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明月城 //www.sinovision.net/?1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黄龙汤文化——热土文化

已有 1098 次阅读2011-7-26 12:45 分享到微信

               [1]黄龙汤文化——热土文化

  2010年的农历4月初9,似乎是个大大的黄道吉日。4月初8是佛诞日,我前往参加当知青时的老房东三儿子阿明女儿的婚礼。我曾担心赶庙会的人很多,车上人会很挤。谁知一路顺风,上午9点就已经来到了九台胡家回族乡稗子六队。我特意绕道走的山路,也就是当知青时常走的路,引起了很多的回忆。在那个年代里,几乎城市青年都当过知青,连续十年初中毕业生直接下放到农村,以便将在学校所学到的有限知识全部扔掉,将自己等同于一个农民。知识越多越反动,小知识分子知识越多头脑越复杂,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在以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年代里,无知的群体才是最革命的群体,所以人们喜欢成为大老粗。

  主张全部消灭传统文化,包括汉字在内的大人物们,曾经光芒万丈,个个都是神人。他们将传统文化视为酱缸蛆文化,而我却认为应该是黄龙汤文化。什么是黄龙汤呢?就是屎尿经多年发酵沉积所泌出的黄龙汤,包治百病。最少得经过六十年,也就是一花甲子。最多的长达二三千年,可追溯到秦始皇之前的年代。黄龙汤是五谷神、五脏六腑神、灶神、鸡神、猪神、牛神、羊神、门神、社神、井神、火神、水神、风神、雨神、金神、木神、土神……,所有天地阴阳之气汇聚而成,真可谓博大精深了。不管患了什么病,喝上黄龙汤之后保证药到病除,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黄龙汤文化。时至今日,大人物们彻底消灭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仍旧遥遥无期,可见革命道路任重而道远。有的大人物只好倒行逆施,索性高高的抬举起了传统文化,以便寻找机会将其狠狠的摔在地下。

  知青们普遍对下乡那一段抱有反感,可是我们集体户却有所不同。今年是下乡四十周年,我一功二德,回去看上一眼,其实很想念那个第二故乡。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眷恋之情呢?我考虑主要在于那些高山林海。不仅我对那片热土怀有深深的眷恋,其他同学也是同样,邻队的稗子七队知青就没有那种眷恋之情。不但是我,就是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的人们也是同样,开着轿车回来坐席,有些成了大老板、小老板。这些人回来之后,无一例外的爬上高山,累出一身臭汗,并摘了很多的蕨菜等家乡野菜。只能以热土文化来形容这种眷恋,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回来看看大山。我在河北闯荡了十八年,没有一天忘记那些山川林海。觉得远远超过碣石山、黄山等著名风景旅游区,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

  稗子六队原名为石虎沟,有时称为石湖沟。当地人也不清楚这个名字的来历,猜测是因为石头多。可是我却认为应该称为石虎沟,有朝一日出土某个陵墓也不奇怪,石虎应该是守墓的石虎。北大山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林木茂密,每当下雨之前都罩在云雾之中。这就是风水所看重的后有靠,这个靠可不是通常的靠,而是宏大浩瀚的巨龙靠。山前是一派广阔,就是风水中的前朱雀,有玉带环绕。这个玉带是山泉所汇聚成的,从山顶一直委曲到山底,流经石虎沟十多里路,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大大小小的丘陵说不上哪个就是古人的陵墓所在?古人以山为陵,地下只有不被人所知的墓道,人死之后是以速朽为佳的。

  在南北朝时,这一带还是鲜卑民族的活动区域,也就是和龙。延边的和龙是个小和龙,真正的和龙是在以长春饮马河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游牧民族自然活动的广大区域。石虎沟西边是小庙岭,小庙已经不见了。东边是大庙岭,早已荡然无存。依我之见,那个大庙应该称为享殿,是祭祀先人的所在。游牧民族主张薄葬,就连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也是没有殉葬品,所以无人盗墓。人死之后只想静静的腐烂成泥,与大地合一,并不想被后人掘坟盗墓。无论炎帝、黄帝,还是孔子,都不希望被掘坟弃骨,哪怕这些革命行为来自于炎黄子孙。我始终不敢将自己的猜测对外泄露,就是不想做孽。好在无人注意我的文字,小人物有那个心,没那个力,只能望山兴叹。

  老房东夫妻前六七年先后死去,那时候我还在河北地区,早已失去了联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谈不上什么遗憾,对这些我本来看的就挺淡。五千年来一直实行土葬,入土为安。以二十年为一代人,应该葬了二百五十代炎黄子孙,约二百五十亿左右,早都化做泥土长成林了。新社会实行火葬,是强制性的火葬。乡亲们仍旧是土葬,只不过每个死去的人都得花一笔火化费,交了钱之后就没人过问了。王大田对我讲述了一些,他大姑死后儿女未交火化费,政府强行掘坟火化,罚了挺多的钱。这是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以后人们都乖乖的上缴火化费,然后再实行土葬。只有长春来的几位老人死在这里,土葬之后无人过问,王大田真心实意的建议我将来到那个地方养老送终。我表示得活到97岁,还有四十年,不考虑那么远。我对精神生活需要的多,对物质生活需要的少,而那个山区肯定没有网络的,因为没有电话线。如果将来老母希望土葬,倒可以考虑。可是我四弟已经为二位老人买下了墓地,父亲的骨灰已经葬在那里,儿女总不能将老人的骨灰分开吧?

