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京都帝国翰林院 //www.sinovision.net/?185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西平先生的《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述评

已有 1272 次阅读2009-5-17 03:12 |个人分类:海外汉学界|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京都静源 于 2006-05-05 06:43 AM 发表:楼  主
张西平先生的《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述评

刘  正

 

大象出版社最近新出的张西平先生的《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在若干相关领域内,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题研究学术著作。我了解张西平先生最初是从他主编《国际汉学》一刊开始的。那时,正是国内学术界开始热衷于介绍海外汉学之时,相关学术刊物一时间足有十几种之多,而由他实际主编的《国际汉学》却能以其独特的学术风格和广博的学术视野逐渐成为这类刊物中的有着较高学术含量的著名学术品牌。他领导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至今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从事这一研究的专业性科研实体。以我对他这些年的科研情况的了解,我知道他还撰写了《海外汉学史》等通史性专题学术著作,而现在出版的这本《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则是他的专题和个案研究的一个成果。

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督教史研究一直侧重于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宗教思想的研究为主,而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们研究汉学的历史进行学术史的总结,解放前先后有冯承钧、陈受颐、方豪、朱谦之等先生作过相关课题的研究。但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究则是最近十几年内的事情。张西平先生积几十年研究中外关系史和海外汉学史的丰厚学术基础,使他理所当然的成为国内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

张西平先生的《传教士汉学研究》一书,在内容上分成“传教士任务与著作研究”、“传教士汉语研究”和“传教士汉学译著评述”三大类,共收相关研究论文二十一篇。在这些论文中有些研究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作过研究。但是,张西平先生居然还可以从中挖出新的资料。如,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易学研究,台湾大学著名的中国基督教史家方豪教授和中国大陆中外关系史家林金水教授二人很早就写过专题研究论文,在国外有俄罗斯著名汉学家休斯基教授为此还专门写有《西方易学研究史》一书。所以,当我看到收入本书中的这三篇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易学研究进行研究和考证的论文时,我决定先从这里看起。结果,他利用自己到梵蒂冈访问的机会,对这一问题涉及到的全部史料进行了亲自调查和考证,提供了比前述各位先生详细得多的史料,终于把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易学研究情况给予了全新的总结,其具体发展过程又阐述的明明白白。我们通过他的这三篇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

众所周知,汉学研究的基础是汉语研究。对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汉语研究,张西平先生以数万字篇幅的长文,勾画出了在华传教士在汉语研究上的历史发展进程。从罗明坚和利玛窦开始,一直到清末,张西平先生以历史家的气度和驾驭史料的本领,全面描绘出西方传教士在研究汉语和学习汉语的历史。他和同类著作不同之处是指出了传教士汉语研究对近代汉语在词汇和语法的发展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和科研成果。特别是近代西方科学术语的中文翻译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以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似乎总要归结为日语对汉语的影响。通过张西平先生的研究,我们知道有些西方科技术语的中文翻译(如代数、几何、函数、微积分等等;如法律、贸易、火车等等)并不是来自日文,而是明清之间西方来华传教士们亲自审定的。

与此相关的课题就是对明清时代的赴欧对外汉语教师情况的研究,可以说张西平先生在此书中是首发其例,添补了相关研究课题的空白。从罗明坚和利玛窦开始,不管是出于传教还是自身生活,对华人汉语教师的需求就已经十分迫切了。中国学术界可能更多的只知道有王弢和劳乃宣,而具体到规范和系统的明清之间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则一直少有学者论及。张西平先生在此书中通过1800年以前在中国本土的对外汉语教师、1800年以前赴欧的对外汉语教师、1800年以后在中国本土的汉语教师及教材、1800年以后在海外的汉语教师和教材四个章节的研究,全面总结了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课题在西方汉学教育、普及和研究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

他在《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中文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又一次显示出了他对个案研究与史料考证的紧密结合。这一研究课题本来是属于汉学文献学的研究范畴,对这一专题的研究目前在国内文献学界还是个空白。在国外,从法国汉学家考狄博士开始作《汉学书目》起,到现在东西方汉学界一直保持着这一传统。而国内学术界限于条件的制约,对汉学文献学的研究还不可能提到研究日程。但是,张西平先生在此文中,结合书志学和文献学的风格,以坚实的文献基础,对明末清初天主教士们的汉学研究著作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学术评价,为国内学术界汉学文献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首创之功。不仅如此,张西平先生的汉学文献学研究已经得到了中国历史学界的当然认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的重要科研课题“清代入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就是由他一手承担的。我们在《国际汉学》第十二辑上看到了他撰写的《关于清代入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设想》一文,和他收入本书中的《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中文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相辅相成,堪称姊妹篇,为汉学文献学的建立提出了初步的构想。要知道这是自陈寅恪先生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设《西人东方学研究之目录学》课程以来的“隔世之音”!我期待着他能够在完成“清代入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这一科研项目之时,也能抽出时间和精力著述一本新的文献学教科书--《汉学文献学》。因为在他的《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中文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已经非常详细罗列出了收录在《四库全书》等丛书中的相关著作文献信息,他下的功夫如此之大,反映出他为了承担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的重要科研课题“清代入华传教士文献收集与整理”这一项目所做的充足的准备工作和他学术功力!

其实,本书的前两大类已经是对来华西方传教士的汉学研究进行学术史的总结了,而此书的第三大类收入的八篇学术评论,更是对前两大类的研究进行的补充和专题研究。从学术著作的构成体例上也是一种有意的尝试,它弥补了同类著作的不足。

通读全书之后,思想史家的睿智和文献学家的严谨,在他精熟的外语能力驾驭之下,相得益彰,比如他对利玛窦生平和思想的分析与考证,比如他对西方灵魂论的输入研究……等等,可谓处处生辉。

 

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本人喜文习武、练气弹筝、学专彝铭、风尚考证、诗追汉唐宋、心游夏商周、出入文史哲、往来儒释道,一向自比于为学为文为武为道皆开宗立派、定国安邦之大学者、大思想家、大武术家黄宗羲先生。
8899 于 2008-11-15 06:41 PM 发表:第 2 楼
顶!
小架 于 2008-11-16 06:29 AM 发表:第 3 楼
踩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