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星岛环球网消息:中评社台中9月12日电(记者 方敬为)中华经济研究院11日在台中举办“2020国际经贸机会与挑战产业研讨会”,副执行长李淳向与会者表示,美中对抗激化,影响国际经贸结构,全球供应链可能因此走向“断链”,也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所称的“美中经贸脱钩”= 若到那一步,国际经贸会出现剧烈变化,但可发现,特朗普说归说,数据上美对中的投资却不减反增,他研判,断链是假议题,提醒台商勿信任美国的说法,别被美国骗了,贸然断去中国大陆市场。
“2020国际经贸机会与挑战产业研讨会”台中场,在台中市商业会举行,由中经院副执行长李淳、外贸协会数位商务处组长林淑惠与谈,向台商分析后疫情时期,以及美中对抗之下的国际经贸趋势。
李淳以“美中对抗下的经贸新常态”为题讲座,他指出,美国与中国大陆分居全球前二大经济体,两强从贸易战开始全方位对抗,且对抗程度越演越烈,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必然影响全球经贸结构,依照美中对抗趋势,全球供应链目前已开始出现“短链”的情况,后续则可能朝“多链”甚至是“断链”方向发展,若走道“断链”这一步,全球经贸结构剧烈改变,势必冲击国际产业布局,业界务必注意。
李淳说明,美中贸易战之前,企业及产业对这种趋势的感受及领域各有不同,“在地生产、短链革命”对许多企业而言只是一种科学新知,在美中对抗走向真枪实弹,科技战也越演越烈后,许多企业开始发现,不但供应链结构要重新检视、移动才能避险,在地生产、短链革命可能已是无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短链变化已经发生了,是现在进行式。
随着两强对抗激化,短链可能走向多链,李淳表示,因为供应链难以达到全面的在地化,企业仍需要打中国链与美国链两手牌,也就是多链化供应,以因应全球调度生产,这大抵上是美中对抗之下,全球经贸供应链未来的趋势,而业界更担心的是,全球供应链有没有可能走向“断链”?
李淳指出,断链也就是美中角力激烈,导致两强Decoupling(脱节),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扬言“美中经贸脱钩”,美中贸易协议原定于8月15日召开第一阶段视讯检讨会议,但特朗普片面喊停,宣称“现阶段不想与中国谈经贸”,甚至强调,“美国不必与中国做生意”,让外界关注起美中经贸脱钩的可能性。
国际供应链“断链”绝对是业界所不乐见,李淳表示,因为企业必须被迫选边,全球经贸结构剧烈改变,是非常棘手的情况。但是,断链真的有可能吗?就目前的全球投资统计数据来看,美中经贸不只持续,且美对中的投资更是不减反增,看起来,断链不过是特朗普的选举话术,简言之就是假议题。
李淳指出,根据2019年美中双边投资数据,在生技医疗卫生产业,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减少15%,投资金额约5亿美元,而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则高达30亿美元,在资通讯产业方面,中国对美国投资额为1亿美元,美国对中国投资额却有20亿美元。显示出,美国除了针对本身具有优势的产业领域围堵中国外,较弱势的领域,仍需要与中国有经贸往来,且不减反增。
看起来,反而是中国在与美国脱钩,而不是美国与中国脱钩,李淳表示,台商不要被美国手法给骗了,尤其是台湾目前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额度屡创新高,经贸地域性仍是业界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假如相信特普宣称的美中经贸脱钩,贸然放弃中国市场,恐怕得不偿失。
原标题:[海外网深一度]美企对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作者 | 张敏 王法治
▲资料图:法新社
美国众议院外委会首席共和党议员迈克尔·麦考尔10日在华盛顿呼吁,美国应该进一步减少对中国在经贸和产品上的依赖,声称“只有这样才能让美国公司和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使得华盛顿赢得与北京的战略竞争”。讽刺的是,就在麦考尔发表上述言论前一天,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92.2%的受访美企“并无撤离中国市场的计划”。相反,超过三分之二的美企表示,它们可能维持甚至增加现有的员工数量。那么,美企对中国的信心到底从何而来?
