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野狼嚎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20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本在摸底 解放军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已有 1343 次阅读2013-1-11 02:37 |个人分类:嗷嗷叫|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日本在摸底 解放军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安倍召开记者会 称钓鱼岛与中国没有任何谈判余地

日本加速军事化和右倾化引发美国媒体高度关注

菲向日本提供南海基地

美亚太再平衡战略令菲越大胆对抗中国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首相府刚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阐述新政府内政外交以及防卫政策,最新消息我们立刻就连线驻东京的记者李淼,李淼你好。

李淼:杨娟你好。

杨娟:安倍晋三刚才召开了记者会,具体谈到了什么样的内容?

李淼:安倍刚才在首相官邸举行了记者会,在记者会中安倍宣布了他的紧急经济对策。这个紧急经济对策被安倍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补充预算,为了恢复日本景气,它的总额可能会达到10兆亿日元,事业费达到20兆亿日元。

经济对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重点的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复兴防灾方面,主要是为了应对日本大地震还有复兴重建方面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共事业费达到3万亿日元左右。

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关于日本国民生活的安全和地区经济注入活力。

第三方面是关于日本的经济增长,我们看到日本经济增长一直是非常的低迷,日本政府计划是推进大学和企业方面的产学共同研究,在这方面也是投入很大的补充预算。这个补充预算方案会在今后的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然后提交给日本的国会,那么根据日本内阁府的统计,在这次的经济紧急对策实施之后,日本国内生产总之GDP可能会提高2%左右,并且会产生60万人的雇佣效果。

那么在刚刚的记者会上安倍也提到了他的外交政策,关于中国和钓鱼岛的问题,安倍强调说对于钓鱼岛问题日本依然会坚持一贯立场,没有任何和中国谈判的余地。

另外,希望中国也能成为国际社会上负责任的大国,保持在中国的日资企业的安全和日本人的安全。但是同时也强调说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重新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轨道上来,改善两国的关系。

鉴于中国海监飞机已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上空进行常态化巡航,日本政府已着手开始讨论包括日航空自卫队可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在内的应对措施。

事专家张召忠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今日关注》采访时表示,日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试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如果日本发射曳光弹对中方巡航公务飞机进行“警告射击”,意味着钓鱼岛危机将会出现转折,日本下决心动用武力威胁。

据日本《产经新闻》透露称,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向内阁危机管理相关负责人木村敏郎下达指示,要求就强化钓鱼岛周边的“警备对抗措施”进行重新讨论。

具体措施包括,如果航空自卫队战机向“入侵日本领空”的外国飞机通过无线电警告未果,可向对方发射曳光弹进行“警告射击”;如果外国海军军舰不断在“日本领海”附近游弋,日海上自卫队可出动军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部署。

张召忠表示,如果日本发射曳光弹对中方巡航公务飞机进行“警告射击”, 这意味着钓鱼岛危机将会出现转折,日本下决心动用武力威胁。

在谈到如果日本发射曳光弹,我们该如何应对时,张召忠说:“2012910日我们就宣布了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一切认为必要的手段,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在谈到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是否在蓄意激化矛盾时,张召忠表示,日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试探,一切是跟美国商量好了以后再出牌。我们首先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管怎么试探,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不会退让,中国更不会退让,尤其是日本如果使用曳光弹对中方巡航公务飞机进行“警告射击”,有可能导致危机更加升级。

日本加速军事化和右倾化引发美国媒体高度关注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日本最近对外披露的一连串意图加速军事化和右倾化的举措和言论,引发美国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对日本的有关举动将会产生的后果表示忧虑。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日接连刊登两篇文章关注日本的军事化和右倾化。其中一篇题为“日本谋求加强军力”的文章指出,日本加强军力意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认为日本此举有可能加剧日本和中国的紧张关系。文章说,安倍晋三政府计划将紧急经济刺激方案用于部署一系列军事装备,其中包括新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和直升机等。日本防务省已经要求从新一届政府的大规模刺激方案中获得可观的拨款。

此外,该报同日还发表了题为“日本高官呼吁安倍重新审视战争道歉”的文章。文章说,自民党政调会长高市早苗认为安倍晋三应发表声明,撤回日本早先对战争行为的部分道歉,以保护日本的“荣誉和骄傲”。文章认为,高市早苗的有关言论可能会激怒日本的亚洲邻国,特别是中国和韩国。文章说,这两个国家“对战争有着深刻的记忆,且均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

