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明月城 //www.sinovision.net/?1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鲜为人知 从“八人帮”照片透视华国锋的下台

已有 2316 次阅读2011-3-14 07:43 分享到微信

鲜为人知 从“八人帮”照片透视华国锋的下台
 2009-01-15 20:06:46 来自: 王中银(底层知识青年)
鲜为人知 从“八人帮”照片透视华国锋的下台(转载 (2009-01-01 00:21:21)
标签:杂谈

当时我把这一照片事件作为是"八人帮"的证据。回过头来衡量一下,在华国锋作为党的主席的短短时期内,毕竟是一位比较开明、民主的最高领袖。他的确是"毛泽东思想"和毛的路线方针的忠实继承人。但他作了自我批评,是自己"引咎辞职",经过和平改选才下台。这是党史上最文明的一次领袖职位的更替。

杜修贤提供"八人照片"

一九八○年初,人民日报社得到了一张十分重要的照片,拍摄者是中南海摄影小组(正式名称是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组长杜修贤同志。这张照片令人大吃一惊。我们把这张照片送给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这个材料对于以后促成华国锋很快下台起了什么作用,我不得而知。当然,不会是最主要的作用,恐怕也不会是微不足道的作用。

回想当时处理这张照片的情况,是富有历史价值的。我把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写在下面:
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它革掉了共产党的命,把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党,在一段很长时间内革成一个封建法西斯的党。毛泽东曾经预言,共产党可能变成法西斯党,他自已造成的事实,证实了他自已的预言。 "林、江反党集团"是毛泽东一手提拔、长期重用的,他决定以他们完全控制的"中央文革小组"踢开党委闹革命,取代了中央政治局,成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所以,"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一举粉碎"四人帮",是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中央领导同志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式的斗争;先把"四人帮"抓起来,然后才经过政治局同意的。并没有发动又一场革命,革掉毛泽东这一条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路线,还是要"按既定方针办"。而且把"四人帮"逮捕起来,也是打著毛泽东的旗号。当时说:"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这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长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新华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这当然同事实有很大出入。因为当时早就没有政治局了,也早就没有党中央了,上上下下的党组织早就一脚踢开了。粉碎"四人帮"之所以是宫廷政变式的斗争,因为组织领导这一伟大行动的是党的最高领导集团中几位元老。他们并不反对毛泽东,也不反对他那套左倾路线。他们中的主要人物如华国锋和汪东兴,只想把"四人帮"拉下台,以保全已经到手的统治大权。在毛泽东去世以后,华、汪同"四人帮"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的,是同他们妥协的。只是"四人帮"看不起华、汪,争夺要当毛的继承人,以便独霸最高领导核心。连华、汪这样的人也容不得,想把他俩搞掉,这才逼著华、汪下决心同坚决反对"四人帮"的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站在一起,共同把"四人帮"抓起来。

秘密拍摄"八人照片"经过

这里有一张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引起震动的"八人照片",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第三天凌晨拍摄的;他们手拉著手肃立在主席遗体前沉痛告别。这八人,除了"四人帮" 以外,还有华国锋、汪东兴、陈锡联和毛远新。

这张照片的拍摄经过很神秘,杜对此有详细叙述。一九八○年二月,杜修贤找到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秦川,谈到这张照片的情况,秦要他写下来。二月二十二日,秦川和我把杜写的拍摄经过连同照片一起送给陈云同志。

这封信的底稿抄录如下:

陈云同志:

送上一张很重要的照片。

我叫杜修贤,粉碎"四人帮"以前,一直是中央外事摄影协作组的组长(兼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长期负责拍摄有关毛主席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在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二日(毛主席逝世以后第三天)早上拍摄的。

