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明月城 //www.sinovision.net/?1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5]炎帝后人

热度 1已有 768 次阅读2013-4-10 17:18 | 炎帝 分享到微信

[25]炎帝后人

 

神农氏称帝之前传承七十世,时间很长,应该在二千年之间。炎帝据说传承八世,有的史料记载传承十世。秦火将先秦官方史料全部焚毁,化华夏为蛮狄,居心险恶,割裂中华历史,灭绝中华精神,罪不容诛。古人在渔猎采集时起,就选择猎物与采集精美的十分之一用于祭祀,感谢天地,列祖列宗。古人曰;

 

天地施恩于万物,而不望万物之报,吾是以知天地之大。父母施恩于子孙,而不望子孙之报,吾是以知父母之大。天为严父,地为慈母。善富者,羞德之不积,不羞金之不积;善贵者,耻德之不伙,不耻禄之不伙。德以聚金,则满不扑,德以居禄,则鼎不颠。

 

中华民族把精神放在第一位,是有神论者,心到神知,心诚则灵。敬天并非出于功利,而是天人合一,神心合一。在祭祀中诚心领悟天地之道,检查自己的不足。氏族是大家,也称公家,族人立心以公。天下为公,社会财富为天下人共同所有,各氏族财富为全族人所有。包括山林湖泊在内,土地矿藏在内,均为公有。神农氏进行农耕之后,通常是三年一轮换土地,以保持均平公正,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设有乡官等管理机构。按照惯例,氏族内部仍旧是上缴十分之一的收获物作为公用,称为‘什一税’,并无明文规定,约定俗成。以用于鳏寡孤独、公职人员等,为社会福利。市井商税通常是三十分之一,所交易的商品不许超出原价值一倍以上,也是约定俗成。春秋下田耕作,冬季回到城里才算是真正的家。聚族而居,家国不分。乡饮之礼氏族内部按辈份、嫡庶、亲疏论齿,祭祀也是同样,形成中华礼乐。神是由音乐表现的,祭神如神在。祭祀大典演奏的为《雅乐》,合天地之数,可与人心产生共鸣,久久难忘。孔子听《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余音绕耳,打动内心,整个身心都浸润在雅乐之中。祭祀与乡饮之礼氏族之人不可能不参加,也是氏族内部的一次盛会,加强感情上的联络。

炎帝姓姜,炎帝一族生活于黄河下游肥沃之地,得天独厚。各氏族争着与炎帝联姻,而炎帝子孙显然是难于满足的。于是各氏族在嫁女的同时同姓姐妹也就随着嫁过来,一来就是一大群,称为‘滕’,都是同一根藤上的瓜,瓜都熟了。炎帝子孙自然心中高兴,氏族长君之女为正妻,姐妹们为侧室,都安排的不错。没必要争风吃醋,大家轮着来,当丈夫的夜夜做新郎,乐不可支,生下不少的子女。炎帝之后就越来越多,很快的‘王畿千里’就不够分封的了。

树大分枝,除了嫡长子柱之外,兄弟们都分封百里之国,成为枝干,呈幅射形。他们的子孙后代又是如此,疆域越来越扩大,成为中华主体民族。随着妻滕们的到来,亲朋好友也迁徙到了黄河下游,形成百姓。古时候自由迁徙,没有移民绿卡那么一说。有的氏族就消亡了,加入了炎帝氏族。姜姬们也同样婚嫁,但是无人愿意嫁到穷地方,所以往往有妻无滕,各氏族后代稀少。天道五百年一变,五百年有圣人出,应该把炎帝世系视为五百年。炎帝一世在帝位就长达一百四十五年,活了一百六十八年。炎帝后人即便德衰也不离大格,与后代截然不同,应该寿命都不算短。

华夏长治久安,民不知兵,极少发生动乱。出现水旱灾祸官府及时赈灾,天下无灾民,亡的本意为无。没有籽种官家借贷,民间互通有无,均田而耕,按劳分配,无义之财不可得。尚无奸商出现,社会贫富差别不大,十倍家产之家极其有限。炎帝之后均为守成之主,并无赋税,帝王之家同样是自食其力,男耕女织,帝王之家有田千亩,臣工助耕。因为是同姓继承,所以不必世世泰山告代,《禅通纪》中的记录很少,《三坟》中玉册、金书没有那么多的世系。只记录有限部分,可以管窥豹。

