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评:吕秀莲的“劝” 敲醒了谁?
2020-08-23 08:04
星岛环球网
中评社香港8月23日电(评论员 束沐)台湾前“副总统”吕秀莲日前在一场论坛上表示,以“一个中华”取代“一个中国”两岸可“一字泯恩仇”。她批评台湾一些人在武汉爆发疫情时,用很多言语刺激对方,甚至制造仇恨和敌意。她还提醒,台美关系可能会踩到红线,两岸敌意螺旋很高,“只要战争发生,后悔就来不及了”。
吕秀莲曾是大陆官方重话点名的“台独”人士,她也始终不避讳自己的主张。卸任后的吕秀莲未淡出政坛,近些年对民进党的批判与日俱增,甚至退出民进党改以深绿小党名义参选,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太大改变,包括“远亲近邻”、“九六共识”、“和平中立国”等。此次吕秀莲的发言,虽然还是围绕她一直以来的政治主张,却透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首先,从吕秀莲的发言可以看出,她对当前台海局势、台湾自身安全与前景是高度担忧和焦虑的。近一段时间,岛内舆论出现了一股罕见的“议战”氛围,这一方面是客观形势所迫,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海两端军演,美军机舰频频在台海、南海周边侵扰游弋,甚至有媒体呼吁“三方不开第一枪”,折射出形势的紧张严峻。另一方面也是舆论话题所致,如马英九提出“首战即终战”,道出“美国根本不会救台湾”的事实,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外因是变化的依据。台海形势“一触即发”,内因是民进党的“仇中反中”、破坏两岸关系基础和氛围,外因是中美关系动荡起伏,双方军事力量在台海周边“短兵相接”。任何经过思维训练和历史教育的人,都能看出内因和外因都指向台海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期”,故避战、避险才是王道。
然而,面对岛内各界的焦虑和呼声,岛内执政当局似乎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地透过网军对内“壮胆打气”,炮制充斥恶质民粹的舆论氛围和寒蝉效应,污蔑和攻击任何岛内“反战求和”、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的民声民意,并且在美台关系的危险轨道上更进一步。对此,吕秀莲显然“看不下去了”。她说,过去国民党强迫台湾人“反共”,现在“爱台湾”就要反中、仇中、亲美,变成了选择题。
就在绿营内部一片叫嚣“勇武好战”,和平理性声音被压制、扼杀的氛围下,吕秀莲就像那个戳破国王新衣的小孩,只不过把常识和道理说了出来。这当然归功于她的“孤鸟”地位,讲话没有什么包袱,不必像当权的那些衮衮诸公一般“讲政治”,不敢和绿营网军一手制造的“主流民粹”作对。但不可否认的是,连吕秀莲都点出台湾危险迫在眉睫、冲突一触即发,更加突显出“避战保和”已经成为岛内跨越蓝绿精英层的最大关切。
何以至此?何必至此?两岸各层级沟通协商畅顺、各领域交流往来密切、经济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一幕幕似乎在短短几年间变得逐渐陌生、淡漠,以至于今天的台湾社会居然要讨论“有几成民众愿意上战场”的问题!偶然之中有必然。从岛内环境看,是谁在天天挑起两岸“敌我意识”,把大陆同胞、大陆企业、大陆官方统统视为“敌对势力”?从外部环境看,是谁频频向域外大国投怀送抱,企图“以武拒统”把台湾变成一个高密度火药桶,甘愿赌上2300万民众身家性命以自我激活“冷战棋子”的地位?
吕秀莲提出的解方是所谓“中华邦联和民主太平洋国协”,固然体现出其政治主张的局限性和幻想性,但她一针见血地直指,当前台湾执政者“联美抗中”、一边倒押注在美国的政策只会把台湾带向绝路,这个观察是准确的!与此同时,吕秀莲建议“一个中华”、反感疫情期间对大陆的言语刺激,不仅正视了两岸本就割舍不断的历史、文化、血缘连结,还多少透出几分“人情味”。这样涉及两岸关系“有人情味”的言论,绿营内部曾经有过一些,可这几年似乎完全听不到了。
观察吕秀莲从政一路走来的言行,她应该算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也算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始终没有同流合污汇入绿营当权后的政治分赃之中。无论其立场如何,吕秀莲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对台湾前途的劝告,应是发自内心。这样的声音其实不少了,绿营当权者如果听得进去、回心转意,两岸关系转危为安似乎还“有的救”。毕竟,站在2300万台湾老百姓的角度想,难道战争比和平有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