九月十一日晚上,我在人民大会堂准备悼念毛主席的摄影活动时,汪东兴对我说: "你带上照相机跟我去。"我当时没有带照相机,借用别的同志的照相机和三个胶卷,向汪东兴报到。汪问我:"你带了几个卷?"我说三个。汪东兴又说:"多带一些胶卷。"我又去借了一些胶卷。汪东兴对我说:"你和我一起走,坐我的车。"我就跟汪东兴一起走出大会堂,坐了汪东兴的随车,跟在汪东兴的车后面。但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去照什么像。进了中南海,到了毛主席的住处,下车后,汪东兴把我带进为毛主席新修的住所,叫我在过道的一个小房间里等著。这时已是九月十二日的早晨了。我在过道里等了有四十分钟后,才看到华国锋、陈锡联同志,还有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毛远新从里面的房间走出来,有的一边走,一边剔牙,我才知道他们在里面才吃过饭,上厕所去。当姚文元看到我时,对我说:"我也打电话找你,今天要你完成一个重要任务。"江青看到我时说:"你就带了一个闪光灯?又是平版光。"我觉得当时的气氛很紧张,我没有讲话。我这时还不知道要照什么像。过了一会儿,把我叫到停放主席遗体的大房间里,其他人员一概免入,就连张耀祠、张玉凤也不得进入。接著,他们八人走进来,每人围绕停放主席遗体的床走了一圈后,八个人排成一行在主席遗体前照合影。从左至右是: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华国锋、毛远新、姚文元、陈锡联、汪东兴。照完合影后又手挽手在主席遗体前照合影。照完后将主席遗体运大会堂。当时我想:为什么叶副主席没有来呢?看当时的情况是很正式的在主席遗体前向主席致哀告别。中央的主要负责人都来了,虽然政治局委员不全,但副主席、常委都在,就少叶副主席。叶副主席当时又在北京,身体很好,无论如何叶副主席是应当参加的。如果说只是负责主席医疗组的中央领导人向主席遗体告别,姚文元、陈锡联又不是负责主席医疗组的成员,他们两人为什么又参加呢?我对这个问题不理解。
我照完这个像以后,回到摄影部,值班记者告诉我,说姚文元来了几次电话找我。这就是说姚文元、汪东兴为此事都亲自找我,江青又说是用"平版光",可见照这个像,江青、姚文元、汪东兴事先是计划好的。过了两天,江青、姚文元、汪东兴都向我要这次照片的样片看。(三个人同时要看一个活动的照片样片,这还是第一次,可见此次活动的重要性)。我洗了三份样片,给他们三个人寄去。每份有七、八张,有合影的,有几个人在一起的。照片送去后,江青首先选定了六、七张,其中有合影两张,一张是八个人挽手的,一张没有挽手的。江青选定后,写了一张条子,大意是:国锋、洪文、春桥、文元、锡联、东兴、远新,我意每人洗一套留作纪念。七个人都在条子上划了圈。江青把她选定的样片连同上面七个人圈阅过的条子一同寄给我,要我放大八套,并在条子上写上"退江青"。过去江青洗照片时从来不把其他中央负责人圈过的文件给我看。这次她完全可以叫我放大八套照片就行了,不知什么原因她将圈过的条子寄给我。

汪东兴诬陷杜修贤

粉碎"四人帮"以后,汪东兴就放风说我是摄影界一霸。在天安门庆祝粉碎"四人帮"的百万人大会的第二天晚上;我到玉泉山送审稿件时,汪东兴当著华国锋的面,气势汹汹地质问我:"你知道不知道华国锋是第一副主席?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第一副主席没有?你为什么不突出宣传华主席?"随后,汪东兴又在一九七六年十月十八日召开全国宣传会上,捏造罪名对我进一步迫害。他造谣说:"华主席在追悼毛主席大会上致词的五人照片是从电视里搞了三天三晚上搞出来的,是贬低华主席,突出『四人帮』,思想偏到『四人帮』一边去了。"从此,我就成了新华社的重点审查对象。进驻新华社的郑屏年到新华社以后,我给他看过这张八人照片。于是,郑屏年的五人小组向汪东兴呈报重点审查我的"材料"。汪东兴亲自审批了审查我的问题,并以中央要审查的名义向群众宣布限制我自由的规定。命令我交出所有的有"四人帮"的照片、底片。当时我没有交出这次拍的底片、照片。后来专案组的宫天一同志要我把这些底片、样片全部交给汪东兴。因此,我将这次拍摄的全部底片、样片密封后,交给专案组的宫天一同志交朱穆之同志转交汪东兴。因为我在拍摄这些照片时就有想法,我认为没有叶副主席参加是不合适的。所以,我在拍摄致词的五人照片时,就把叶副主席拍上,而且影响大,这是我针对那张八人照片不要叶副主席有感产生的拍摄思想。因此,我在交这些底片、样片时就留了一张八人挽手的底片。因为怕对我进行查抄,我将这张底片做了转移保存,留存至今。

