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从70个步兵军到18个集团军+空降15军 = 19 个集团军
200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中国政府《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2009年1月20日,又发布了《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重申了保留的集团军数量。从1927年人民解放军诞生开始,历经82年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陆军军(集团军)经过多次体制编制调整,由番号多达70个步兵军演变为现在的18个集团军。
一、解放战争后期,步兵纵队改编为军,至建国初期番号最多达到70个。
1、1948年9月,我军已有51个步兵纵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就有军或纵队的番号,但编制很不统一,编制齐整的军可以有上万人,而编制不全的军,则只有上千人,甚至一二百人的军也不少见。抗战爆发后,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部队降级缩编,原红军军改为旅,红军师改为团,统一使用"八路军"、"新四军"番号。八路军曾组建过5个纵队,但存在时间都不长,纵队作为野战机动部队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各大战略区均采用"纵队"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纵队下辖2至3个师(旅),并编有少量的炮兵、工兵、通讯兵等兵种分队,建制级别等同于国民党军的军或整编师。各战略区的纵队重火器装备参差不齐,山炮、野炮、步兵炮数量少,样式杂,口径不一,弹药供给东北、华东稍好,其余均差,主要靠战场缴获。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对国民党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作战规模不断扩大。野战部队开始实行跨战略区作战,不同战略区部队间的战役协同逐步增强,势必要求统一指挥、统一编制。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建屏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要"有计划地走向正规化"。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会上阐述了《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我军现有武装力量,计为51个步兵纵队,168个旅","51个步兵纵队如能依照编制逐渐扩充起来,则不仅可以完成第三年作战任务,并且可以奠定第四、第五两年扩大编制到70个步兵纵队的基础。"会后,周恩来开始负责拟订全军编制方案的工作。当月,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建军方针及部队编制等问题的决定》,开篇即指出"我正规军须要发展至210个步兵师,编组为20个兵团,70个军。"
2、1948年11月,军委下令整编部队,到1949年10月,已出现61个军的番号。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又发出《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依次改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属各野战纵队按全军统一顺序排列。
从1948年11月中旬到1949年3月上旬,各野战军、军区相继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实行了统一的编制体制,将部队整编为4个野战军、12个兵团、57个军。兵团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三制"编组,军辖3个步兵师9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及军直工兵、警卫营等分队。通过整编,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体制更加统一合理,
向正规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第一野战军7个步兵军:原第1、2、3、4、6、7、8纵队依次改称第1、2、3、4、6、7、8军,原纵队所辖旅均改称师。
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9个步兵军:原第1、2、3、6、9、11纵队依次改称第10、11、12、15、16、17军,原第4纵队分编为第13、14军,1纵20旅与豫皖苏部队合编为第18军,原纵队所辖旅均改称师。
中原军区1个步兵军:原桐柏军区部队组成第58军。
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15个步兵军:原第1、2、3、4、6、7、8、9、10、11、12、13纵队依次改称第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军。原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张克侠部合编为第33军,原江淮军区部队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何基沣部合编为第34军,原鲁中南纵队与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吴化文部合编为第35军。值得一提的是,吴化文部早在1948年10月29日就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这是我军统一部队编制以来成立最早的一个军。
华东军区1个步兵军:原胶东纵队改称第32军。
