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前的3月9日,一个反基督教的大日子!
中国上海的学生和有识之士已经有危机意识;知道基督教狼子野心在中国的各地有传播和发展高等教育,只是一种渗透手段:
「基督教教育对在华教会全部工作的特殊贡献在于,运用教育手段实现基督教差会的目标,即通过引导人们直接与耶稣基督接触,缔造一个基督教社会秩序,以建立上帝之国。」「现在是加强在华教会学校的时机,将来从教会学校出来的男男女女,将由他们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
简介:
上海学生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揭开民国时期一系列非基督教运动的序幕。
详情:
清末时期,屡屡战败的清政府被逼与列强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当中的谈判都有传教士的参与。这些不平等条约规定外国传教士可以随意在华开设教堂,地方官员还务必要厚待保护。其后由于传教士企图改变中国传统礼俗,反对敬孔祭祖,诋毁佛教和道教,而且还仗势欺人,霸占土地,包揽词讼,袒护不法教民,因此基督教传教势力与中国人民出现剧烈矛盾。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的80多年间,百姓受到传教士的欺压而备受屈辱,积怨成仇,出现牵涉基督教会的大小「教案」多达600多宗,其中包括著名的义和团运动。
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在华的传教事业出现两个重要倾向:一是集中力量在城市传播;二是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在1921年9月及1922年春,基督教分别出版了《基督教教育在中国》及《中华归主》。
《基督教教育在中国》在基督教差会和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下,由美、英、中三国传教士、教育家、神学家组成的调查团,对包括教会学校在内的中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的调查报告。书中如此论述基督教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基督教教育对在华教会全部工作的特殊贡献在于,运用教育手段实现基督教差会的目标,即通过引导人们直接与耶稣基督接触,缔造一个基督教社会秩序,以建立上帝之国。」该书强调:「现在是加强在华教会学校的时机,将来从教会学校出来的男男女女,将由他们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
《中华归主》是中外教会联手调查在华传教事业的报告,书中用了240页的巨大篇幅,逐一比较各省的历史与现状,标明已「归主」的区域,和需要「征服」的范围。书中甚至列出一个紧急日程表,用以指导进一步占领中国。此书强烈的征服意向,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这两本书刺激了中国的知识阶层,他们意识到当时的外国传教士已在中国建立起一个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并包括各种专门教育相互衔接的庞大的教育系统,而且这些学校都是独立于教育体系之外的,无须经政府批准和备案,不受政府管理,甚至不悬挂中国国旗。这使中国的教育权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
1922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拟定于4月4日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第十一届年会。 3月9日,上海学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组织,通电反对这个年会在中国召开,并呼吁支持。 3月11日,北京学生响应上海的呼吁,成立「非宗教大同盟」,成员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吴虞、胡适、汪精卫等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革命者和国共两党成员。同盟简章规定:专以解脱宗教羁绊,发挥科学真理为宗旨。
3月21日,非宗教大同盟联署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指出:「我们要为人类社会扫除宗教的毒害。我们深恶痛绝宗教之流毒于人类社会十倍于洪水猛兽。有宗教可无人类,有人类便无宗教。宗教与人类,不能两立。」4月4日至8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如期召开,受到大批军警保护。 4月4日,同盟12位成员在《晨报》上发表《非宗教者宣言》,并分别发表文章,批判宗教。 4月8日,年会闭幕的当天,北京大学举行非宗教演讲大会,有3千多人参加。会上宣读蔡元培的演说词,要求教会学校的教育与宗教分离。 5月10日,北京非宗教同盟在北大第三院正式成立。 6月,非宗教同盟编辑出版罗章龙编辑的《非宗教论》一书,改书收集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吴虞、李石曾、萧子升、周太玄、朱执信、罗章龙等人写的31篇批判和否定基督教的文章。
到了1924年,「收回教育权」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1924年4月初,广州圣三一中学一批对教会学校奴化教育制度不满的学生讨论组织学生会,该核校长(英国人)闻讯后,即带领学监韦荣翰前来干涉,并声称:「未经我许可,不得擅自组织学生会,不得在校内开会。」又说:「英国人的学校,有英领事在广州,断不能循你们的情,任从你们中国人的自由。」学校当局的态度激怒了广大学生,议决一定要组织学生会,并以罢课抗争。 4月16日,学生发表《广州圣三一学校通电》,呼吁社会各界及教会学校学生团结起来反对奴隶式的教育,反对帝国主义以办学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5月20日,圣三一学生发出《广州圣三一学生退学宣言》,坚决表示:在教育权没有收回之前,誓死不愿多受一日之奴隶教育,故马上宣布脱离圣三一。
圣三一的学潮引发了全国教会学校的学潮,当时廖仲恺接见学生并表示坚决支持。孙中山亲笔批示「有此觉悟,亦属可嘉,可与邹海滨商量转学」。 1924年8月,新的「非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立,并出版《非基督教特刊》。
到1924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十届年会在开封召开。通过了《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和《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两个议案。 12月,该同盟策动了一个「非基督教周」活动。在圣诞节期间,长沙、广州、济南、武汉、九江、上海、苏州、徐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反基督教的群众拥上街头分队讲演,散发传单,游行示威,有些人则教堂和教会学校捣毁设施,围攻教士。 1925年5月30日发生五卅惨案,更激起整个非基督教运动的高潮,当时教会和教会学校受到了很大冲击。
收回教育权运动由学生、教育学界、学者蔓延至政府,促使广州国民政府于1926年10月18日公布了《私立学校章程》。但同年北伐开始,政局动乱使得此章程效力减弱,但也因为北伐,大多数外籍传教士纷纷躲避,撤离中国,当时国民革命军所到之处,反基督教的事件多有发生,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医院多被占用或毁坏。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攻克南京,部分军人袭击英、美领事馆,攻击、劫掠外国传教士,杀害六位传教士,其中包括基督教金陵大学副校长文怀恩,史称「南京事件」。
1927年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之后,开展了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学校受到严重影响。由1922年来华传教士达8,300人,经过非基督教运动之后,1928年降至3,150人。由于教育主权的收回,随着许多外国传教士的陆续撤离和外国教会势力的削弱,非基督教运动的风潮逐渐平息下来。
谨以3月9日上海学生率先成立「非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当天为整个非基督教运动的序幕,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激励了民族的自觉意识和独立精神,并推动收回教育权的自主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