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野狼嚎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2020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时候的民勤 (三)

已有 1039 次阅读2012-9-24 20:37 |个人分类:嗷嗷叫|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三 ;

那校门口二层小楼我是经常爬上去,那上面时不时还住着些学生,当时的学生多数是自己从家里带粮食交到学校食堂。我就记得每到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总有背着粮袋的学生进入校门,家境好点的有时也带点干粮,就是那里面有很多麸子的黑黑馍馍,要比现在的全麦面黑多了,而且由于放得时间较长,黑黑的馍馍里面长满了青青的毛毛,吃起来味道有点苦涩的味道,有时还有点麻嘴,当时不懂,有毒无毒,也就那么吃了。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好。最最值得回味的是民勤的特有的吃法就是西瓜泡馍,一个两三斤的西瓜,打开一个小顶,用筷子或木棍将西瓜瓤捣出汁来,再将风干了的馍馍放进去,待那多孔的干干的馍馍吸足了西瓜汁,不待干馍馍完全软化,捞出馍馍放进嘴里,西瓜的甜汁就着干馍馍那特有的香味,使我久久不能忘怀。那种好吃的感觉现在想起来都掉口水。也许是我现在好吃的吃多了,也许是有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巴。现在西瓜有的是,就再也没有找到当时的那种感觉。后来有民勤人告诉我与当地的馍馍的做法和当地的苦碱水有关。没有法子总不能为了吃西瓜泡馍就回一趟民勤巴。

不过话又说回来,西北的瓜果,特别是民勤的白兰瓜和西瓜那是相当有名气的,也特别的好吃。每年大小一致的白兰瓜用白纸包裹好,装进专门定做的木箱,出口换取外汇。那雪白的白纸比我的作业本的纸好多拉,包瓜真让人有点心痛。那上了豆饼肥料的白兰瓜特别的甜,就是那种运不出去的白兰瓜,就是瓜熟透了,也就是土话说熟掉把的白兰瓜,吃上几块就能将嘴角甜出血来。以现在的观点看,当时的白兰瓜的含糖率应该不低于40%。挑选白兰瓜有几个要点,一是现吃要看是否是自然掉把的,不是现吃就得看瓜尾是否收好,即瓜尾处长的园园的,多少有点凹进去,没有青楞。二是看瓜顶的落花处是否小和纹路清晰。三是看皮是否是白里透青。当然了,夜里偷瓜地里熟透了的白兰瓜的经验是不能够轻易透漏给你们的,免得你们去偷吃白兰瓜,还说经验来自于我,那我岂不是麻烦大了。偷白兰瓜地技术有点复杂,况且好像也不种白兰瓜了,都串种拉。也不知为何不引进新的白兰瓜品种?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白兰瓜不能靠用鼻子闻瓜顶的香味确定瓜的好坏,瓜顶有香味的白兰瓜基本上是串种瓜。品种好的白兰瓜打开里面是青青的瓜瓤,白白的瓜子,无一点杂色。闻起来透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再说下去又该掉口水了。

民勤的西瓜也好吃,比现在的什么这品种哪品种的西瓜可甜多了,想来其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日照多缘故。小时候民勤到瓜下来的时候,在市场上搭个凉棚卖西瓜。多少钱一斤是不记得了,好像是几分钱一斤,家里经常拉一架子车西瓜放到床底下或炕洞里,放学回家就打开一个,专吃瓜心,好吃就多吃点,不太好吃的就成了父母的西瓜。到现在我母亲动不动就拿这说事!喜喜!夜里到地里摸熟西瓜的本事也很高,具体的技术还是需要保密。提醒你,如你要去偷西瓜需要注意;一就是夜里偷西瓜,你是不能敲西瓜,那晚上声音会传得老远老远。二是也没有光让你看西瓜的纹路是否清晰,而且那时手电是名贵家电,没有几家有,况且瓜地里一闪闪的亮光,不用我说,你是被抓的货。就靠手模,如何摸,自己去想。背西瓜的技巧也可以说说,就是先选两个小一点的西瓜。将裤子脱下,西瓜顺着裤腿到裤腿口,刚好停在裤口那里,然后再装大瓜,带完全装满后用裤腰带扎住裤腰。然后将两条裤腿跨在肩上,这样的好处是即好背,又在遇见看瓜的可以跑得很快。当然当时是晚上拉,当然是光屁股娄,况且当时哪有小孩有穿内裤的说法。况且胃口也不是很大。裤子里也装不了多少瓜。我反正没有被抓过。一群小孩整天不上学,除了干点小小的坏事,捉摸点小把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当地民风当时比较淳朴,白天口渴了,走到瓜地吃口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民勤当时好吃的东西不少,有西瓜,白兰瓜,葡萄,沙枣,酸胖(好像是枸杞类的一种,有点酸甜的感觉),梭盐(一种植物的根,涩涩的),苹果,梨,枣,杏,桃,沙葱,本地的土香瓜等等。而且这些瓜果梨桃由于当地太干旱了,基本上无小虫吃咬的现象发生。可以放心大胆的去吃。记不得有多少次爬到人家的树上偷吃杏,枣等等,也不知让人家抓过多少次,有时见我是袁老师的孩子就不了了之,有时也将我带到我父母身边,好像没有为此挨过太多的训。小时候的我还算是比较老实的小家伙。哈哈,天知道!

