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 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一、中文之部 甲、專書 1.《近代文明的新趨勢》,香港:自由出版社,1953。 2.《民主制度的發展》,香港:亞洲出版社,1954。 以上二書合刊為《西方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台中:漢新出版社,1984。 3.《民主革命論》,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台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4.《到思維之路》,香港:高原出版社,1954;台中:漢新出版社重印本,1984。 5.《自由與平等之間》,香港:自由出版社,1955;台中:漢新出版社重印本易名《自由與平等》,1984。 6.《文明論衡》,香港:高原出版社,1955;台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7.《方以智晚節考》,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增訂擴大版,1986。 8.《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 9.《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6;台北:華世出版社重印本,1980;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增訂本,1996。 10.《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1981年增訂再版。 11.《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12.《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13.《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14.《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4。按:此書有英文簡介,見 Heaven Earth, the Chinese Art of Living, Journal of Fine Arts Inner Arts I.1 (May 1991), San Francisco;德文譯本見 Martin Miller, Die Modernitat der Tradition, Zum Kulturvestandnis des Chineisischen Historikers Yu Yingshi, Munster: Lit, 1995, pp. 59-121. 15.《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森紀子日譯本,東京:平凡社,1991;鄭仁在韓譯本,大韓教科書株式會社,1993。 16.《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本為一名同實異的論文集,列入《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18.《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0。 19.《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1991;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年本《錢穆與中國文化》,內容略有不同。 20.《內在超越之路:余英時新儒學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 21.《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 22.《民主與兩岸動向》,台北:三民書局,1993。 23.《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24.《現代儒學論》,美國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有增訂。 25.《中國知識分子論》(康正果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26.《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27.《論士衡史》(傅杰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乙、論文 * 已收入專書與論集中的論文,不再列目。以下所選是1992-2000年間有關學術與文化的散篇文字。 1.〈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八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中華書局,1992,頁458-476。 2.〈歷史女神的新文化動向與亞洲傳統的再發現〉,《九州學刊》5.2(1992):5-18。 3.〈明清變遷時期社會與文化的轉變〉,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頁35-42。 4.〈王僧虔〈誡子書〉與南朝清談考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1993):173-196;又見湯一介編,《國故新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詮釋》(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頁173-183。 5.〈章學誠文史校讎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1(1993):205-221;又收在北京《中國文化》10(1994):27-36及四川大學歷史系編,《冰繭彩絲集》(紀念繆鉞教授九十壽辰暨從教七十年論文集),成都出版社,1994,頁493-514。 6.〈《錢穆與中國文化》自序〉,《學術集林》,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頁 223-229。 7.〈我走過的路〉,《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16(日本‧大阪,1995):1-9。 8.〈談中國當前的文化認同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紀》31(1995):13-15。 9.〈追憶牟宗三先生〉,台北,《中國時報》,1995.4.20,11版。 10.〈文化危機與民族認同〉,《學術集林》卷七,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頁63-92。 11.〈中國史學界的樸實楷模——敬悼嚴耕望學長〉,台北,《聯合報》,1996.10.22-23,37版;收入嚴耕望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充實而有光輝——嚴耕望先生紀念集》,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頁35-44。 12.〈《朱熹的思維世界》(田浩著)序〉,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6,頁3-8。 13.〈明清小說與民間文化——《和風堂新文集》序〉,台北,《聯合文學》12.11(1996):14-26;柳存仁,《和風堂新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頁1-23。 14.〈《郭廷以、費正清、韋慕庭——臺灣與美國學術交流個案初探》(張朋園著)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80,台北,1997,頁i-vi。 15.〈1997思前想後〉,《二十一世紀》41(1997):4-8。 16.〈漂流:古今中外知識人的命運〉(劉再復《西尋故鄉》序),台北,《聯合報》副刊,1997.5.8-9;《西尋故鄉》,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7,頁1-8。 17.〈東西方漢學和《東西方漢學思想史》〉,香港,《明報月刊》32.12(1997):110-111;又見北京,《世界漢學》創刊號(1998):190-193。 18.〈《煮酒論思潮》(陳奎德著)序〉,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頁1-8。 19.〈俠與中國文化〉,劉紹銘、陳永明編,《武俠小說論卷》上冊,香港:明河社,1998,頁4-76。 20.〈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明清社會史與思想史之一面相〉,郝延平、魏秀梅主編,《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頁3-52。 21.〈戊戌政變今讀〉,《二十一世紀》45(1998):4-14。 22.〈論學談詩二十年——關於《胡適與楊聯陞往來書札》〉,台北,《聯合報》副刊,1998.2.22-23;《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與楊聯陞往來書札‧序》,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頁i-xii。 23.〈香港的自由與學術文化〉,《明報月刊》33.3(1998):15-16。 24.〈《朱熹哲學思想》(金春峰著)序〉,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頁1-4。 25.〈《自由鳥》(鄭義著)序〉,台北:三民書局,1998,頁1-7。 26.〈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台北,《中國時報》,1998.12.24,14版;又見《文匯讀書周報》1999.1.2,9版,上海: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出版。 27.〈朱熹哲學體系中的道德與知識〉,收在賀照田主編,《學術思想評論》第五輯,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頁352-375。 28.〈文藝復興乎?啟蒙運動乎?——一個史學家對五四運動的反思〉,收在余英時等著,《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頁1-31。 29.〈嚴復與中國古典文化〉,台北,《聯合報》,1999.7.11-12,37版。 30.〈《共產中國五十年》序〉,金鐘主編,《共產中國五十年,1949-1999》,香港:開放雜誌社,1999,頁1-7。 31.〈商業社會中士人精神的再造〉,台北,《聯合報》副刊,1999.9.12-13。 32.〈讓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來!〉,《二十一世紀》56(1999):10-14。 33.〈學術思想史的創建及流變:從胡適與傅斯年說起〉,《古今論衡》3(1999):66-75。 34.〈多元化與普遍價值的尋求——祝台灣大學七十週年校慶〉,黃俊傑、何寄澎主編,《臺灣的文化發展——世紀之交的省思》,台北:國立台灣大學,1999,頁1-9。 35.〈《朱子文集》序〉,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共十冊),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冊一,頁13-26;又刊於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萬象》2.9(2000):1-13,題為〈談宋代政治文化的三個階段〉。 36.〈軸心突破與禮樂傳統〉,《二十一世紀》58(2000):17-28。 37.〈「王道」在今天的世界〉,馬鶴凌編著,《文明融合與世界大同》,台北:台灣中華書局,2000,頁139-147。 38.〈新亞精神與中國文化〉,劉述先主編,《中國文化的檢討與前瞻‧序》(新亞叢書之四),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00,即出;又見台北,《聯合報》副刊,2000.10.24-25。 39.〈重振獨立自主的人格〉,香港,《明報月刊》35.1(2000):18-20。 40.〈打破「西方民主」的迷思〉,阮銘,《民主在台灣‧序》,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0,頁Ⅰ-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