 

炎帝柱,神农子也。七岁有圣德,佐神农氏。历谸原铭百药,爰惎其人比梩,定利芟芨及寒垈土,时雨至,则挟创乂以从事于畴,殖百疏、区百谷、别其遫,深耕圣作以兴岁。天均时而地均财,于是神农之功广,而天下殷赈矣。任公而不物,任法而不数。守其余以制其啬,故其人不佻不病,民亾事,审时而权宜,是以老幼安里而无谢生之心。滣西荡河源、东淡海,滣南耀丹垠、北汔幽虚,莫不来享、咨来茹,亦曰列山氏。五帝以来稷之。

 

炎帝柱应该是嫡长子,与神农同样播五谷,尝百草,子承父业。天下无事,万邦来朝,四海归心。帝位的转移不是借助武力,而是德高望重,列国有自主选择天子的权力,太昊之后是自动退位了。如同后代一样,禹禅帝位于伯益,可是诸侯们怀念禹德,不肯朝拜伯益,而是朝拜禹的儿子启,伯益自动避位,古人以谦让为美德。伯益仍旧是一国诸侯,并无争夺帝位之举。太昊之后亦不例外,仍旧是一国之君,只不过前来朝见的诸侯日见稀少而已,列国有选择权力。这就是中国特色,天子在德而不在威,在于人心所向。炎帝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由陕西转移到黄河下游,应该是位于现在北京一带。华北平原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炎帝柱驾崩之后,并不是由其嫡长子继位;

 

炎帝庆甲,帝柱之伯也。自帝庆甲至帝临,书、传蔑记,不得其考。

 

炎帝柱在位多少年无考,应该是时间不长,诸侯们拥戴长君为新天子也是人之常情。炎帝一世高寿,炎帝二世自然在位时间长不了,恩德尚未令氏族内部敬服。庆甲为帝柱之伯,应该是位贤德之人。虽说是长子,但是并非嫡出,所以未能成为帝位接班人。炎帝柱死后被捧上帝位,树大根深。封建制是天下为公,炎帝是个大家庭,家长应该享有最高的威望,帝柱之伯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郡县制之后才会出现立幼君的怪现象,天下为私,是家天下,天下就是天子的家产财富。炎帝庆甲之后就是炎帝临,也应该是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长君,为守成之主。古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下基本无事,四海安康,无政可理。共工氏之后一直是和平革命,帝位选有德者居之。各氏族并无争执,区域自治。帝王并不干涉列国内政,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为服务形,官员并无太大权力,主持正义而已。人心向善,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公务员也是选择有德者居之。直到周代基层公务员必须出自农家,工商之家不许进入政府,防患于未然,容易出现私弊。

 

炎帝承,帝临息也。其政因民之仞,发虚土监贾区,储偫废举,以符其诡。盖五百而始收,于是贡胥之灋行焉。

 

炎帝承设立公仓,征收五百金以上的商贾之家的贡税,抑制奸商行为,收入归于国库以平衡物价。天之道削有余而补不足,与强权社会剥不足而奉有余是两回事。这说明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涉及国计民生,不再是市井互通有无了,已形成了商业阶层。‘士农工商’是把商人放在最后,商人社会地位很低,不许为官,因其并不创造社会财富。华夏以农立国,农业才是根本。帝王在德不在威,以民为本。炎帝之后大多为守成之主,因为土地公有,什一税公有,商税公有,粮储公有,政府管理人员就成了脱产干部。干部数量极其有限,乡社一个乡官足矣。帝王之家也是知足者长乐,三皇五帝草衣木食总在忆苦思甜,教育下一代。炎帝一世、炎帝二世都没少下地耕作,后代子孙也得籍田千亩,臣工助耕,免得忘了本。妻滕们都得纺纱织布,养蚕做饭,没有奴婢可供驱使。人无高低贵贱,世界大同,很少出现争执。

