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礼失求诸四夷——寻找华夏礼乐
每当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战乱,礼乐尽失,于是礼失求诸四夷——寻找华夏礼乐,就成为必须。国之大事,唯祭与戎。祭祀就不能没有礼乐。礼以正身,乐以正心,这是华夏礼仪。五千年来的文明史,直至二十世纪初,祭祀大典仍旧存在。叶落归根,死后归葬故里入祖归宗,乃是人生的归宿。李白亲自负友尸骨二千里长途跋涉归葬故里,就是一个义举。古人对战死的烈士的安葬是极为隆重的,立有神庙,春秋祭祀,有专设的祭田、祭户。历代帝王、历代贤圣均设有专门的祭田、祭户,利如孔子封有祭田三千亩。祭神如神在,忠烈祠、忠烈神社、忠烈神庙等等,祭祀的是为国献身的忠烈神位,与是否战犯没关系。例如蒙元时期讨伐日本国的十万大军,虽说战败,为国牺牲的将士神位仍旧可以进忠烈祠。
历代帝王均在故里修建陵墓,叶落归根,免收一切赋税。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功高者为祖,德高者为宗。开国皇帝称为太祖,先秦时期称天子为王,最初是禅让制,后来是内禅制。四夷与华夏有所不同,通常是强者为王。对于死后归葬也没有兴趣,因为胡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没有故里观念,连宗族观念都没有。胡人皇帝死后通常安葬于京城附近,以山为陵,葬礼很简略,没有什么殉葬品,而是以人殉。通常是活殉奴隶,到地下侍候主子。
孙中山是仿造列宁墓下葬的,没有魂归故里,而是安葬于国都南京。国民党是苏联一手扶植起来的,所以遵循的是苏俄方式,有时代特色。毛泽东甚至于至今未能安葬,被活人所利用,折腾不已。这些并非华夏礼乐,而是胡俗,连春秋祭祀都无法做到。尤其是八宝山烈士陵园,更不用说。若是人死神在的话,生前的仇家怨家会聚一堂,那可就热闹了。
日本虾夷人应该是土著,秦始皇统一六国,只有越人进行了激烈顽强的抗争,后来漂洋过海,来到日本海岛。倭商主要行走的就是吴越地区,二三千年来都是如此。日本民族的种种习俗,都类似二三千年前的吴越,尤其是武士道,还有精制倭刀,是主要出口商品。当年越王句践就是精制刀剑战胜了强大的吴王,削铜如泥,锋利无比,薄如厚纸,武士必备。日本效仿唐制,春秋遗俗与唐风流行于日本,而在中原早已荡然无存了。日文应该是汉字与古乐谱所形成的,应该是唐代乐谱。
朝鲜是天朝属国,唐宋时期与内地没啥两样。进入元代,朝鲜半岛随顺胡元。进入明代,朝鲜半岛随顺明人。而进入清代,朝鲜半岛则没有随顺满人,没有雉发易服,还是明人服饰。当朝鲜使臣来到天朝,内地人已经忘记了祖宗是谁?大臣们询问朝鲜使臣服饰是不是商殷箕子时代的?朝鲜使臣笑而不答。帝王时代是禁止臣工们与夷狄通婚的,包括百姓在内。臣工若是有直系亲属在夷狄,则要避嫌,向皇帝辞去官职。朝鲜是天朝属国,同为一体,高丽妃、高丽妾、高丽婢、高丽女是作为奉献进入的,朝鲜出美女。近山钟秀,近水灵慧,苏杭一带也出美女。
殷商遗风与唐宋礼乐在朝鲜半岛保持下来一些,朝鲜民族与日本民族都具有华夏古风,与内地人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国之大事,唯祭与戎。祭奠先人是不忘前鉴,面对历史,面对真实。祭神如神在,日本民族与朝鲜民族对先人都是很尊重的。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礼仪,对长辈尊重,不论长辈是何种处境。日本五百武士哪怕面对十万汉人,也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死后为神,是光荣之举。汉军十万,不敌胡人一旅。
礼失求诸四夷——寻找华夏礼乐必须求诸朝鲜半岛与日本民族,还有台湾地区。港澳曾经是小渔村,早已殖民地化了,鲜有华夏礼乐。西域古国都已苏俄化,找不到任何痕迹。就连古乐谱都无人过问,被视为糟粕封闭起来,早已失传了。唐宋以来最为流行的《清平调》,我都从未听到过。历代礼乐更不用说,孔子听了《韶乐》,可是心有灵犀的,这就是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