从汪东兴当著华主席的面骂我不宣传华主席到在全国宣传会议上点名造谣整我,我反覆想,我的错误究竟是什么呢?汪东兴说五人照片是我从电视中搞了三天三夜拚接出来的,是纯属造谣,因为照片是第二天就见报了,电视片还没有洗出来呢。汪东兴说五人照片贬低华主席、突出"四人帮",更是欲加之罪。追悼会排列的位置是中央排的,我怎么会知道拍成照片就是犯罪呢?而且我的拍摄角度是华主席、叶副主席最大,又是在百万人在场的天安门广场拍摄的,怎么就犯了罪呢?

请问汪东兴,你们九月十二日早上在主席家里安排拍摄的手挽手八人的照片是突出了谁?贬低了谁?排挤了谁?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有起码道德是说实话,共产党更应该从自已嘴里说的、用手写的都应该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是事实求是的。汪东兴诬陷我的目的是十分清楚的,他要杀人灭口。

现将八人照片和五人照片送上,两张照片可以比较一下,是哪张突出了"四人帮" ?

这张照片我藏了很久,不敢拿出来。现在送给你,我认为是一张很重要的照片。

同时请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检查汪东兴对我的打击迫害。敬礼!

杜修贤一九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我上书陈云要求查清是"四人帮"还是"八人帮"

这张照片送给陈云同志时,是中央十一届五中全会的开始,这次会议将调整中央最高领导班子。我们在这个时候送上这个材料,是想趁这个机会促成压低华国锋和汪东兴的领导地位。到了这年十二月,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我给陈云同志的秘书王玉清同志写了一封信,附上我对八人照片的说明,想在中央工作会上扩大传阅这个八人照片。

陈云同志考虑不必扩大,因而我写的这个材料就压下来了。现在把它也抄在下面:

下面一首打油诗,是我看了照片以后写的,作为这张照片的说明,抄在下面,帮助同志们思考。

问?

一看这张照片,

使人大吃一惊!

一连串的问题,

一个接著一个问。

似乎堕入五里雾,

越问越不清;

又像看破了一线天机

找到了很多怪事的总根。

那是"四人帮",

怎么还有陈锡联、毛远新?

怎么还有华国锋、汪东兴?

他们不是四个,

怎么会是八个人?

是政治局成员的集体告别?

为什么又多一个毛远新?

为什么又偏偏没有李先念、叶剑英?

这八个人是偶尔碰在一起?

还是谁约集起来?

谁是召集人?

在主席的灵床前,

他们是那样虔诚。

为什么你拉著我、我拉著他,

八个人结成了一股绳?

他们仅仅互相--

手儿握得紧又紧,

还是心儿连著心,

八条心也结成了一条心?

他们是在灵前话别--

永远紧记:"你办事,我放心"

是永远"按既定方针办"?

请老人家在天国放心?

他们仅仅是在向过去告别?

还是为将来在海誓山盟?

胡绩伟十月十二日

翻出这些材料来,是一九九一年,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当时,我是把这一照片事件作为是"八人帮"的证据。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判断是不对的。我只强调他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和他们团结在毛主席周围的一个方面,而看轻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争夺接班人的矛盾,低估了"四人帮"想排挤华、汪,独霸天下的又一个方面。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八人照片虽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八人帮",但足以说明,华国锋、汪东兴同志同"四人帮"的关系还是相当亲密的。

华、汪同"四人帮"这种亲密关系,也决定了他们在继位以后的当权时期,对于揭批"四人帮"的思想批判和组织清理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就是在思想上并没有认真批判"四人帮"那条极左路线,反而提出"两个凡是"的总方针。

在组织上并没有认真理清"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反而一方面阻挠平反冤假错案、阻挠解放和重用老干部,一方面又安排"四人帮"的亲信到重要岗位。他们不仅没有去挖"四人帮"的毒根,而且为"四人帮"的追随者和同路人的"借尸还魂"留下了祸根。

华国锋是比较开明民主的领袖

但是,这样来概括华国锋这一时期的主要是非,还是不全面不公平的。
回过头来冷静地衡量一下,在他作为党主席的短短时期内,就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品德来说,毕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位比较开明比较民主的最高领袖。