第四野战军2个兵团12个军:原第1、2、3、4、5、6、7、8、9、10、11、12纵队依次改称第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军。与其他野战军不同,四野各军均辖有4个步兵师,南下华中后逐步恢复下辖3个师。
东北军区1个步兵军:由辽沈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曾泽生部改编为第50军。
华北军区11个军,其中野战部队3个兵团9个军(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原第1、2、3、4、6、13、15纵队依次改称第66、67、63、64、68、61、62军,原华北1兵团第8纵队改称第60军,原华北2兵团第8纵队改称第65军。军区直辖2个军:原第7、14纵队依次改称第69、70军。
此后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各野战军步兵军的数量及隶属关系发生较大变化。1949年3月下旬,华北军区第69军撤消番号,该军比较特殊,只有番号而无军部。4月,华北军区第18兵团(第60、61、62军)、19兵团(第63、64、65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5月,四野组建第14、第15兵团。一野第8军调归华北军区建制。陕南军区部队组建第19军,归二野建制,同月上旬又调归一野建制,下旬再划归四野兼华中军区建制,6月中旬又划归西北军区建制。6月,一野组建第1、2兵团。三野第8兵团撤消。东北军区第50军南下调归四野建制。华北军区第8军番号撤消。7月,四野14兵团机关改为空军领导机关。国民党军起义部队张轸部改编为第51军,归四野建制。9月,华中军区第58军、华北军区第70军撤消番号。国民党军起义的甘肃周祥初部和宁夏第81军,分别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1、2军。
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已出现16个兵团和61个步兵军的番号,除去此前撤消的4个军,仍为57个军。分布为:一野与西北军区15个军,第1、2、3、4、6、7、19、60、61、62、63、64、65军、独立第1、2军。二野9个军,第10、11、12、13、14、15、16、17、18军。三野与华东军区16个
军,第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军。四野兼华中军区14个军,第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军。华北军区3个军,第66、67、68军。
3、建国初期,步兵军的数量继续增加,番号最多达到70个。但随着精简整编,35个军被撤消番号。
1949年11月,国民党军湖南起义部队改编为解放军第21兵团,下辖第52、53军。一野第18兵团改归二野建制。12月,国民党军起义部队蒋云台部改编为西北军区独立第3军。绥远起义部队董其武部改编为第36、37军,后属第23兵团建制。新疆起义部队赵锡光部改编为第9军,属第22兵团建制。1950年1月
,新疆民族军改编为第5军。1951年3月和7月,分别再次组建第11军和第49军。1952年10月,45军军部改为第54军军部。11月,第21兵团兵团部(前身是48军军部)改为第55军军部。12月,第23兵团改为第69军。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步兵军的番号全部出现。在第1至第70军的顺序中,第56、57、59军番号没有使用过,其空额用西北军区独立第1、2、3军填充,军的番号总数仍为70个。第11、49、69军的番号各重复使用一次,第45军与第54军、第48军和第55军具有前后沿革关系。
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有3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又有35个步兵军的番号被撤消,即第2、3、4、5、6、7、9、10、11(撤消两次)、17、18、19、25、29、30、32、33、34、35、36、37、44、45、48、49(撤消两次)、51、52、53、61、62军,西北独立第1、2、3军。这些军有集体转业到地方从事经济建设的,有调入海军、空军部队的,还有改为地方军区的,它们的光辉番号将永远飘扬在八一军旗上。
1950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有27个军先后参加抗美援朝,接受现代化战争的洗礼。截至1954年12月,在6大军区和志愿军建制内的陆军军还有34个,分布于:
东北军区:第38、39、40、64军。
华北军区:第63、65、66、69军。
华东军区:第12、20、22、26、27、28、31、60、67军。
中南军区:第15、41、42、43(海南军区兼)、47、55军。
西南军区:第13、14军。
西北军区:无陆军军。
志愿军:第1、16、21、23、24、46、50、54、68军。
1950年10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国防军陆军部队编制表,规定国防军以军为指挥单位,兵团一级机构撤消,野战军机关分别与所在地的大军区指挥机构合并。步兵军在1948年统一番号和编制序列的基础上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编制,辖有3个步兵师,并编有教导队、工兵营、通信连,以及警卫连、侦察队等勤务保障分队。1953年4月,中央军委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军增编了炮兵团、高射炮兵团、独立野炮营、炮兵指挥连等单位,充实了通信、工兵营,撤销了侦察队和教导大队,军直属队的人数比1950年编制人数增加了47%。经过这一系列调整,陆军军的合成体制初具规模。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陆军军经受考验,不断发展,朝着革命化、
现代化、正规化方向迈进。
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陆军军加强正规化、合成化建设。
1955年,我军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条例和军衔制、薪金制、授予勋章、奖章奖励制,我军陆军军开始加强正规化建设。
