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一字千军论两面人(原创)
2019.04.17
隋炀帝亡国后,李世民翻阅隋炀帝留下的文稿,大吃一惊,问魏征:“你看这些文稿,炀帝讲的都是尧舜之言,何以亡国?”魏征答曰:“讲尧舜之言,行桀纣之实,蒙蔽百姓,鱼肉天下,焉有不亡之理?”这个君臣问对其实不仅仅是历史,有人把“两面人”比喻为“国妖”,所谓“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我们今天分析一下两面人。
两面人虽然讲的是尧舜之言,但台下却处处违背人民:比如口号上喊着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行为上却在阳奉阴违,吃吃喝喝暗地进行,尧舜之言就变成了空话。两面人的语言经不起仔细分析,他们喊引进外资,实际的本质却是把人民的财产卖给外国资本家,让外国人来剥削压迫中国人,掠夺我们的资源;他们喊的所谓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就是权贵资本主义;他们把分田单干叫联产承包责任制,把企业私有化叫产权改革,等等这些模糊性语言把人民忽悠到了陷阱里。毛泽东的语言通俗易懂一目了然,人民看得懂,而两面派害怕真理被人民掌握,才使用蒙蔽性的语言以欺骗人民。除了这些蒙蔽性的语言,剩下的就是整天说一些“正确”的废话,等于说空话、屁话。还有官话套话这种千篇一律的陈词烂调,老百姓深感厌烦,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还不允许下面的人睡觉。官话套话是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表现。在空话套话官话下面恐怕一个实质性的重大问题都没解决,这样就造成了“空话误国”,空话套话官话变成了粉饰无用灵魂的工具。现在的官方语言已经不仅仅是魅力不够的问题,而是已经死亡的问题,同广大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有人总结【新闻联播】30年,其实只说了20句套话,这里就不例举是哪些套话,但我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看电视了。语言的死亡标志着思想的死亡,要想语言不死亡,我们就需要拿起批判武器。但是,两面人从不批判社会弊端,他们对上逢迎拍马,把领导当傻逼,对下关停论坛网站,对人民实施堵嘴政策。
两面人一般“口言善而行不至”。大权在握的人与无职无权的人不同,无职无权的人是没有行动的能力,而大权在握的人有行动的能力却不付诸行动。他们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却去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反对和清除“两张皮”干部,便不能整风肃纪和实现政令畅通。一位网友例举了两面人的特征:“一面说反腐败零容忍不封顶,一面不公开财产不查邓猫们。一面说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一面在掀起私有化混改狂潮。”他们当面是人,背后是鬼;好话说尽,坏事做绝。面对人民群众的质疑,“两面人”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他们利用权力之手疯狂删帖,把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责问视为洪水猛兽,顽固地对抗人民群众。另外,走-资-派也是利用两面派手法,篡党夺权而上位成功的,说到底,这种“两面人”本质就是一种政治投机。最严重的两面人表面是共产党的官,却充当西方强盗掠夺中国的载体,他们把配偶、子女移居境外,把巨额不义之财转移境外,因此有了把柄在西方强盗手里。在中国历史上,袁世凯也是一位典型的两面人,同时代的理想家很难玩得过这位身经百战的宫廷政客,袁世凯表面对光绪帝和维新派信誓旦旦,暗中却与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密切勾结,向慈禧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失败。
习近平同志认为:一些政治上的两面人,装得很正,藏得很深!“两面人”就是潜藏在中华民族里的“定时炸弹”,我们必须把这些两面三刀的贪官、汉奸和走-资-派坚决清除出党,永不录用,让“两面人”成为“过街老鼠”。“两面人”其实只有一面,表面上的道貌岸然只是在为私利搞伪装,但狐狸尾巴终究是藏不住的,我们只要从行为上多分析就能看出端倪。良医治病,必先找因,除了加强各级监督用人审核、推进官员财产公开,防范官员亲属子女以权谋利等等措施外,如果想从根源上解决“两面人”的问题,必须改变私有化的经济政策大环境和崇洋媚外的卖-国政治大环境,否则即使处理了一批,还会有新的“地鼠”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头。大环境的改变有时寄望于领导人的心理变化,有时领导人一变,天也就跟着变了。
苏联历史上的赫鲁晓夫堪称两面人。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在毛泽东看来,这种在领袖生前好话说尽死后鞭尸的人就是十足的两面人,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识别“中国的赫鲁晓夫”。美国霸权主义也有两面性,比如在对待恐-怖组织上搞双重标准,既“反恐”又“扶恐”,跟美国好的就是“民主斗士”,跟美国不好的就是“恐-怖主义”,一切以是否符合美国利益为判别标准。美国在面对国际斗争上也具有两面性,对待俄罗斯和朝鲜就是纸老虎,不得不妥协退让;面对有美国内奸把持的国家就是真老虎,掠夺了惊天的利益。
一字千军QQ981910933微信号yajun857军棋专栏可以打开了【一字千军:国际军棋专栏】 复制网址于电脑地址栏,然后打开
http://bbs.intmilch.com/forum-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