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脱钩沦嘴炮:87%美企不走、特斯拉带头加码
20:002020/09/19
中时新闻网 编辑、 吕承哲 、文、 商业周刊 、杨少强
「除了嘴炮(rhetoric),美中脱钩(decoupling)并未发生。」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今年7月如此宣称。尽管两国交恶,美国对中投资仍逆势成长。这股趋势能否持续,取决于中国能否创造出「被需要的价值」。
贸易战以来,美中之间金流似应冷却。但中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外人对中国直接投资(FDI)整体下降1.3%,但其中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却成长6%。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2020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也显示,85%美企指出,未来一年对中国投资将不少于去年、甚至增加。
实体、金融业投资不手软
7成美商看好中国下个5年
美企对中国加码,涵盖实体、金融等领域。实体部分,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今年上半年在上海扩建工厂,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在惠州的乙烯厂也在4月动工,总投资额100亿美元。5月,美国工程巨头霍尼韦尔(Honeywell)在武汉建的新总部开张。《纽约时报》7月报导,零售龙头沃尔玛(Walmart)和好市多(Costco)也计划在中国开新店。
金融部分,花旗9月初从中国证监会获得基金托管执照;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今年6月获准在中国开展金融科技业务,这是第一家在中国获此许可的外国信用卡公司。摩根大通也在中国成立一家独资的期货公司。财经网站《CNBC》9月2日报导,美国基金龙头先锋(Vanguard)计划将亚洲总部搬到上海。PayPal更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提供在线支付的外国公司。
中美恶斗下,为何美企仍前进中国?答案是不变的硬道理:有利可图。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调查显示,在中国的美企,9成表示有获利,逾8成将中国视为最重要或全球前五大市场,近7成对未来5年中国商业环境感到乐观。
这凸显两个意义。首先是政治难扭转企业逐利。近来白宫鼓吹美企搬离中国,但真正落实者有限:近9成美企未考虑搬离中国。雅虎财经今年8月统计,中国收入占比最高的前十家美企,不乏标普500指数里的大企业,要它们放弃占收入来源一半以上的市场,并不实际。
德国媒体《焦点》(Focus)8月17日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比重由1995年的2%,上升到现在16%,「全球的出口商都喜欢这个世界最大市场。」《纽约时报》引述一位在中国的出口经理蕾切尔.王(Rachel Wang)的说法,「即使被课征25%关税,制造商在中国的成本仍然更低。」
可见,若赚不了钱,美企早就跑了,根本不须白宫鼓吹。因此中、美经济是否「脱钩」,关键不在政治,而是中国市场是否仍有获利空间。
世界市场吸引力强
但数位政策打击研发投资力
近年来舆论提及外资在中国困境,多举「工资涨、土地贵、贸易战」等因素。但这些成本面因素,多是影响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像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当地销售,就可弥补这些成本劣势。因此「世界市场」才是中国另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若中国只是工厂而不是市场,它顶多就是另一个越南,也就无法在成本上涨、政治打压的今天,还能吸引企业投资。
然而北京当局的市场干预,却会影响企业投资意愿。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调查显示,在中国增加研发投资的美企比率,从2018年47%、2019年33%,再降至2020年只剩18%。原因之一是中国对数据流动的限制日益严格,以及出口管制政策。
科技评论网站TechNode注意到,在去年以前,中国当局整顿网络,以打击非法及盗版为主。但今年7月《国安法》后,当局把「国家安全」提升至与经济发展并列,「新法律是中国将数据流动转变成像沙特阿拉伯那样(严格管制)的第一步。」
这种限制将打击外企获利空间,有些因此打退堂鼓。手机游戏开发商Zoomob的恋爱手游《Heartbeat》,主攻英、美、澳、印等英语市场,甚至还有葡萄牙语版本,唯独中国市场不在其营销计划内。该公司创办人罗文森(Vincent Law)对网媒香港01表示,「最大原因是政策问题。」中国政府要求每个游戏都要审核,「但审核程序很复杂。」
管制只会降低外企获利空间,当他们拒绝上门,减少在当地投资与雇用,到头来损失的还是当地人民。如何持续创造「被需求的价值」,让企业有图利空间而愿留下,这才是利人利己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