1955年4月,原6大军区分编为12大军区,1956年7月又增编福州军区,形成13个大军区,加上在朝的志愿军驻军,我军仍编有34个陆军军,其分布为:
沈阳军区6个军:第38、39、40、46、50、64军。
北京军区5个军:第24、63、65、66、69军。
济南军区3个军:第26、67、68军。
南京军区5个军:第12、20、22、27、60军。
武汉军区1个军:第15军。
福州军区2个军:第28、31军。
广州军区5个军:第41、42、43(海南军区兼)、47、55军。
昆明军区2个军:第13、14军。
志愿军5个军:第1、16、21、23、54军。
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成都军区、内蒙古军区这5个大军区内没有一个陆军军。
1958年2月,南京军区陆军第22军改编为舟嵊要塞区(军级)。同年3月开始,在朝志愿军作战部队分三批全部撤回国内。第1军调入武汉军区,第16军和23军调入沈阳军区,第21军调入北京军区,第54军调入成都军区,填补了该军区没有野战军的空白。1961年6月,武汉军区第15军划给空军,改建为空降兵第15军。同年8月,广州军区海南军区不再兼第43军,该军番号撤消。至此,我军陆军军尚有31个,其部署呈现明显的北重南轻态势。
为了准备遂行战略战役机动作战任务,在50年代,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战略预备队。60年代,又决定建立战备值班部队,要求部队齐装、满员、全训,随时保持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就能立即出动。早在1950年春,军委就拟将四野第13兵团(辖第38、39、40军)调至河南地区,待命执行战略机动作战任务。1957年9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根据全军部署情况,提议并经军委决定以6个军组成战略预备队。在1958年志愿军部队全部回国后确定第1军(开封)、第12军(金华)、第15军(孝感)、第21军(太原)、第47军(衡阳)、第63军(石家庄)为全军战略预备队。1961年1月,中央军委公布了第一批10个陆军战备值班师。1962年12月、1963年12月,先后公布第二批7个陆军军部、21个陆军师和第三批9个陆军师及相应的特种兵部队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至此,全军建立40个战备值班师。1964年,根据战备需要和部队装备发展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军战备值班部队进行调整。9月16日命令9个军部、47个师(其中13个师为准值班部队)和相应的海空军及陆军各特种兵部队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
在军的编制上,50年代中后期,辖有坦克自行火炮团的部队,共有16个军增设炮兵副军长、坦克副军长和后勤副军长(1958年取消)。1955年2月,以沈阳军区64军190师为基础组建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1961年8月该师归还64军建制并恢复原番号)。1956年3月,步兵师一律按平时编制,实行满员师和简
编师两种编制,满员师占25%,其余均为简编师。经过不断精简,到1958年底,共精简40多个步兵师。
六十年代,随着国产武器不断装备部队,中央军委进一步加强了陆军军的合成化建设,并针对陆军部队中存在的机关庞大,联络不畅,没有体现南北战场的不同要求等问题,确定了陆军编组"四轻四重"的原则,即南方部队装备轻,北方部队装备重;师以下部队装备轻,军以上部队装备重;前方军区轻,后方军区重,机关人员编制轻,连队人员编制重。根据上述原则,1962年颁发了陆军军、师新编制。新编制重点提高了师一级的合成化程度,对军的兵种合成进行了调整。规定军炮兵团增编加农炮营,撤销独立野炮营,军高炮团缩编为营,增编军属防化连。
2、 文革时期,陆军军数量和部署发生很大变化。
这一时期,陆军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从1967年1969年,根据中央军委新的战略部署,我军开始加强东北、华北、西北的防务,部队调动频繁。内蒙古军区和西藏军区改为省军区,全军大军区减至11个。为了整军备战,恢复组建了5个陆军军。至70年代初期,全军有36个陆军军的番号,分布是:
沈阳军区6个军:第16、23、39、40、46、64军。
北京军区8个军:第24、27(1969年由南京军区调入)、28(1969年由福州军区调入)、38(1967年由沈阳军区调入)、63、65、66、69军。
兰州军区3个军:第19(1969年恢复组建)、21(1967年调入)、47军(1970年调入)。
武汉军区4个军:第1、17(1968年恢复组建)、43(1968年恢复组建,1969年由广州军区调入)、54军(1968年先由成都军区调往昆明军区,1969年北上调入)。
济南军区3个军:第26、67、68军。
南京军区3个军:第12、20、60军。
福州军区2个军:第29(1969年恢复组建)、31军。
广州军区3个军:第41、42、55军。
昆明军区2个军:第11(1969年恢复组建)、14军。
成都军区2个军:第13(1968年由昆明军区调入)、50军(1967年由沈阳军区调入)。
1969年12月,中央军委电令,陆军军各师番号按"三三"顺序统一排列。如武汉军区第54军原属3个陆军师分别是第130、134、135师,依次改为第160、161、162师。这次改变番号,对于体现部队历史沿革和荣誉传承造成一定影响。如当时南京军区60军原181师(著名的皮旅)奉命改为陆军第180师,因180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到过严重损失,故名声不佳。原181师干部战士对此意见很大。1985年经军委批准,180师恢复181师番号。
文革中后期,陆军军的数量及部署也有一些变化。1973年2月,武汉军区陆军第17军撤消番号。1975年,沈阳军区陆军第46军和济南军区陆军第68军,武汉军区陆军第1军和南京军区陆军第20军,分别互调防务。从此之后,我军陆军军(集团军)再无跨区调防。这时我军共有35个陆军军,并一直持续到1985年大裁军。