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其他人这样议论过评价过,所以我想简单地加以阐明。

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时是立了大功的。他在"文革"结束、继任党的主席兼任国务院总理期间,靠的是毛主席的"你办事我放心"的所谓政治遗嘱,他的决策和施政的主要原则,也是毛的"按既定方针办"的"亲自指示"。他的确是"毛泽东思想"和毛的路线方针的忠实继承人。他坚持"两个凡是"是必然的,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但他对于自己这个重大错误,是在党内作了自我批评的,也是他自己"引咎辞职",经过党的民主原则和平地进行改选才下台的。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文明的一次领袖职位的更替。

在我党的历史上,领袖的决策是不容许反对的。特别是建国二三十年来,谁敢对毛主席的决策说一个"不"字?有人说过"不",得到的是悲惨下场,大家都是记忆犹新的。如果因而要求领袖下台,那就是犯了弥天大罪。毛的整人办法,就是把对他的不同意见,特别是领导成员中的不同意见,都上纲为反党反社会主义,进行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像彭德怀、刘少奇这样多年的老战友,都整得九死一生,以至家破人亡。

而华国锋,作了错误的决策,却可以反对。尽管他也想对这种反对的意见进行压制,但控制不严、手段不狠,远远不如毛时期那样专横霸道。因而,在中央领导集团中可以反对,在中央机关不仅可以打擦边球,而且可以用毛的讲话来抵制和反对,如中央组织部解放干部的工作。

我是中央党报的总编辑,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中央党报对华的决策可以抵制,可以从侧面甚至正面来进行不同观点的宣传,可以在理论上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批驳。当然,这些都是有毛主席的话作根据的,是"打著红旗反红旗"。

这些在党的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都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关于生产目的讨论的夭折

关于生产目的的讨论,从一九七九年初就开始酝酿了。当时,人民日报草拟了一篇社论《人民生活只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送耀邦同志审阅,他对此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每个生产单位的领导干部,都要在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搞好生产条件下,理直气壮地逐步改善广大职工生活,并把这两条作为办好企业学大庆的主要标志。二、每个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的领导都要在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搞好自己的工作和业务的同时,想方设法搞好公共福利,有条件的要自己动手搞好副食生产,逐步改善大家生活。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同广大群众同甘共苦,奋发图强,把生产搞上去,把工作搞上去,把生活逐步搞上去。反对特殊化,反对走后门,反对当官作老爷。"在这个批语里,耀邦同志就把关心群众生活问题提出来了。

到了九月,人民日报理论部编的内参《理论宣传动态》一一三期上刊有一篇题为《斯大林对雅罗申柯为生产而生产观点的批判》的文章,提出:在我国经济调整中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基本规律,注重消费品生产,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耀邦同志在这期《动态》上作了几处眉批,还另写了一个批语,把这期《动态》转给了中央党校。他提出:这期《动态》"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可惜没有根据我们经济战线上同志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进行充分地解剖,因此,文章缺乏针对性和战斗性。请你们根据这篇东西提出的思想,精心讨论几次,写出一篇东西来。希望在四中全会前能完成。这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按照耀邦同志的意见写成了一篇论文,先发表在党校《理论动态》上,广泛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后,才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地位,题目是《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论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因此,应当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这种需要。我国有九亿多人口,人民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反过来刺激生产。这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人民生活安排好了,特别是八亿农民生活安排好了,中国大局就稳定了。就是说,我们考虑和安排国家当前的和长远的计划,必须充分体现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可是,多年来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为生产而生产。"
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长期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忽视人民生活,甚至认为强调人民生活就是忽视政治的所谓经济主义。因而长期热衷于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搞重工业,以钢为纲,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在制订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时,不是首先考虑甚至不考虑人民的食品、工业消费品、住房要提高多少,而首先考虑重工业要多少钢,这种搞法实际上不是为消费而生产,而是为生产而生产,为计划而生产,为指标而生产。在这一社论发表两天以后,人民日报又在显著地位刊登了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的文章《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的问题,涉及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问题。"

很快,这个问题得到经济战线和广大读者的欢迎,纷纷写来了很多稿件。人民日报在耀邦同志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生产目的的讨论。绝大多数读者赞成《人民日报》文章的意见。同时,也有一些同志持完全不同的意见,主要是认为否定了工业学大庆中 "先生产、后生活"的经验。

