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相关视频:荆州电视台专题片http://www.jznews.com.cn/comzt/system/2014/01/30/011318871.shtml
在古城荆州,至今人们还流传着诸葛亮三次锦囊妙计的故事。从荆州古城走向华尔街的张风波博士驾驭金融风暴,再现了昔日的传说。
2008年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次级房贷危机。时任美国花旗集团房贷高级副总裁的张风波又一次首当其冲地迎战了比十年前更为凶猛的金融风暴。然而,在金融风暴的三个关键时刻,他都作出了与主流媒体相反的判断:
一. 对于金融风暴的定性及房贷对策
金融危机出现初期,张风波就于2007年8月发表文章(中文见 http://www.macrochina.com.cn/zhtg/20070828088014.shtml ),不同意定性为“房贷风暴”,而为 “华尔街风暴”。他明确指出:美国房贷市场本身的波动非常有限,美国房贷市场总体虽有一些回落,但基本运行稳定。此次风暴的真正主战场在美国金融市场,在华尔街。次级房贷证券化的投资经销商们偏好高风险、追求短期暴利,狂热的炒作形成了金融泡沫。因此,在房贷政策上,他反对当时实行提高利率,抬高门槛的紧缩政策;而主张降低贷款利率,提供优惠贷款条件的宽松政策。美国联储会主席听取了时任花旗集团主席的前财政部长鲁宾的建议,突然改变房贷政策,由紧缩变宽松,刺激房地产市场复苏,加速了美国经济走出萧条。
2008年7月美国政府,包括布什总统也开始改称“房贷风暴”为 “华尔街风暴”。
二. 准确预测金融风暴发展趋势
随着美国第4大投行雷曼公司的破产,美国和全球的主流媒体均认为金融风暴必将蔓延,还有更大的金融机构相继破产。2008年9月当媒体采访张风波,提出这一观点时,他当即表示反对。根据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时,他主管的世界第4大投行山一证券倒产的亲身经历,认为此次同为第4大投行“雷曼公司”的破产预示着金融风暴落下帷幕,而非扩大。容忍第4大投行破产是一国政府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政府将动用国家力量,不惜代价地拯救决定国家存亡的金融大动脉。第4大投行已超过综合商业银行救助的能力,却还未达到政府动用国力拯救的规模。正所谓,“4”被认为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注定必“死”无疑。果然,小于第4大的投行被商业银行救助,大于第4大的投行被政府拯救,金融风暴随之落下帷幕。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也终于正式宣布,美国经济衰退已于9个月后的2009年6月结束。(详见: 央视网 http://bbs.cntv.cn/thread-11898255-1-1.html 人民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88584941&bid=1)
三. 不争姓资姓社,力挺政府干预,反对放任市场肆行
当美国政府推出拯救计划之际,遭到美国学术界和媒体强烈谴责,批驳政府的介入背离了资本主义原则,将美国引向社会主义;掀起了一场姓资姓社的大争论。张风波当时在美国最大媒体《今日美国》和《华盛顿邮报》发表专文,力挺政府的干预。他根据亲身经历,尤其是迎战亚州金融风暴时,放任自由竞争,让市场淘汰的资本主义原理,限制了政府干预,使日本产业重创,从此一蹶不振的教训,告诫美国人:不争姓资姓社,只图国泰民安。他的文章获得各界广泛共鸣,美国关于姓资姓社的大争论顿时消声匿迹。结果证明:美国实施拯救计划仅1年,2009年各大金融机构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提前偿还了政府债务,美国经济也迅速走出危机。(中文详见中国网http://oldblog.china.com.cn/shatao/art/340214.html )
张风波并不限于出谋划策,而是首当其冲地迎战金融风暴。他主管美国房贷10年多,每年均获年度大奖,入选花旗集团总裁俱乐部。在全美房贷风暴中更是独领风骚,一枝独秀。2008年,2009年连续荣获美国花旗银行最高荣誉“花旗之星”。(中文详见中国互联网http://oldblog.china.com.cn/shatao/art/610040.html )
美国金融风暴的迅速结束无疑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美巨额投资的安全回报。
相关链接 中经网http://bbs.ce.cn/bbs/viewthread.php?tid=247964&extra=&page=1 新华网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48555984/1.html
维基百科等世界主要大百科全书中“金融风暴”,“次级房贷危机”,“亚洲金融风暴”等词条均将张风波关于"金融风暴的定性及房贷对策","金融风暴发展趋势预测","不争姓资姓社"3篇名文选入重要引用文献...转下页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49fed90101jsw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