1967年至1969年,按照军委提出的"上调集中"的原则,大部分陆军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集中编为坦克师或军区独立坦克团,以后直至1985年,仅有少量陆军师还保留有坦克团。1969年以后,为提高步兵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一部分陆军师改编为摩托化陆军师,并先后组建了两个摩托化军(北京军区陆军第38军、27军),这是陆军从骡马化向摩托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摩托化军直属部队编有炮兵团、火箭炮团、高射炮兵团以及工兵、通信营和侦察、防化连等单位。摩托化军的出现,使陆军部队的火力、机动力、突击力有了很大提高,合成化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1976年初,陆军军增编了坦克团,并将高射炮兵营扩编为团,炮兵团的装备也得到充实。考虑到西南地区的防务和地理情况,昆明军区和成都军区的4个陆军军的坦克团直到80年代初期才由两军区的独立坦克团分编组成。这一时期,军编成内的陆军师的装备得到改善,自动火器、反坦克兵器、压制兵器以及运输车辆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改观,陆军部队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加强,武器装备完成了由以轻武器为主到以重火器为主的转变,合成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
3、 改革开放初期,陆军军进行合成集团军试点。
文革结束后,陆军军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有来自4个军区的9个陆军军参加了作战。这次边境作战的经验教训,使中央军委意识到人民解放军发展技术兵种和进行诸兵种合成编组的必要性。进入八十年代,根据精兵、合成、平战结合和提高效率的原则,在进一步减少步兵数量,继续扩大建制内各特种兵的比例,提高合成化程度,增强部队的整体威力和独立作战能力的思想指导下,陆军军的编制又先后进行了3次较大调整和改革。1980年整编,重点是压缩编制员额,加大特种兵部队的比例,提高部队的防空、反坦克火力和机动能力。1981年9月,在张北地区举行的华北大演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吹响了人民解放军向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进军的号角,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1982年9月,中央军委下达《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1982年12月到1983年3月,部分陆军军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为全军体制编制改革趟路子,并提供战备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经验。这时将军区预备炮兵师、坦克师、高炮师及工兵团、舟桥团等兵种部队划归陆军军建制。如沈阳军区陆军第39军接收了军区炮兵第7师、高炮第74师、坦克第3师、炮兵第402团、工兵第6团。武汉军区第43军接收了军区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试点陆军军辖有3个陆军师和3个兵种师以及军属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和转隶医院,共约7万人左右。
1984年4月,实行陆军合成集团军编制试点任务的北京军区陆军第38军和沈阳军区陆军第39军,各有一个主力师开始执行机械化师编制,这是军队建设新时期我军最早的两个机械化师。这两个军是全军最早实行合成集团军编制的陆军野战军,直至今日,仍是全军仅有的机械化集团军。
三、1985年百万大裁军,陆军军整编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二十多年来,按照"精兵、合成、高效",实现历史性转变。
1、 百万大裁军,35个陆军军整编为24个集团军,组织编制发生巨大变化。
1985年6月10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国政府决定军队员额减少一百万。从1985年到1987年,解放军三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精简了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为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有1/4撤销,这其中包括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立过赫赫战功的部队。
陆军35个军,按照"去新留老"的基本原则,撤消了11个军的番号,分别是:沈阳军区第68军(该军与赤峰守备区合并);北京军区第66军(该军与天津警备区合并)、69军;兰州军区第19军;济南军区第46军;武汉军区第43军;南京军区第60军;福州军区第29军;广州军区第55军;成都军区第50军;昆明军区第11军。
保留的24个陆军军全部组建为合成集团军,其中2个机械化集团军。为了使其能担负起战役作战任务,将原军区所属装甲兵全部、炮兵和工程兵大部编入集团军,与原军属兵种部队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属坦克师(旅)、炮兵旅、高炮旅、工兵团、通信团,扩编了防化、运输分队,有的还增配了陆军航空兵部队和电子对抗分队。濒临边海防的集团军,还编有一定数量的守备部队。集团军机关,除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外,增设技术部(后称装备技术部、装备部),在司令部增设自动化工作站,成立炮
兵指挥部等。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专业兵种数量超过了步兵,炮兵的数量居第一,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由步兵军改编成集团军是我军编制体制的重大改革,它对优化战斗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标志着中国陆军走向了现代化的军兵合成。