在写这篇社论时,已经考虑到大庆经验,因而特别写了一段来肯定"先生产后生活"的积极意义和这一口号在特殊条件下为了克服困难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只是从理论上来分析这个口号的片面性和推广这一经验时的误解。这种理论的探讨并不否定它的特殊作用,可是仍然引起了好些人的误解,在中央领导层中也产生了不同意见。

本来,对一个理论原则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用不著大惊小怪。以后《石油工业简报》、《大庆战报》、《华北石油报》等都发表文章来批评《人民日报》的文章。我以为这是好现象。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由于《人民日报》是中央党报,一同人民日报"口径不一致",就认为是同中央不保持一致;一批评《人民日报》就认为是批评中央。久而久之,弄得只能是《人民日报》批评其它报纸,其它报纸不敢批评《人民日报》,这是很不正常的,是缺乏具体分析和无限上纲的表现。现在有其它报纸批评《人民日报》的文章,这不是很好的吗!对于这些不同意见,耀邦同志处理得很慎重。他再三研究,指示人民日报继续开展这一讨论时,不要发表新闻来造声势,要把著眼点放在分清理论是非,可以刊登批评《人民日报》观点的文章,整个讨论都要严格限制

在理论观点探讨上,造成真正平等的学术交流的气氛。

胡乔木阻挠讨论进行

可是主管意识形态的胡乔木同志不同意这个讨论,这也是正常的。可惜乔木同志采用了并不正大光明的态度。他说不服耀邦,就去向当时的最高领袖华国锋告状。老实说,华国锋同志理论水平是比较差的,加上他存在相当严重的左倾思想,因而他接受了乔木同志的意见,同意《人民日报》停止这一讨论。胡乔木又进一步去找邓小平同志,向他报告华主席和好些中央领导同志都反对这一讨论,得到小平同志的同意。他于是再去找耀邦同志,说小平同志、华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同志都反对这一讨论,这种向耀邦施加压力,耀邦只得通知报社,这一讨论暂停十天。

我们知道这个情况以后,特地给耀邦同志写了一封信,现在按这封信的底稿抄在下面:

耀邦同志:

我们得悉中央有意停止关于生产目的的讨论,感到突然,想在这里陈述我们的意见,并请转呈中央。

十月二十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要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十月二十二日又发表于光远同志的文章《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问题》后,受到各方面普遍重视。北京、上海、辽宁、陕西、四川、黑龙江、山西、河南、天津、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吉林、湖北、湖南、江苏、山东、河北、广东等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报纸,先后发表了当地理论、宣传、经济部门座谈讨论的情况,或者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和理论文章,有的还开辟了专栏。各地如此热烈响应这个讨论,这说明客观情况有这个需要,说明普遍感到这个问题的提出确实抓住了目前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有利于使人们按照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有利于党的八字方针的贯彻执行。毛主席历来强调结合经济工作去做思想工作,现在报纸上讨论这个问题,将会对我们的经济工作起良好的推动作用。讨论中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条件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是值得弄清楚的。尽管在讨论中有不同意见,但这个问题应该公开讨论,这一点却是大家一致的。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展开讨论,并且劲头很高。前些天听说,这个问题没有在政治局讨论过,要考虑停止。我们认为停止不利,曾当面向你陈述我的理由。后来采取了一些缓冲的办法,暂停十天,十天以后再约集各方议一下,以期取得一致意见。这期间,乔木同志曾在中宣部的双周座谈会上谈过,大意是:有人说要用真理标准问题那样的态度来讨论生产目的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紧张。大家都知道,真理标准的讨论意味著什么。人们会想到是不是党内又有两个阵营,讨论这种问题可能引起爆炸。对于乔木同志这个意见,我们是有不同看法的,但由于时间短促,未及提出意见。现在,我们仍希望中宣部采取民主的办法,召集一个会,听取一下有关方面的意见,慎重考虑,然后作出决定。我们认为,就重要性来说,这个讨论不亚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但这个讨论应是针对思想而不是对人。从方式说,不应该采取由各省负责人表态的那种办法,至少报纸上不登这样的消息,避免给任何有不同意见的同志造成压力。另外,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造声势。要注意平等对待不同意见的文章,让不同意见都可畅所欲言,坚决反对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提倡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我们认为,只要注意了这些,就不会发生什么"爆炸性",不会造成一种印象,好像现在又要抓一个"雅罗申科"。相反,如果现在突然停下来,来一个急刹车,倒是很难向大家讲明理由,也很难避免下面各种的猜测。

以上是我们的意见,未知当否?请示!