 

帝魁之立,祗修自动。质沙氏始叛,其大臣锢职而哗诛,临之以罪而弗服,其臣箕文諌之;不听,杀之。三卿朝而亾礼,怒而拘焉。哗而弗加,哗卿贰,质沙之民自攻其主以归。

 

炎帝魁照过去方针办,没啥改革开放,也没搞什么革命。人类都是有自利心的,质沙氏显然是在学共工,以戎狄思维作为指导思想。顾名思义质沙氏应该是由游牧民族接受王化的,属于北方大漠草原,有些野性。质沙氏无道,以霸道治国,哪个大臣不服从马上进行专政。谁敢提出异议就把谁打倒,只许歌功颂德,不许否定国君。将直谏大臣箕文杀死,引起公愤。三卿来朝而无礼,都遭到拘捕。国人奋起革命,众叛亲离。同族相代谓之革命,异族相代谓之入主。革命一词源自中华,质沙之君被国人革命,交由天子处置。无论大臣还是三卿均非外人,都是国君的长辈或是兄弟,戎狄无亲。国君易主是需要请示帝王的,炎帝是质沙氏的宗主国。各氏族是来而不拒,去而不追,炎帝并非依靠武力进行胁迫,而是以德怀人,远人来朝。人心向善,都有追求真善美,追求精神文明的良好愿望,这一点是相同的。

 

炎帝朙,帝魁之子子也。朙生直。

 

此时华夏应该进入长治久安阶段,天下太平,民风纯朴。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士农工商各安本业,耳濡目染不学自通,涵养中华博大精深,道法自然。当时的文字为龙文,适合在竹简、兽骨、金石上契刻,文字并不多。同音相通,辞汇有限,往往一个字包含多种表达。古人惜字如金,从不轻易下笔。文章千古事,一字之失也不可以。必须附合正道,文以载道。士子学习是日新,日日新,开卷有益,日有所得。‘地,土也’。‘人,阴阳也’。‘天,人之顶也’……。每个字都承载着历史,是先人求道的历程,蕴藏着无数深厚的道理。

不识字的人也可会意,如同绘画一望而知其意。汉字的历史久远,应该是在史前形成,非止十万八千年。封禅书刻于玉版,称为玉册,藏于泰山之巅《三坟》金柜之中,祭祖为太牢;猪、牛、羊各一,为一太牢。猪为中牢,牛为大牢,羊为小牢,是专门牢养的牺牲品。祭祀五谷、干果等,不忘先祖。

 

炎帝直,直生厘,是为帝值。

 

古人曰;中之为道,帝王之心,即治天下之正道、而圣人所以示世入德之大方也。自成世以来,未有不本是以为政、而能驯致于大治者。

 

直道而行,无为而治,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是中国特色。立心以正,‘政府,正也’。政治就是公正,政的本意为正。

 

天下莫难于无事,莫险于有为。

 

无为而治往往是最佳社会体制,民心向善,这就是人类的希望所在。就是恶人之间也是相互厌恶,喜欢与善人往来。人心是一杆秤,天生就具备善恶是非之分,不待后学。人不是神,国君也是同样。有为之君一瞎折腾国人就倒了大霉,所以还是顺其自然。中华是以农耕立国,男子二十岁授田,约合现在的一万平方米,为井田,有灌溉系统。一个劳动力富富有余,并不算累。加上黄河几年一改道,土质肥沃,不需要上粪肥。设有公田,先公后私,公田收入作为公家所有,用于国内。均田收入由户主自行安排,男耕女织,没有犯罪行为,也没那个必要,家给人足,人知荣辱。一人犯罪全族人都跟着丢人,辱没先人。中华精神重在知耻辱,人不知耻说啥也没用。教育首在正心,正心首在正名。中华精神与戎狄思维完全是两回事,以戎狄思维为道,自然变为丛林禽兽社会,并不奇怪。

 

炎帝厘,厘生居,是为帝来。

 