多数在华美企无意回迁
据彭博社9月9日报道,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当天发布报告称,在接受调查的200多家制造商中,只有大约4%的制造商愿意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超过75%的企业表示,它们不打算将生产移出中国。与此同时,78.2%的受访在华美国企业2019年实现盈利,近半数受访企业表示其2019年在华营收增长高于在全球的营收增长。
据了解,2020年1月至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美国在华新设企业最多,多达860家。英国《金融时报》引述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恺文(Ker Gibbs)的话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年初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复苏也很快,“美国企业仍然将中国消费市场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紧张局势正在加剧,但不少媒体注意到,华尔街最强大的金融机构仍在加紧与中国达成交易。9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核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由此,花旗集团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获得基金托管牌照的美资银行。在这之前,渣打银行(中国)于2018年6月递交该资格申请,并在4个月后正式获批,成为首家外资行基金托管人。
咨询公司Casey Quirk估计,到2023年,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基金市场。花旗集团子公司花旗信托亚洲事务主席斯图尔特·阿尔德克罗夫特(Stewart Aldcroft)直言,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像中国这样的机会,可以管理这么多的基金。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此前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也显示,近七成美国企业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市场抱有信心,超过九成的企业表示其中国业务仍在盈利,87%的企业没有将生产线搬离中国的计划。
美国企业的信心来源于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CNBC报道称,行业调查显示,8月中国服务业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复苏势头,各企业自1月以来首次扩大招聘。服务业约占经济总量的60%,占城市就业的一半。服务业起初恢复增长的速度比大型制造商要慢,但是近几个月来,随着疫情对公众聚会造成的限制解除,其复苏步伐明显加快。更重要的是,内需带动了新订单,调查显示,尽管步伐放缓,但中国服务业公司在8月又接到了新的出口业务订单,服务业前景乐观。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直言,之所以将会继续对华投资,就是因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源地。“多数美国公司,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97%的会员,在中国盈利,并且将会留在中国,在中国推动自身业务增长。”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报道称,曾在苹果和迪士尼等多家大型美企管理层任职的季恺文说,企业在设厂时考量的因素,包括劳动力、供应链,以及是否靠近目标市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当地也具备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这些都是吸引美国公司留下的关键。”
克雷格·艾伦预测,“未来10年,全球增长大约有30%到33%将来自中国。所以,美国企业要在中国成为领军者,才能成为全球企业和全球领军者。号召这些企业离开中国,只会将机会让给日本、欧洲和中国本土企业,导致美国企业失去增长机遇。”
与中国“脱钩”只会适得其反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和一些政客不断鼓吹所谓“对华脱钩论”,声称要让美国“再也不依赖中国了”。众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表达了反对观点。
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主席克利夫·库普坎(Cliff Kupchan)在9月6日到7日举办的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上表示,中美经济已在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不可能轻易“脱钩”。今年8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在各种惩罚性关税和政治高压下保持增长趋势,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0%,较7月提高7.5个百分点,升至年内最高。
美国《国会山报》曾援引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谈到了脱钩之“不可承受之重”。他们表示,“脱钩”意味着在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建立起了巨大的贸易壁垒,这可能会增加商品成本,经济下滑,并为经济冷战埋下隐患;“脱钩”还将削弱两国对彼此的金融和经济影响,这可能导致两国在安全问题上呈现出更多的对抗。
乔治城大学美中项目对话高级研究员麦艾文(Evan Medeiros)指出,特朗普的中国政策和美国商界观点渐行渐远、背道而驰。美国商界特别关心的是中美科技合作。他们想要的是保护自己的领域,而并不是具有冲突和对抗性的两国关系。
▲《华盛顿邮报》9日发表题为《美国与中国“脱钩”只会适得其反》的评论文章。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David Ignatius)9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美国政府持续以来声称中国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和经济威胁,鼓吹美国应该与中国进行“脱钩”,特别还提到高科技产品领域。“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无疑在科技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一些全球领先的专家警告特朗普政府,如果像特朗普所暗示的那样,在中美经济之间一味进行激进破坏,只会适得其反。”
来源: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