该信底稿最后没有具体署名,现在已记不清是用报社编委会还是用我个人的名义。

胡耀邦万不得已违心停止讨论

这封信发出去几天以后,耀邦同志约我谈了一次话,大意是说,这次讨论从发起到展开都是他负责指导报社做的,一切由他负责,希望报社照顾大局,照顾团结,也照顾他的困难,把这次讨论停下来。我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很激动,一下站起来,对我大声说,发动由他负责,停止也由他负责,只希望我服从中央的意见,把这次讨论坚决停下来。我没有见他这样激动过,我体会得到他受到很大的压力,实在是万不得已,才违心地停止这次讨论。我也只能回报社说服编委会坚决停下来。于是这次讨论就这样中途夭折,也没有向读者作任何交待。

华国锋是毛泽东亲手选定的接班人,此前,毛泽东也亲手选定过刘少奇、林彪作为他的接班人,其中林彪还被写入党章,但是,他们两人都没有华国锋幸运,因为华国锋最后终于得以以接班人的面孔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虽则时间不过三年左右。而作为毛泽东晚年同政治局的传声筒的毛远新其实也是毛泽东的另一个变相的接班人,特别是李讷病重之后,毛远新的地位扶摇直上,成为口含天宪、炙手可热的新贵。在这期党史专刊中,我们将对这两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人物给予一定的介绍,旨在通过他们剖析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政治走向。
华国锋得到毛泽东的看重,实际是得益于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华国锋出任湘潭地委书记之后,对毛泽东故居的完善和保护。华国锋曾经这样说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湘潭的一草一木都是革命的见证,都是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文献。我们今天保护好毛主席的故居就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高度负责。以后,这里不仅要成为毛主席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的纪念馆,也要成为中国革命的纪念馆。"(详见《英明领袖华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第11页)当这段话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的时候,毛泽东对左右说:"此人(指的是华国锋)很有些理论水平,不简单。"以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居然能给一个普通的地委书记这样一个评价,可见,华国锋的工作还是比较到位的。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中共湖南省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揭批周小舟的反党和军事俱乐部问题。但是,周小舟在湖南的用人、行政是深得民心的,特别是在湖北等邻省大刮"浮夸风"之时,小舟冷静处事,避免了湖南的重蹈覆辙,连陶铸都不能不承认周小舟的所作所为是客观实际的,也是实事求是的。所以,湖南省委在批判二周(周小舟、周惠)的时候,很有些阻力,新任书记张平化在情急之中看到了华国锋亲笔写的一篇文章《论周小舟右倾反党集团的政治基础》,此文虽然有些粗糙,但是,在那样的现实下也是难得的一支利箭。湖南省委因此布置下去,就华国锋同志的文章展开深入揭批周小舟问题的巨大声势。张平化进京之后把华国锋的文章也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赞赏:"我们的干部中要是多几个华国锋这样务实肯干的老黄牛式的同志,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就可能少走一些弯路。注意培养中层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现在看还是非常重要的。"而张平化和华国锋的订交也在于此。而后,当华国锋青云直上的时候,他没有忘了张平化,提拔此公做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并且许诺以后可以进入政治局。当然,这也是后来张平化一蹶不振的主因。
第三件事,在 1967年5月,湖南造反派批斗和关押省委第二书记(主持工作)王延春和书记处书记华国锋时,王延春和华国锋的关系是不错,可以说是那种交心的同志关系。王延春就对华国锋说:"主席他老人家也是老糊涂了,这么搞(指文革)国家乱了,军队乱了,群众也乱了,天下大乱只有对帝国主义有好处。"第二天,这段话就被华国锋报告给专政队了。王延春的下场可想而知。如果从组织原则来说,华国锋的告密不见得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一个普通群众都可以揭发任何攻击党和党的领袖的言语、行动,何况还是一个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干部呢?但是,从人情、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华国锋这一举动显然是不光彩的。虽然后来在揭批华国锋的时候,大家义愤填膺的说了很多话,然而,唯独这件事却不能摆在桌面上,因为华国锋的政治理由太充分了,作为受害者的王延春、王晓光父子当然是没齿难忘了。作为另一个难忘的则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文革初期,可谓消息异常灵通,随便哪一个地区的事件,他几乎都是了如指掌,以往那种所谓被蒙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这个时期,毛泽东大权独揽、乾纲独断,所以,华国锋的表现自然不会在毛泽东的视野之外。当四十七军主要负责人黎原和省军区负责人龙书金到北京向毛泽东汇报湖南文革动态和三结合组建新班子的时候,毛泽东听罢,说:"湖南有的人就不能打倒,比如华国锋,他就是一个老实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头脑,理论水平也行,这样的人我看还是要结合进去,左中右,我看华国锋还是左派嘛。"就这样,华国锋再度出掌湖南的大权,并且很快受到毛泽东的特别关注,在林彪垮台之后,华国锋接替死去的谢富治主管国务院业务组中的公安、政法工作,此后在十大上当选政治局委员、四届人大上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长。再以后,逐渐成为毛泽东须臾不可或缺的宠臣、重臣。