  民主社会是人民将权力关在笼子里,而专制社会是权力将人民关在笼子里。乡亲们并没有靠山吃山,想吃也不中,封山育林的警示牌随处可见。这些山林本来属于石虎沟,合作化之后大部分收归林场所有。林场正在山中拔大树,源源不断的运往城市,或是富贵小区,每辆汽车只拉了二三棵活树。仅修山路就耗费五十万,拔树与运树,加上栽树等等,可见政府真是有钱。乡亲们气的不行也是干瞪眼,就是放牛、放猪,也遭到数百上千元的罚款,靠山吃山连门都没有。枯木遍地是不许乡亲们拾取的,每年的橡子本是放猪的好饲料,都被权力给垄断,只有依靠上权力的人可以放牧群羊,为所欲为。个别的抗争是存在的,集体的抗争极少,人们尚无维权意识。权力将乡亲们牢牢的关在笼子里,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即便将所有山林全部拔光,乡亲们也是没有一点权力的。

  这是一种畸形的斗争,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人与人之间互相斗,纯粹是一种生存竞争。合作化之后,想成为人上人,过的比别人强一些,只能相互斗,毛思想高高在上。如今是以钱为纲,个体经济,利益之争就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官夺民财,民夺官财是万万不可能的。帝制时期,重中之重在于治吏,将下面的权力关进笼子里,只有皇帝一人享有无上的权力。如今没有了皇帝,却出现了无数的土皇帝,索性将人民关在笼子里,权力在笼子外面牧民,随时选择牺牲品。皇帝是作为恶龙存在的,文臣为猛禽,武臣为猛兽,是作为皇帝的爪牙存在的。官分二十等级,绣着禽兽分出等级,也称为衣冠禽兽。虽然是人形,却是兽心,将人民视为牛羊猪狗,实行牧民。这就是秦始皇所建立的大一统极权等级制,百代皆秦政。对上层社会有利,对下层社会有害,而人类都是非常自利的。帝制时期实行流官制,本地人不许在本地担任公职人员,主要是为了避嫌。也就县官与县宰是上面委派,乡社组织实行自治,百姓举贤,官府任能。如今一县组织部门任命成千上万的公职人员,个个都是权力的化身。人民被牢牢的关进了笼子里,这就是二三千年来的黄龙汤文化,成也出于斯,败也出于斯。

  我与专家学者们大不相同,不存在为黨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的选择,尽可实话实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还是真名隐去,假语村言,自己心中有数就是了。在稗子六队的三天里,我三次爬上大山。最远的为西山石门,约十几里山路,有的地方山溪有些混淆,类似黄龙汤。北大山我只爬上一半,就累的不行了。因为北大山的群峰不亚于碣石山,记得山巅曾设有航空标柱。再就是岭东,过去都是些山沟,还有我们当年修的一座水库,已经废弃了。走访了一些过去的乡亲们,四十年前的经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很不合时宜,按当前形势我应该选择性的记忆或是忘记,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我的短处就在于记忆力强,所以一辈子没出息,总是难以顺应形势。由于总在室内活动,成了纸人,患了热伤风,至今还是头昏脑涨的。好在行前将[战国篇]六十篇对付完,就当休息,写一写黄龙汤文化,不费脑筋。也是信马由缰,无所谓写多少篇,网络文字要求的并不严。

  炎黄论坛还可以说些真话,其他论坛可就要首先争取生存权了。对于历史本来国人都是稀里糊涂,包括本人在内,与毛思想不允许接触封建思想有关系,只许毛思想一个人随便看。所以真正懂本民族历史的连一个人都没有,也极少有人感兴趣。这个黄龙汤文化属于回忆录形式,每篇三千字还是较为合理的,且叙且议挺有意思的。人是需要进行人生总结的,别总活在过去,活在三十年前,或是活在讲述儒法斗争史年代,阉割历史的年代。我喜欢畅所欲言,虽然父亲批评我的文字过于直白,如今我的文字与其他人相比,反显得是曲笔了,可见社会的不同。毛时代的人都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便是黑友们的文字,也属于资产阶级右派言论,是难逃法网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