再有就是青黄不接时,农村的学生经常带一些炒熟的没有长成的青青的麦粒,中间有时夹杂一些没有长成的豌豆,当地叫做咬青,实际上是对没有粮食的家庭作为食物补充。在农村这种做法是不敢明着干的,这是破坏生产,破坏农业学大寨,那还了得。那时我是不懂那么多,那软软青青的麦粒和不时吃到,因没有成熟而半空的豌豆,使得我经常偷偷去向那些学生去要或用学校食堂的饭票去换。为此好像还挨过父母的训。

民勤盛产小麦,就养成我吃面的习惯。酸酸的揪面片,下面时在锅中放点醋,免得面汤变混。如是几个人一起揪面片,那面片成弧线飞舞着进入锅中,汤锅滚水浪花不时卷起面片,那景象霎是好看。待听到锅中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这一锅面就算是下够了。再用油炸一点花椒,待花椒放出糊香,将花椒捞出,碾成面面,再放进面锅里。有时在热油中再放点葱花,当地叫做呛锅。那香味能飘出十里远。如能在面片子锅里放上一点点用羊油炒得半干的羊肉疙瘩,估计和尚都得还俗,更何况我一个小小的好吃的孩童。揪面片子得趁热吃,那滑滑的面片子,非常有咬头,也不敢多咬,怕再吃不上,每次都吃得我肚儿圆圆。

也就时过年过节什么时候,能够偶然吃到的拉条子,和的面较揪面片要更软一点,不像现在的兰州拉面,和面时里面仅仅放盐。将和好的面搓成小条,基本上是一两条一碗,家境好一点的在搓成小条的面上抹上点油,那油沾到面板和碗上,老觉得可惜了的,不如吃了划算。下锅的拉条子可以拉成多种形状,圆圆的棍棍形状,扁扁的长条形状,拉得好的能够掏上几把,拉出好长(我可没那个本事,我只能一根根的拉,还拉不长,粗细还不均匀,反正不给你做拉条子吃,你就将就着看就得拉)。捞出的拉条子上面再浇上点由土豆、白菜、萝卜、盐须(当地叫法,其实是香菜)、少见的羊或猪肉疙瘩,有点像内地的哨子面、拌面等盖浇面一类的,和现在新疆的拉条子类似。

还有就是碱面,用碱水和面,和出来的面黄黄的,做出来的面有筋性,就是碱味有点大,得拌着醋吃。反正当地的醋多,粮食醋也好吃。酸味碱味混和在一起,再加上面味,各类蔬菜味,再加上如果有点肉味,你说好不好吃!