华国锋晋升到中央工作伊始,还不是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因为那时候王洪文正在窜红。华国锋作为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几乎和在湖南做省委书记一样对四人帮毕恭毕敬,特别是对江青,这并不奇怪,因为那时,周恩来以下,除了小平还敢软顶一下江青,剩下的都是唯唯诺诺、不知所云。然而,华国锋和李先念、叶剑英,甚至包括纪登奎、吴德这些人绝大的不同是华国锋没有自己的任何班底,没有和京中任何的大老有任何超越工作关系之外的特殊联络。这被毛泽东视作可靠、单纯。毛泽东不止一次的提及华国锋:"国锋同志的优点是厚重、朴实,对党忠诚,组织观念、纪律性很强。不像有的同志以为进京了,尾巴翘到了天上去。老子天下第一。"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出华国锋凡事很少主张或者基本没有主张。以致于当他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角的时候,毛泽东亲自交待张姚说:以后中央要注意宣传国锋同志,让全国人民都了解国锋同志。

华国锋真正被毛泽东简在帝心的事情是反击右倾翻案风之前的一系列的表现。众所周知,华国锋在四五事件中的作用,但是,那件事是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都举手通过决定贯彻毛泽东的指示的,而且,那时候毛泽东已经决定抛弃邓小平而选定华国锋了。所以,还不能作为说明华国锋真正意义上的得宠的证据。

早在中央召开的农业学大寨的会议上,张春桥厉声责问xxxr、万里阳奉阴违的同时,华国锋就陈永贵的发言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小平同志的讲话里面不多讲文化大革命的优点了,不多讲我们取得胜利的成绩了,也不多讲毛泽东思想了。讲的最多的是什么调整,还不是以前右倾分子们经常用经济压革命的那一套吗?正是由于小平同志的倾向,导致了我们身边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动摇,怀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是非常应该值得我们警惕的,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毛主席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一小撮阶级异己分子对我们的疯狂攻击,这是非常英明、伟大的。"(见《英明领袖华主席讲话学习要点》1977年红旗编辑部内部版)

华国锋的这篇讲话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毛泽东表扬华国锋高屋建瓴的看问题,据汪东兴回忆,毛泽东说:"国锋同志的讲话表明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之后的广大干部群众对资产阶级的一举一动都是洞若观火的。国锋同志的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是值得你们这些同志学习的,我看这篇讲话要印发政治局,引发到县团一级,国锋的水平我看不在春桥之下嘛。(《我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汪东兴著, 1995年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第102页)而后,江青在省市领导打招呼会上,说:"这次化国锋同志立了新功,指出了邓小平同志的一些错误认识,难得啊,主席表扬了他,希望你们能够向国锋同志看齐。"作为联络员的毛远新后来给毛泽东所吹的风,其实也是和华国锋的这次讲话异曲同工。
四五事件之后,毛泽东终于决定换马,把年轻"有为"的华国锋提拔到接班人的位置上来。根据毛远新以后的交待显示,毛泽东当时对政治局的主要负责人有一个综合的意见和评定,毛泽东讲了三点:

第一:剑英75年以后被小平招安了,要下。 第二:春桥,思想家,但是,业务不行,全局工作弱一点,不如总理。第三:国锋可以主持全面工作,春桥、文元、江青、登奎、锡联、先念、吴德次之。以后可以考虑把军队管起来。

