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bhzjwm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4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韩咏红:我所认识的郑永年老师

已有 2261 次阅读2020-9-9 10:18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韩咏红:我所认识的郑永年老师
发布/2020年9月9日 3:30 AM
文/韩咏红
来自/联合早报
 
我是在2005年首次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一位优秀的青年教授、中国专家郑永年。在即将出发到北京当驻站记者前,我在上级指派下到国大去听一场小范围的学术研讨会,目的就是结识郑教授。可惜当时对中国所知太少,没有听懂多少内容,也没话题能跟“目标对象”郑永年搭上多几句话。
郑教授不久后去了英国诺丁汉大学,我到了北京后也曾打长途电话到英国、在2008年以后打到新加坡电访他。时间长了,加上偶尔他到北京出差时的见面,以及拜读他的著作和在《联合早报》上的专栏,不知不觉对郑老师熟悉起来。
在新闻一线采访,记者对于愿意花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愿意私下聊天,无私分享学识观点的专家学者们,永远感铭于心。客观上,记者是在工作实践中与受访者的抚育下成长,长期采访的专家学者都是记者的老师。
从我最早开始报道中国新闻,挣扎着学习观察时政,郑永年老师就总是心平气和地、以平视的态度受访,让我不会感觉到有压力,也不用担心受到歧视。即使我问了一些现在看来显得很无知的问题,学识渊博他总是能轻松地在瞬间化解,而且像师长般教学解惑。这种交流持续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因为郑老师的名气越来越大而有所变化,而我心里一直觉得,自己就是郑永年老师的其中一个学生。
2012年我回到新加坡,现场聆听郑老师讲座与见面的机会多了。这时候,到东亚研究所去拜访郑老师不止是一件愉快的事,更是思维的拓展与激发。而在私下交谈中,更容易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也有许多机会切身感觉到他对时局观察的敏锐和准确预见性。比如早在2015年,他就在新加坡的一场讲座上警惕中美发生“意识形态冷战”;今年2月下旬,我和同事拜访郑老师,他已忧心忡忡地警告:“不要小看这场疫情,除非这次西方被打下去,否则新一股反华的浪潮就要兴起”。
郑老师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也是《联合早报》刚上网的时候。他在《联合早报》持续十多年的专栏,以他的博学、学理基础与对时局的深入洞察,培养了大批的粉丝,早已成为《联合早报》的一个品牌。除此之外,《联合早报》在新加坡与中国主办的公开论坛,郑教授也多次欣然应邀出席,而且每一回他都精心准备,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了思想的飨宴。
从个人的层面,多年来在我和同事们与他接触,他的平易近人、亲切随和也是一贯的。有别于社会上其他一些名人选择的为人处事方法,郑老师始终以平常人的心态生活,他的物质生活很简单(我的同事注意到他所穿的衣服袖口常常是磨破的),对人完全没有架子,态度常常是热情的,不对人“设防”是他的生活状态;回想起来,他的热情亲和也可能给他带来一些困扰。
这些年来,关于郑老师观点的批评、商榷渐多起来。这些争议起因于各人的不同学术立场和观点,都是舆论界正常现象,观点交锋可以尖锐,但不应该上升到对人品的怀疑或攻击,而郑老师本人从来不与人辩论,他对“不抗辩”的固执,有时会让误解一直存在。
上周,关于郑永年老师的不利传说突然在中国境内外的中英文社交网络上传开,作为本地学术机构的前负责人,在本地网络媒体上引起报道和关注,我们报社内部同仁与众多熟悉郑永年、喜爱郑永年专栏的读者一样,都处在巨大震惊中。按照新闻作业方式,记者向新加坡警方求证后得到警方曾发出“严厉警告”的信息,而郑老师最初不愿意公开对此事置评。
《联合早报》不能因为当事人是本报的专栏作者、与我们有多年情分而有所偏袒,让个人的感情干预新闻报道。越是遇到极为敏感的问题时,我们能够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依据当下能掌握到的信息说话。郑永年老师是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有巨大影响力的学者,和《联合早报》有着近20年的鱼水关系,有的朋友要看到我们的情,广大读者则要看到理;人情、事理与信息不足处于剧烈冲突中。
然而,不论这些专业之外的传闻如何纷扰,郑永年老师的学识修养有目共睹,也不会影响他在我个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在工作中,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是尽可能找到更多真实信息,例如2012年的事件,我们已经看到了为什么指控不能成立的原因。在后续有关郑永年所涉传闻的一切报道中,《联合早报》的报道必定是恪守原则,根据事实信息说话的结果。而我知道,恪守这个原则,真相必会水落石出,还所有当事人一个公道。  










郑永年事件内情:一项为不实指控 一项“严厉警告”指什么?
发布/2020年9月8日 5:13 PM
文/​​​​​​​陈婧, 黄小芳


现年58岁的郑永年曾在2008年至2019年间担任东亚研究所所长,他今年从东亚所辞职,8月离开新加坡,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档案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前所长郑永年去年和今年分别被两名女子报案,指他在2012年和2018年对她们进行非礼。据《联合早报》了解到的最新内情,2012年的案件属不实指控,在2018年的案子中,郑永年受到警方“严厉警告”,但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他的行为构成非礼罪。

至于2012年的案子,据《联合早报》上周报道,警方调查后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说明非礼指控不成立。两起案子警方均已结案,而国大东亚所仍在就2018年的案子进行内部调查。

