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4日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
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等专家指出,“蘑菇检测”折射的深层问题发人深省。
引发社会关注
“报纸上刊登我的报告,我很高兴。大家都知道蘑菇可能被漂白,就会增加防范意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3日下午,11岁的张皓在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爱吃烤蘑菇的张皓是科技馆“科学探究班”的学员。今年2月,妈妈突然禁止他吃蘑菇,因为媒体披露部分蘑菇含荧光增白剂。张皓决定自己探寻真相。科技馆的刘建华老师帮助他制定了方案。在做了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准备工作后,张皓的家人又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高瑞芳来指导他。
7月19日,张皓和妈妈在市区超市、郊区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地购买了16种食用菌。7月20日、7月21日在高瑞芳指导下,他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研究室暗室365纳米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现12个样本表面有荧光增白剂形成的光点。
11月底,有媒体从北京西城区科技馆得到张皓撰写的实验报告,“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并引起公众及政府部门关注。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县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其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
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迅速引起公众关注。有媒体报道:工商局工作人员称“小学生的检测不科学”。
而网民的选择却相反。一家网站推出“信小学生还是信工商局”的投票,至4日晚,3119票中,选择“相信小学生”的有1122票,占第一位。选择“国家专业机构还不如一个小学生,悲哀”的有656票,居第二。还有616票选择“工商局说人家‘不科学’,你倒是出一个‘科学’的呀”。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
不信“权威部门”
小学生的实验一定不科学吗?北京市场上的蘑菇究竟有没有被漂白?有多少被漂白? “显然,一个简单的抽检结果并未打消公众的顾虑,相反信息更混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说。
然而,自从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后,北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再没发出自己的声音。记者多次联系北京市工商局后,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学生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肯定,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否科学“不便过多评论”。至于是否有人说过小学生的调查不科学,“目前无从查实”。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何未与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导致数据悬殊的可能性原因”“如何消除公众疑虑,让公众信服工商部门的调查”等问题,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未予明确回复。
张皓的妈妈王娜强调,“九成蘑菇被漂白”并不是张皓的结论。张皓实验报告中只是写明经检测发现,16个样本中有12个发现有荧光增白剂。
而“九成蘑菇被漂白”经媒体放大后,已引起人们的恐慌。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他们表示选择不再购买蘑菇。
“目前为止,有关部门并没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指出,无论如何,在公众监督下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解除百姓心中的质疑,是这起事件中有关部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考验政府智慧
“如果有关部门放下姿态,去和这名小学生沟通询问,邀请市民代表参与选样过程、邀请中介科研机构参与检测过程,公众还会如此质疑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设问。
事实上,至4日晚,无论工商部门,还是“不相信小学生实验”的中国食用菌协会,都未找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
“我认为没跟孩子接触、未经调查,就质疑孩子的检测不科学,是不客观的。真希望相关部门与孩子先接触一下,肯定孩子去探究这个事情的精神。”刘建华说,“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实验,会引发这么大的社会关注。”
对张皓来说,他的实验已结束了,事情已过去了。张皓并不知道“工商局”是干什么的。但他的小实验带来的震动仍然在大人世界里扩展。公众不断反思政府部门应对这个小实验的智慧。
“也应反思如何看待公民个体的监督和举报。”何兵教授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友善地对待监督和举报,不能认为监督就是对立。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利用好社会监督,反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好途径。
“我们一直在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探索真相和承担社会责任两重意义,我们希望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具有这样的科学精神。”刘建华说。
附:评论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4日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相反,在一家网站发起的投票中,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据12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当我们触目惊心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小学生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无疑又一次考验着凡夫俗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几年,我们屡屡被“毒××”困扰和欺辱,尊严、健康都成为一种奢望和憧憬。尽管如此,我们对那些职能部门还是抱有希望和信心的,因为,不靠那些监管部门,我们难道靠自己来发现不安全和“毒××”从而筑起食品安全的“钢铁长城”吗?
尽管我们对食品安全现状多有抱怨,有时候还禁不住骂几句娘,但是,可能是我们的期盼有加,更可能是我们的疏懒和世故,有多少成年人会去一家又一家超市、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取样、检测,做一个撕去“皇帝新装”的固执的“小孩”?我们是否敢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尤其是我们的监管部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现在是不是有点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
针对小学生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县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其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 97.73%。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面对如此天壤之别的悬殊反差, 1100多票选择“相信小学生”,而仅仅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为何宁信孩子也不信工商?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小实验,考量着政府部门应对信任危机的气度和智慧。遗憾的是,自从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后,北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再没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何未与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导致数据悬殊的可能性原因”、“如何消除公众疑虑,让公众信服工商部门的调查”等问题,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未予明确回复。如此底气不足、脚下发虚的表现,能筑起食品安全的“钢铁长城”吗?于是,“蘑菇被漂白”事件已不再是几只蘑菇的问题,而升级为堂堂一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公信力和信任度的品格问题。
真不明白,小学生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是不是一个隐喻?是不是意味着,今后能否吃得安全,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