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古代教育为的是正心、正身、扶植人间正气[4]
古代教育为的是正心、正身、扶植人间正气。‘学而优则仕’,是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渠道,政府公务员必须心正,心术不正是万万不可以进入政府的。古代只有小学与大学,入学的都是男人,从七八岁开始上小学,男子七岁开智。有私塾与公学,愿意上学的就念,并不勉强。学习内容不外乎诗、书、礼、乐、易、数等,体育就是射、御了。据说最先主办教育的为成均、瞽宗,也就是盲人乐师、史官担当教授,记述的明白,契刻文字就是盲文。所以学校供的是成均、瞽宗先师牌位,那时候孔子还没影呢。乡校就是公办小学,选拔优秀学子加以培养,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没有统一教材,而是看教授的水平,名师出高徒。于是许多学子募名而来,拜高人为师,孔门弟子三千。大学人数并不多,通常一千多人,选拔很严格。因为是培养政府公务员的地方,所以极为重要,帝每年都要亲自来到大学,当面考核,朽木不可雕者流放到四夷。《尚书》是最主要的经典著作,是帝王与臣工相互戒鉴,民主政治的历史记录。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君臣都是天下的公仆,廉洁公道、勤俭节约、立心以正,正大光明,实行阳光政治,无不可告人之事。
二十五家为里,设有家塾。五百家为党,党有庠,也就是小学校。万二千五百家为遂,遂有序,相当于现在的中学。国有学,就是大学教育了。‘一年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如果九年还不成材,就没必要进行深造了,该干啥就干点啥。学校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弟也。各以三、五者,取象於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教授都是聘任制,没有国家行政编制,属于舌耕。水平不行的就辞退,另聘高行之人,自主办学。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有教无类,关键在于学子是不是那样的。没有毕业文凭,就看真才实学,道德修养。是人才可为帝王之师,不是人才可自谋职业,例如种菜、经商。大学培养人才均为正人君子,必须有正气,有正义感。也就是现在的精神偏执,不肯顺应当前社会形势。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於广励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悯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世以浑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君无所遇,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後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及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文侯好学。陵迟以至於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儒术既诎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
古代教育自从秦始皇之后变了模样,成为培养专制奴才的场所。秦设大学只许学习秦法,以法治国,治国重在治吏,令行禁止。严刑酷法之下,秦吏均刑人无数,民怨沸腾,只能忠于朝庭。陈胜义旗一举,天下皆反,秦吏大多被杀。汉唐接受秦鉴,以王道为体,霸道为用,教育主要是正心、正身、扶植人间正气,出现了司马迁、司马光等。教育最为昌盛的时期为唐代;
太宗贞观五年以後,数幸国学。於门下别置弘文馆,於东宫置崇文馆,遂增创学舍一千二百间。国学、太学、四门亦增生员,其书、算各置博士,凡三百六十员。其屯营飞骑,亦给博士,授以经业。无何,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於是国学之内八千馀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王安石变法乱了祖制,将教书育人转化为培养行政官吏的场所,所教出来的均为势利之徒,例如蔡京、蔡卞、张邦昌、秦桧等代表人物。其实绝大多数官吏都与他们同样,接受的是新道德,唯利是图。苏东坡、黄庭坚、李纲、岳飞等则视为精神偏执,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就是不肯低下高贵的头。连皇帝都认可当侄皇帝,尊金国为叔皇帝,岳飞却执意要一雪靖康之耻,为的是民族大义。岳飞这样的人是极个别的,凤毛麟角,成为和局的主要障碍,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所以该杀,是出于政治需要。而归降敌国的文武又在秦桧之下,不如秦桧。例如明末的洪承畴、钱谦益、施琅等。
钦宗靖康元年,右谏议大夫杨时言:‘王安石著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使蔡京之徒,得以轻费妄用,极侈靡以奉上,几危宗社。乞追夺安石王爵,毁去配飨之像,使邪说淫乱不能为学者惑。’
正言崔鶠言:"近诏谏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陛下求治切矣。然数十年来,王公卿相及居要路者,皆自蔡京出,则安有实是闻於陛下乎?且举冯澥所上之言曰:'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此奸言也。昔王安石斥除异己,名臣如韩琦、司马光辈既以异论逐,而其所著《三经》之说,士子宗之者得官,不用者黜落,则天下靡然,无一人敢可否矣。陵夷以至大乱,则无异论之祸也,尚敢为此荧惑也乎?其言曰:‘崇宁以来,博士各徇其党,而言皆偏异,附王学则诋元祐之文,附元祐则诮王氏之说。'此犹欺罔也。此时士夫岂有敢学元祐百诋王氏者乎?自京贼用事,借学法以钳士人,如用军法以胁卒伍,大小相制,内外相辖,一有异论,则学官亦皆黜废矣。此非徒劫持学校也,疑有异论则己过且暴闻焉尔。而何博士先生稍敢诮诋王氏乎?前日博士讲解具在,取而覆视,则澥之诞信见矣。至如苏轼、黄庭坚之文集,范镇、沈括之杂说,或记祖宗典故,或载名臣谈论,虑其鉴照己罪,一切禁锢,严刑重赏,使不敢藏,则其禁异亦已极矣,而元祐能与王氏两立乎?其欺罔亦已甚矣。’
王安石是导致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在当年已有定论。主要是败坏了世道人心,社会上邪气成为主流,正气受到压制。苏东坡等正人遭到流放,被残害而死。而蔡京、蔡卞、高俅、童贯等成为主流,《水浒传》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指导思想一歪,天下皆歪,直至宋亡,正气也没有恢复过来。其实宋代君主除了徽宗之外,都很俭朴,也都不是昏君。宋高宗只杀过文臣陈东,武臣岳飞,也是出于不得已。这两位精神偏执,以民族利益为重,还真说不过他们。只好不讲道理,只讲权力,让主战派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