嫡长子继位逐步形成习惯,也是家国稳定的象征,人们对帝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天子是个大家长,天下是个大家庭,帝德是自幼进行培养的,必须德才兼备,舍己为公。帝王以天下之心为心,一人饥就是帝王饥,一人寒就是帝王寒,爱民如子是帝王之仁。天下万民是随时可见帝王的,帝王与农民同样,白天耕作,有事与臣工们共议。

 

炎帝居母曰听訞,承桑氏之子也。炎帝居生节茎。

 

列国自治,公权力分散,这就是长达三千年以上的封建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公天下,天子与官员都是社会公仆,没有特权,是以德服人。人无争心,按劳取酬,按劳分配。无论穷富都无不平之心,没有嫉妒与怨恨,人与人之间平等,不分高低贵贱。懒人受穷只能怨自己,怨不得社会。地阔人稀,土地公有,山林湖泊公有,政府若有若无,小政府,大社会。

 

炎帝节茎,节茎生克及戏。

 

帝力对百姓而言似乎并不存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食其力。没有赋税,没有管理部门,乡规民约是真正的法律。游手好闲之人是无立足之地的,无行之人遭到全社会的鄙薄,与共工专制时期截然不同。共工邪恶势力并没有完全消失,这是由于人类的自利性使然,是隐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鬼为阴,田下之阴,而斜出于田上。魔为麻鬼,是缠绕人身的邪恶。妖为女阴之鬼气,一遇到合适的气候就会恶性膨胀,祸乱中华。好的社会促人为善,坏的社会诱人为恶,社会体制决定人类的行为,人类并不完善。

 

炎帝克。炎居生节茎,节茎生戏,戱生器。

 

古人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是故狐死首丘,华夏礼乐是在孝的基础上制订的,生有所寄,死有所归,为人生之大节。个人离不开社会,在封建社会华夏聚族而居,家国不分,家国一体,是枝干关系。个人与家庭亦是枝叶关系,叶落归根,人死神存。无颜见列祖列宗是很悲哀之事,所以每个人都在自我约束,行为附合道义,仁义之人是受到社会普遍尊敬的,被视为道德君子。君子主要看精神,而非物质。

 

炎帝戱,戱生器及小。

 

在蛮族茹毛饮血之时,华夏民族已经成为文明礼乐之邦,走的是一条正路。礼以正身,乐以正心,夫妻之伦为重中之重,家庭是社会的基础。

婚姻大事是非常慎重的,必须合乎礼制,与蛮族大不相同。

 

炎帝器,器生巨及伯陵、祝庸。

 

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东亚几乎都是炎黄子孙,同祖同宗,世界上大多数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同样古老的民族犹太人正在血腥中征战杀戮,而华夏民族已经进入繁荣昌盛,人口日多,成为世界中心。炎黄子孙数量超过犹太人的百倍以上,优劣一目了然。炎帝世系并不完整,十缺八九,也无所谓,都是守成之君,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炎帝之后有记载的为;

 

巨为黄帝师,胙土命氏而为封。巨夏有封,父封文侯,至周失国,有封氏、巨氏、巨氏、封父氏、富父氏。

伯陵为黄帝臣,封逢实,始于齐。同吴权之妻何女缘妇,孕三年,生三子,曰 、曰鼓、曰延。

 

 

圣人治世无他,顺人心而已。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古人将无产之流民比作飘舟,随风浪而行,必生乱心,为饥寒所迫。所以炎帝时期均贫富,等贵贱,削有余而补不足,鳏寡孤独都不致贫困。炎黄时期生产力并不高,通常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为小康社会。

 

财者,聚人之大本、天墬之所生、人情之所不能免者也。

 

炎帝的后人都成为各氏族的始祖,天下万国都是炎黄子孙。实行均田,户年收三十石到五十石粮,价值三十金到五十金,约一万斤到一万五六千斤,与现在产量差不多,但是不需要化肥。商贾之家不事生产,是消耗社会财富阶层,家产五百金[石]以上的课以赋税,抑制贫富差距,并防备奸商与屯积居奇。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人心安定。这么做是符合天道的,大体均平,民不患贫而患不均。在炎黄时期没有嫉妒、仇恨、奴性、势利性、攀比之心、奢侈之心,没那个社会条件。帝王之家用的也是陶器,与农家没啥两样。直至夏桀时帝王使用象牙筷子大臣们还加以劝谏,防微杜渐。