《华尔街日报》对当前的日美关系也作了叙述。报道说,安倍晋三曾希望本月访问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但因为“遇到日程安排问题”、且“美国要求安倍政府进一步澄清关键主张而被推迟”。美方要求澄清的内容包括冲绳美军基地的搬迁问题,以及安倍政府对是否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看法。

美联社11日的报道则称,美国对日韩两国间的关系走向有所忧虑,因而向两国派出了美方代表团,希望两国能弥合分歧。

正在菲律宾访问的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1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与菲外交部长罗萨里奥举行会谈时,就日本尽快实施向菲律宾出口海上巡逻船一事达成了共识。

报道称,20126月,菲外交部长罗萨里奥外长访问日本时,双方已经达成了向菲律宾出口海上巡逻船事宜。日本计划向菲律宾出口的巡逻船是1000吨级左右的退役巡逻船,但由于此后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日本名:尖阁诸岛)问题展开了海上“攻防战”,日本海上保安厅自身也出现了巡逻船缺乏的问题,因此,原先准备退役的巡逻船延长了使用期限,使得日本向菲律宾交船的时间表一再推迟。

另一方面,日本期望通过向菲律宾出口这些装备先进的巡逻船,帮助菲律宾训练海岸警卫队,以换取菲律宾协助日本在南海地区保证日本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而菲律宾也答应给日本海上保安厅提供一处港湾基地,作为日本在南海地区的海上基地。

据悉,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将退役的海上自卫队军舰改建成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同时,日本政府拟增加海上保安厅的预算,用于打造新式巡逻船。因此,淘汰一些小吨位的巡逻船变得十分可能。而由消息称,日本计划向菲律宾出口的巡逻船为5艘。

目前,因中菲黄岩岛争端,菲律宾一直苦于没有相当吨位、装备先进的巡逻船与中国海监船进行对抗,因而菲政府十分期待日本这些巡逻船的进口,能够加强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力量。且有分析指出,日本帮助菲律宾强化海岸警卫队力量一事将不可避免地激化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的对抗。

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中国对美国战略的疑虑和戒心更强,有美国学者担心中美两国互疑加重,丧失两国进行“大妥协”的机会。美国国务院前情报官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使菲律宾、越南等国,更大胆地采取军事行动以对抗中国。

  据报道,最近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举办的评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对中美两国互疑加重提出各自的担忧。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伯彬(Robert Ross)表示,担心美国的“转向”亚太政策放弃对华战略接触,挑战中国的合法利益。他表示,美国立场的改变使得美国与中国“大妥协”的机会在消失,因为美国的政策削弱了中国对已经存在的亚太现状的支持,两国之间的“大妥协”可能性正在受到侵蚀。

  文章称,美国外交学界在谈到美中两个大国的博弈时,提到新近流行一个词汇——“大妥协”(grand bargain)。所谓“大妥协”就是双方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谈判,在这个重大问题下有许多敏感议题,只有双方对这一系列敏感议题都达成一致了,重大问题才会得到妥协。学者鼓吹美中关系“大妥协”的背景是,中国快速崛起,不可遏制,而不愿失去领导地位的美国,又雄心勃勃地“重返亚洲”,两个大国在亚太地区对抗的可能性增大,需要双方为了各自的长远利益就一系列各自关切的问题达成妥协。 

/*文章内页画中画,300*250,创建于2012-6-19*/ var cpro_id = 'u949386'; -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Michael Swaine)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强硬应对别国挑衅的行为确实在本地区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确定性”是一个模糊的词,至今美国官方没做出明确的评估。而学界对中国军力扩大有时也有虚张声势之嫌,有人甚至提出“空海一体战”的概念以应对。史文同时表示,美国坚持要在西太平洋地区保持绝对军事优势,意味着美国要在任何紧急状况下都能取胜。但现实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能力令中国日益感到不安,中方倾向于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军力增强不符合其利益。因此两个对力量与稳定有很不同设想的大国如何相处,确是一大挑战。 

  最后文章还谈到,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背景相关的是南海和东海的主权争端。美国国务院前情报官、现独立咨询师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e)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强盟友和伙伴关系,实际上增加了东亚的紧张局势,因为它使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误解美国的立场,更大胆地采取军事行动以对抗中国,并以为能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他说,这是美国承受的真正风险,美方应当清楚地表明,在政治上支持它们,支持和平解决争端,并不意味着选边。美国应当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能被亚洲一些国家绑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