本体,以此为纲,一旦豁然贯通,则万事之理终可穷尽了然,以求至乎其极。众物之表里虽精粗万象,而吾心体同于本体无不明矣。此谓心格则物通,亦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独功夫在察念念之明晦正邪。小人闲居则为不善,无所不至,见世人遮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然人莫能欺己,昧己欺世终是自戗。
所谓修身在诚意者,谓之常怀敬畏,敬天地规矩师长职守;畏己之愤懑猥亵狭窄多欲。有所敬畏则存忧患,存忧患则自律慎独,常以自克邪念而欣然,欣然生坦荡,坦荡添底气,底气充盈遇事能担当,此境生便自立于天地。
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只在责任力行仁爱尚俭四桩,份内事无怨无悔,以己身心尽力打点,不以心绪波动而迁怒,用本然春意砥柱蓬壁安度顺逆时光。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善之根,人成于孝则慈,入世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所言重民本兴王道,周公是也。商纣暴虐,民之西迁,民情向背,表兵伐时机迟疾,胜负兴衰已先决。是故平天下在治国,治国首图立德,其次为聚力以备交兵。所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是故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义在利先则不与民争利,民利而国昌,国昌而太平,太平即令他国无可觊觎,不战而安,不掠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