 

鼓,兑头而  ,与延同事。是始,乐风为编钟。生灵恝,灵恝生氐人。有逢氏、蠭氏、呚氏、延氏、氐氏、齐氏。祝庸为黄帝司徒,居于江水,生术嚣,兑头方颠,是袭土壤,生条及勾龙。

 

编钟为乐风所制,最初为礼器,祭祀迎神、送神之用。神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音乐进行表达的,是精神领域。与天地产生共鸣,瑞兽出世,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天现祥瑞。音乐的根子在民间,音乐反映着社会,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上古华夏音乐与后世大不相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华夏民族率先进入农耕文明,与所在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亚热带地区适合于农耕,旧约中将面粉称为亚细亚面。由采集发展到农耕,与渔猎发展到养殖游牧同样,是人类必然的进步。

 

条喜远游,岁终,死而为祖。

 

竹简契刻文字基本上是孤本,只有官方文字才有可能留有备份。秦火几乎烧掉了先秦所有史料,幸存下来的千不及一,只能在星星点点史料中寻找历史。农耕是以家庭为主体的,家庭繁衍几代之后成为了宗族,成为了氏族,化为家国,姜姓的炎帝就是强盛之后的大氏族。农耕社会的结构基础稳定,聚族而居,很少发生大的变革。通常百年人口增加十五倍,一对夫妻繁衍四代,大家族就会拥有一百余口子孙后代,是远远超过十五倍的。丁壮一多宗族就强盛,如同大树分枝一样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氏族。最强大的氏族就成为了天下之主,族长就成为了天子。

 

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岛,是以社祀。生 及信,信生夸父,夸父以驶,臣丹朱。有句氏、句龙氏。

 

伏羲氏之前人们采用结绳记事,歌咏成为主要的历史记载方式,许多历史神话传说都来自于歌咏。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从《诗经》中可以看出,男女情歌占很大的比重。官方采风所记录的大概不下万千首诗歌,春秋时期孔子挑选了三百首作为教学之用,都是用于吟咏的优美诗歌,应用于礼尚往来,以诗达意。

 

垂臣高辛、为尧、共工,不贵独功,死葬不距之山。生噎鸣,是为伯夷,为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生岁十二泰岳,袭吕,余列申许,尧代有许繇。

 

炎黄时期是形成华夏文明的重要时期,华夏民族跨入农耕社会之后,物质生活可以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精神生活就上升为重要的部分。炎黄时期是没有法律的,约定俗成为五伦;天地君亲师。五伦也称为五经、五礼、五德等等,基本内容都差不多,寓教于乐是炎黄时期的主要特色。文字主要应用于政府管理,还未能形成文学形式。以乐治国成为首选,天下万国基本上都是以乐治国。大乐与天地相和,与人心相和,天下为公,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和谐稳定的社会。没有社会等级,君王与官吏是以公仆的身份服务于天下万民的,立心为公,推选有德者居之。

祭天、祭地、祭神祭祖,是最为重要的大事,举族都按照尊卑上下参于祭祀。用于祭祀的音乐宏大端正,祭神如神在,是非常严肃的事。

 

泰岳生先龙,先龙生玄氐,玄氐乞姓。汤革夏伐氐,氐人来朝。其别为青、白、朒之三氐,后有羌氏、羌戎氐、杨氐、符氐、氐羌数十,白马最大,非无弋后者。周初复泰岳后于申,暨申伯入卿而楚蚀其壤,宣王开元,舅申伯于谢。后有宇氏、申氏、申叔氏、申鲜氏、谢氏、射氏、宇文氏、大野氏。

 