家里经常自己擀面条吃,擀面条的面较硬,面里放点盐,揉好行一会,转着圈将面揉成圆形一坨,用长长的擀面棍,先将圆坨坨面慢慢转着圈,圆圆的赶开,再绕在擀面棍上,反复、逐步赶成一大张园园的,薄薄的,大大的面片。将面片层层叠好,用刀细细切出。抓住顶上的部分轻轻一抖,那长长的面条就出来了。下到锅里极好吃又有咬头。可比现在的手工面好吃多了。当然做面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将面切成菱形,光菱形就有好多种等等。最好找个民勤的妇女给你慢慢的做,你也慢慢的吃,慢慢的品其中的味道。

当然了,居家过日子更多的是吃汤面,汤面基本上是水多面少,有时为了使汤面看起来稠一点再加点面进去,有点像现在的打浆糊做法,可比现在的浆糊稀堂多拉,可以说是灌个饱,一会就饿。有时也在汤面里放点小米或当地特产的黄米(比小米大点,色泽基本相同),这种汤面也叫米面条。当然拉,米面条也好,汤面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酸酸的,现在看来是由于当地缺乏蔬菜,醋是对维生素的一种补充。

当地在这些地富反坏右到来之前,本地种菜品种不多,除了萝卜、土豆、白菜、芹菜、韭菜等,基本上没有什么其它品种的蔬菜。我小时候就没有见过菜花,后来农垦部队车上拉着的菜花和其它的一些菜路过县城,我就不认识那些菜,问过父母才知是时什么。当然了我就更不知道南方有些什么菜了。还有什么螃蟹类的新鲜海味。86年到锦州铁路局开会,不会吃螃蟹,看着盘子里的螃蟹直发愣,还得人家教我如何吃。记得去柳州铁路局开会,在市场上买荔枝,好像就一毛多钱,一下子就买拉好几斤,吃得我满嘴是泡。哈哈,是不是挺没有出息的!当地人除了萝卜,土豆等大路菜外,基本上不会种什么菜,记得当时民勤人种的白菜没有菜心,等到后来才知道种白菜,还得用绳绳匝住白菜,才能长菜心。民勤人还老说麻烦,那么多的菜,哪能顾得过来。民勤的地多,早期滩地有的是,只要你有能力去种。粗放地种地方式,使得民勤人也就在生活中有点大大咧咧。在我们到来以前除了什么运动以外,基本上没有挨过饿。只要你肯干,吃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说也养成民勤人多少有点,也就那么一点点地豪放气质。

民勤的冬天就基本上是白菜、土豆、萝卜等大路菜。平时农户家家造醋,醋是粮食醋,基本上是麸子皮,米糠等做的。好吃,不是很酸,可以空口喝。比现在的什么保健醋可好喝多了。同时由于当地的碱大,有些地方的水都是涩涩的,醋也许有酸碱中和的概念吧,这一点有待化学家等等的家门予以解释。反正养成我爱吃醋的习惯(对不起,这里说的不是男女之间的吃醋关系,看明白点)。北京“非典“时说醋可以消毒,那时也吃拉不少的醋,还拿醋熏房子消毒。哈哈,醋的用处大了去拉吧。

当地的馍馍的做法很是好玩,馍馍里没有碱,到现在我都觉得放碱的馒头(馍馍)不好吃。那馍馍使用小米面或黄米面做的起子(起子如何做,别问我,起子类似与发酵粉)。做馍馍时将起子磨成面,均匀拌在你要做馍馍的面里。放多少水不知,柔软程度不知,发酵多少时间不知,发酵到什么程度不知,只知道,好婆娘(手巧的婆娘)做出来的馍馍不酸。馍馍中的窟窿眼大。易干,不长毛。这些馍馍一般都是给客人或男人下地或去什么地方准备的干粮。平时用一根草绳或麻绳挂在房梁上,以防老鼠或小孩偷吃。当然我也没有少吃!

还有一种馍馍当地叫楼(lou当地叫法,具体是那个字,你去问问)馍,做出来就是干干的,一般给外出的人带的干粮。用个挺大的锅,锅的上下都加火,烤好的楼馍上下均是焦黄的色彩,硬硬的壳,中间好像扎了一条黄腰带。很是好看。吃起来可要费点力气,吃多了,也就一个,下巴就酸酸的。

过年过节当地还蒸月饼,和北京卖的月饼不同,当地的月饼没有馅,是一层层面加上薄荷面,红曲面,姜红面,姜黄面,胡麻(较芝麻个大,味道没有芝麻好吃,可以炸油)面等。在表面的一层上再涂上红点点,有的还做各种各样的几个面花放在表层。一层层红、绿、黄很是好看。这些月饼多是白面做的,有薄荷的清香味,有姜黄的涩味,有胡麻油香味,各种味道混和在一起很是好吃。小时候经常舍不得吃。再不就是一层层的吃。品出各种味道。