集团军建制内的步兵师按北方、南方地理不同分别执行机械化步兵师、北方甲、乙种摩托化步兵师、
乙种步兵师四种编制和南方摩托化步兵师、南方乙种步兵师两种编制。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和北方乙种步兵师在编制上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除了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与后者相同外,还编有坦克团和高炮团。南方摩托化步兵师与南方乙种步兵师的区别在于前者比后者多编了一个高炮团。因地形、气候限制,南方摩托化步兵师内均未编制坦克团,只在集团军编有坦克旅。
在24个集团军内,第1、14、31集团军均下辖4个步兵师,第24集团军暂时没有坦克师(旅),这种情况到九十年代得到改变。1985年整编时,陆军保留了6个炮兵师和7个高炮旅仍由军区直属,1992年,这些师、旅均下放到集团军,将对应的原炮兵旅、高炮旅替换或合并。同时,第38集团军高炮旅改建为陆军第一个防空旅。
1996年,为加强武警部队的机动力量建设,解放军14个乙种步兵师奉命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这14个师中,除新疆军区第7师外,其余13个师分属于12个集团军。
2、1997年和2003年两次宣布裁军,陆军集团军数量减少6个,出现旅团制集团军。进入90年代,在海湾战争的影响下,人民解放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加快武器装备发展,加强军兵种和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建设,优化体制编制,先后裁减员额70万,防卫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1997年9月,中国宣布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至1999年底,裁减员额和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顺利结束。其中,陆军精简18.6%,全军编制人数保持在250万以内。陆军野战部队撤销部分集团军军部和师、团,在加强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方面取得进展,部队编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1998年9月,"三江抗洪"取得胜利后,沈阳军区第64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8集团军和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被撤消番号和建制,全军集团军数量减至21个。集团军建制内,有20多个步兵师改为步兵旅,2个坦克师缩编为装甲旅,这是继1985年整编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师改旅调整。另有一批步兵师转隶省军区,改为预备役师。保留的步兵师编制趋于统一,基本为"五团制", 即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装甲团、一个高炮团。集团军坦克师(旅)也全部改为装甲师(旅),撤消了原坦克师装甲步兵团。一批集团军高炮旅开始改建为防空旅,其中2个防空旅建制内编有地空导弹团。
在21个集团军内,沈阳军区第40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和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改建为旅团制集团军,建制内不再编有师级作战部队。这种轻型集团军的出现,是陆军部队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积极尝试,基本编制为:两个摩步旅、一个炮兵旅、一个装甲旅、一个高炮旅及直属通信团、工兵团、教导大队、司训大队等部队。
在加强机械化部队方面,一些重点建设部队逐步换装,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和第20集团军步兵第58旅分别成为我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第一个两栖机械化步兵师和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裁军在压缩规模的同时,着重优化结构、理顺关系、提高质量。
陆军集团军再次遭到精简,2003年10月又撤消了3个集团军,分别是沈阳军区第23集团军、北京军区第24、第63集团军。至此,我军集团军的数量保留为18个。短短5年,我军两次裁减了6个处于北方的集团军,改变了建国以来陆军军(集团军)部署北多南少的格局,使7大军区各辖集团军的数量达到基本平衡,其分布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和南京军区各3个集团军,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成都军区各2个集团军。
沈阳军区3个军:第16、39、40军。
北京军区3个军:第27驻石家庄、38驻保定、65军驻张家口。
济南军区3个军:第20、26、54军驻守河南省新乡市。
南京军区3个军:第1驻湖州、12、31军。
兰州军区2个军:第21驻宝鸡、47军驻临潼。
广州军区2个军:第41、42军。
成都军区2个军:第13驻重庆、14军驻昆明。
空 15军驻守湖北省孝感市
这次体制编制调整,集团军部队编制构成发生很大变化。集团军建制内的机械化部队得到扩大,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两栖机械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旅蓬勃发展;旅团制集团军的数量增加;原由军区指挥的陆航团、电子对抗团、特种大队等高科技部队也转隶给重点集团军,使集团军的合成程度进一步增强,综合作战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