此前,两名女子分别通过社交媒体指郑永年在2012年和2018年分别非礼她们,她们都是东亚研究所前职员。郑永年本月4日通过伊莱雅士事务所的代表律师许廷芳发表声明,否认有关性骚扰的一切指控。许廷芳也指出,警方就2018年案子向他发出的警告,“并没有构成罪责或事实的裁断”。

【2018年案件】

2018年案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严厉警告”(Stern Warning)的含义。《联合早报》采访新加坡资深刑事律师陈其玉得知,警方在调查案件后一般会施予两种警告。“严厉警告”意味着案子已经了结,并且不属于犯罪记录,控方往后没有进一步提出诉讼的权利。

另一类较为严重的警告是“有条件警告”(Conditional Warning),一般上,条件是如果被指控者一两年内重犯类似的罪行,控方有权重新就案件提出诉讼。警方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警告,但近年来较常见的方式是书面警告。而如果警方接到报案后,发现指控完全没事实依据,则不会进一步采取行动,也不会给予警告。

据《联合早报》了解,郑永年被指控在2018年涉嫌非礼,时隔一年多才报案,该案件有一些疑点难确定,而在此期间声称遭非礼的女生与郑永年保持频繁接触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郑永年身边的人与前同事,都对这次案件感到震惊。

至于警方发出“严厉警告”,可以是因事件涉及其他方面的行为不当,这可以是指他与该女子一对一独处时没有保持敏感,当时不应该让办公室门处于关闭状态,在这个案子中,也因为女方指控郑永年拥抱她,但这不足以构成非礼诉讼。

在那事件外,就《联合早报》目前了解,该案女子没有提出其他的具体指控情节。

涉及2018年案件的阴姓女子早前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说,她是在同事的建议下,找上司郑永年谈职业发展。她称在进入郑永年的办公室后,郑永年拥抱了她,并拍了她的屁股。她随后挣扎跑出办公室,并发了短信给郑永年,表示办公室里发生的事令她感到“不舒服”,郑永年之后回复说“非常抱歉”。

对此,郑永年今天打破个人缄默,他在接受凤凰网访问时则叙述,阴姓女子主动和他约谈,她谈完工作要离开时,提出要郑永年把女儿介绍给她做朋友,但当时郑永年的女儿人在美国,她对此表示失望。因此郑永年给予一个拥抱以示安慰和告别。

郑永年强调:“阴小姐指控我在拥抱她的时候,碰到了她的屁股。但这并不属实,我也没有正式接受警方的‘严肃警告’。在新加坡的法律体系中,不管被指控者是否乐意,警方可以发出此类警告。此事新加坡国立大学还在调查之中,我也不能多说,以免干预学校的调查。”

【2012年案件】

至于2012年的事件,新加坡警方发言人早前证实,今年5月14日接获一起涉及非礼的报案,案发时间为2012年10月24日。警方决定不采取进一步行动。案件就此了结。就警方的立场与种种迹象显示,这是不实指控。

据《联合早报》了解,曾姓女子并非到警局直接指控郑永年,而是使用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进行网上举报;对方指非礼事件发生在八年前的10月24日上午8时到中午12时之间,当天是东亚研究所的15周年纪念论坛。据曾姓女子的说法,她和郑永年在举办论坛的丽晶酒店(Regent Hotel)共同搭乘电梯到会场,郑在电梯间里解开她的胸罩带。

郑永年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说,有照片显示当天曾姓女子穿着外套,不可能透过数层衣服去解开她的胸罩带。再加上丽晶酒店的电梯是玻璃电梯,四周都可以看到电梯内的情况。当天活动场所都在一楼,只有午餐在酒店三楼,当天出席论坛的包括时任副总理尚达曼、多国驻新加坡大使和本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及学者,再加上时任东亚所研究员的郑永年妻子全程陪在他身边,在午餐前根本没有理由,离开那么多重要国际嘉宾去和曾姓女子同乘电梯。

澄清上述事件的同时,郑永年也提供邮件记录,显示曾姓女子在过去两年每天都会发不当内容邮件给他,少则每天一封,多则一天四封。她在邮件中称郑为“豆”、“宝贝”,自称“呆”或“宝贝”,多封邮件包含性暗示。(邮件节选内容见图)

11_Large.jpg

12_Large.jpg

13_Large.jpg

郑永年说,他曾和行政领导讨论过如何处理曾姓女子的骚扰行为,但行政层认为曾女有严重心理问题,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他也向技术人员咨询能否阻断曾姓女子的电邮,但由于是国大内部邮件而无法阻断。因此,郑永年选择对工作无关的邮件不看、不回、直接删除。曾姓女子向警方举报之后,郑永年从删除邮箱中找到了曾发给他的51封骚扰邮件,并把这些邮件全部交给新加坡警方。他也强调,由于涉及其他人,有些地方不便出示证据原件,等到法律上许可时,他可出示所有证据。

曾姓女子今年7月离开任职10年的东亚所,她此前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她最近才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受害者,因而在今年5月报警。她也控诉自己不断向研究所管理层投诉,但始终无人理会。《联合早报》已进一步电邮联系曾姓女子,目前尚未接获回应。

现年58岁的郑永年曾在2008年至2019年间担任东亚研究所所长,他今年从东亚所辞职,8月离开新加坡,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他也是《联合早报》的长期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