当地的土面,自产的面,很白。后来才知,是二茬面。就是将麦子磨面时将第二茬面,专门取出。这面特白。也特别有筋性,不过量少,只有在过年过节时能够吃到。

炒面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大多数没有自己做过,用中火将干面慢慢炒熟,但不能炒糊。炒熟的面里如加上点羊油、猪油、牛油就成为油茶,偶尔放进点芝麻,核桃仁等就成为便携食物。用开水一冲即可食用。也可干吃,吃干炒面时不能喘大气,小心让干干的面面给呛着。炒面不能多吃,也就顶多吃个半饱,原因是太干,见水就发胀,你要是将那干干的炒面吃饱,不胀得你七魂出鞘才怪。

土豆到现在我还爱吃。炒着吃,炸着吃,煮着吃,蒸着吃,烤着吃,炒片,炒丝,炒块等等吃法。那时经常烤着吃那些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土豆。在野地里拢一堆火,将土豆放在火中,不断加材草助燃,也就十几分钟光景,将土豆从灰中扒出,土豆皮抽搐着,看起来靠火那一面有点焦黄,我最喜欢吃那焦黄的部分,有特定的香味。那土豆吃起来可是别有风味。后来我再用火烤着吃,却怎么也烤不出那种味道来了。最为危险的一次是在一个公社的地里偷挖出土豆,大家兴高采烈在那里吃得高兴,让人家给抓住了。那几个人将我们拢在一起。然后他们在火灰中扒出土豆大吃了起来,吃完拍拍屁股走人。后来才知他们其中一位,是我们那一伙狐朋狗友中一位他爹。害得我们几个好久不敢偷着烤吃土豆。

说起吃来,也许是当地的好吃的太多?也许是我见识太少的缘故!更多的可能是大跃进后给饿的。使得我味觉具佳。也许是当时我还很小,反正培养得我,很是好吃。有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深,就是“驴粪蛋子,油炸了都好吃“。后来全国东南西北,除了西藏没有去过,到哪里都得打听当地有什么好吃的。83年到成都和一位老头一起将成都所有的好吃的吃了个遍,他带路我付帐,当然是在我力所能及的小吃而已(当时我的工资是59.5元,较当地的工资高出很多,自己又不会存钱,都给吃了)。什么夫妻肺片,张烤鸭,钟水饺等等,都带我去的是老店。后来再去成都,就吃不到那么好吃的原味的小吃拉。那也是个好吃的馋猫老头!也不知那位老先生还在不?那老先生,基本是在当时成都铁路局招待所附近的住户,也许是铁路退休职工?好像当时告诉过我姓名、地址等等,忘了。哈哈,老先生,别骂我!也算是一种怀念,如见到此文,有空再联络联络!还照以前那样,我再去成都,老规矩,我掏钱,你带路!!!

忘了说,民勤还有当地自产的挂面,当时在西街上还有个挂面房,那挂面完全是手工制作的,我看过整个工艺。当然是先和面,和面的水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盐(幸亏当地不缺盐),煮出来的面得拿水过,否则咸得你吃不下去,那面真真正正的有筋性,不易咬断。行面得一天多,用面板加圆木棍将面反复顺着面茬(当地人说法,至今没有闹明白)揉面,反复揉面行面,揉面行面到什么程度我是不知。然后将面揉成5厘米左右粗细长条,绕在两根有50厘米左右长短木棍上。将两个面头压在木棍上靠边的面下,多时将许多木棍加上面,仅仅是一条面。然后两个人将木棍及面顺序放进地坑里继续行面,面在自己和下面木棍的重力作用下,将面拉长到一定程度,然后再上架。面的筋性很大,有点像拉牛皮糖,我试过,没点力气是拉不动的。架子就是木棍宽度,上下两排,先挂上上木棍,然后使劲拉动下面木棍,将下面木棍挂在下面的架子上,当然,有高低不同的架子,等到最高的架子时,面已经很细了。等完全谅干(阴干),取下切成现在的挂面长短(不合规格的面头再重新做),包好即成。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