华国锋的地位就此奠定,一跃而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十月六日,粉碎四人帮,成为所谓的仅次于伟大领袖的英明领袖华主席。走上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华国锋在对付四人帮的问题上始终是比较被动的,抓捕四人帮的决心更是叶剑英和汪东兴共同帮助华国锋下定的,只是因为汪东兴后来犯了严重的错误,所以,目前公开的史料是很难得提到此人的功劳了,尽管他的目的和叶剑英不同,但是,他们的主张基本相同,而且,不论是叶剑英也好,华国锋也罢,如果没有汪东兴的鼎力襄助,怀仁堂事件是不可能顺利解决的。具体的关于汪东兴的要在后面的文章中谈及,此不赘。

华国锋上台之后,因为深感自己羽翼单薄,所以,拼命拉近和汪东兴、纪登奎、吴德等人的关系,基于对军队的控制考虑,他不得不暂时疏远叶剑英极力反对的陈锡联,转而对苏振华、许世友、耿飙进行拉拢,特别是对徐向前、许世友,华国锋做了很多的工作,以致于薄一波在复出之前一度让人给徐向前带话,请他为自己在华主席面前美言几句。叶剑英空出的位置,如国防部长这一至关重要的缺分也是华国锋力主交给徐向前的。对于耿飙,华国锋曾经考虑让他出任总参谋长,但是,被耿飙本人谢绝了。因为耿飙发现局势并不是一边倒的那么简单,这也给耿飙后来的结局比较良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没有像吴忠那样被废掉。华国锋对苏振华的拉拢也是非常用功的,许诺给苏振华指挥的全权,进而考虑苏振华接替老帅们异常反感的陈锡联。但是,在南海事件之后,苏振华触怒小平,一蹶不振,特别是华国锋插手军队试图控制军队的举动被小平识破,毅然启用罗瑞卿、杨成武、杨勇等人先后控制了总参、总政和北京军区,从而使得华国锋无法达到毛泽东所提到的把军队管起来的意思。
1977年在十一大上重新恢复"三副一正"职务的邓小平开始逐步推动政治上的"解冻",而华国锋因为是文革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自然和汪东兴这些人捆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徐向前曾经主动提出华国锋主动提议解放一批老干部出来,比如薄一波、彭真等人,因为一则年代久远,二则立案理由不充分。再则,解放毕竟是很得人心的举措,华国锋在1977年3月的时候也曾经做过类似的批示,但是,由于受到汪东兴等人的否定,所以,华国锋很快不再做诸如此类的尝试了,这也使得华国锋在元老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分数。

当薄一波的诉求被递到陈永贵的桌面上时,这位大寨的化身居然加之冷嘲热讽。后来薄一波回忆道:六十年代我管工业,陈永贵到北京见不到彭真,就找我,一见面就说,薄副总理啊,你真是我们山西的骄傲啊等等,后来,我因为六十一人的事情找到他,他居然说叛徒也想翻案吗?可见,有的人如果本质不好,就是做到什么位置上都是要最终暴露出来的。(《薄一波回忆党内若干重大决策事件真相》中央党史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本)而因为平反上的被动,华国锋很快被胡耀邦主持的中组部和中央党校在舆论和组织上找到了借口,不久,被称作动手术的工作开始了。

小平在从朝鲜访问回国之后,在东北讲话,配合北京当时的真理大讨论,其实也是摸底,辽宁任仲夷、吉林王恩茂先后表态,随后各路诸侯云集北京,对小平的观点给予足够的支持,华国锋的英明领袖地位摇摇欲坠。

平心而论,华国锋不是一个领袖群伦的人,正如汪东兴所说:"华国锋总是一方面想让老同志满意他,另一方面又要让新同志感觉到他就是毛主席一手选定的接班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如果作为一个幕僚或者执行政策的角色,华国锋这样自然不会错,但是,作为一国的首脑,一党的领袖,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导致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他既失去了汪东兴、吴德等人的期许,也没有可能顺利击败胡赵等人的进攻,只好黯然下台了事。值得庆幸的是华国锋在国家政治走向日益清明的时节选择了离开,否则,以党内历来的斗争哲学,华国锋想如此之后获得连续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的名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梦。比较前两位毛泽东的接班人刘林而言,华国锋诚然是幸运的。虽然他自己和他的追随者们并不这么认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