天地无私、四时有节,道法自然。循序渐进,经纬有度。人之一身经纬万端,与天地经纬相合,祭祀音乐可以震撼人心。人们庄严肃穆,能够在音乐中与天地进行交流,无声胜似有声,是宇宙天地之灵,与人身这个小宇宙所进行的精神交流。人是天地中的一分子,不是侧身于天地之外,而是天地人三位一体。如同人体中的细胞组织是人体的一分子,是可以产生共鸣的。天下为公,炎帝与黄帝均是以德服人,所以不需要专政机关。宣传与教育方式主要在于音乐,这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和平发展的典范。人类具有人性,又含有动物性,是需要受到外部条件约束的。

最理想及最有效的就是乐教,乐为心声,采用音乐以和天地之性,以类万物之情。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一个整体,民心自然端正了。

 

吕侯为穆王司寇,训夏赎刑,后曰甫。春秋初入于楚。有吕氏、旅氏、吕相氏、甫氏、共氏、龚氏、药罗氏。商周之际,有吕渭,字子牙,敏而内、智而动。偶诸阏游诸侯而不用,退居东海之滨,及弃于室,伏于兹泉,四友与居。文王见之,吕遯陈以钓道,遂成周业。是为太公望,师尚父,成王封之营陵,曰齐。

 

人类社会分君臣佐使,音乐也分君臣佐使。君心和则六合之内无所不合,人类与天地万物融合于一体,共同演奏出自然交响乐。乐作于上,民化于下,音乐可以震撼灵魂,使卑贱变得崇高,淫邪转变为纯正。好的音乐可以引发共鸣,启迪人类的天性,就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每一个人来到尘世最初都是个小天使,纯洁而又软弱,善良而寻求着爱。音乐的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洗涤,是人类精神上的升华,音乐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早期的人类教育寓教于乐,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终生。文雅之气来自于音乐,来自于诗歌,来自于母亲的催眠曲,父亲的歌谣。喜爱音乐艺术的民族与群体,相互之间多了心灵间的沟通,多了些爱,少了许多的暴力。人类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灵魂,而动物没有灵魂。

 

十五世,小白伯于诸侯。又若世,而陈和移齐,钟鼎宝玉七百余年。后有丁牙、丘尚、左洴,国晏宾平,纪癸柴苑,庆贺掌厉,献易氏。

是年栾襄牵 ,青管柯析,其裔壬、角、望、绍、茶、骆、弦、旗、眀、灵、孝、彦,闾门栢亘威齐,盖铎畅李。

 

进入原始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的均田制,列国实行封建制。华夏社会结构呈正金字塔形,最顶端的是天子,也称为王。王畿千里是天下的中心,也称为中国、国都。家与国是不分的,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就是诸侯,各享有封国。按宗族亲疏远近分封万国,拱卫王室,这就是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制。王畿以外五百里为侯服,再五百里为甸服,再五百里为男服,再五百里为采服,再五百里为卫服,再五百里为要服。侯服、甸服是必须分封于天子的叔伯兄弟们的,都是本家、出于同一个姓氏,再就是隔代宗亲等等,要服之内的主要封国都是同宗。再外围的就是王室姻亲以及开国元勋之后,或是帝胄之后。改朝换代之后不存在迁移问题,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发展中心,华夏疆域辽阔,只是政治、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华夏民族是尊崇神道的,各氏族都以祭祀先人为最重要之事,不废先人血食是极其重要的。

 

及子旗、子雅、子尾、子襄、子囊、子剡、子功、子牵、子渊、子泉、子干、子公、公齐旗、公牛、公牵、公翰,母知祭公仲长,诸儿士疆乐利。

 

在渔猎采集时期,盘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就选出猎获物最精美的部分以十分之一用于祭天、祭祀山神、水神、百禽百兽神灵。祭祀时最重要的就是音乐中的鼓击乐、敲打乐、吹牛角号、吹螺号、吹竹笛、鼓风、洒雨等等。伴随着的是百兽率舞,就是人类穿上兽皮等道具随着音乐起舞。当祭神仪式达到高潮时,全体参与者都随着鼓乐起舞,陷入了狂热的状态,如同神灵降临其间。这些群舞都是有一定的规矩,这就是上古时期的华夏音乐艺术。这些上古遗风在美洲大陆的印地安人、华夏山地民族之间还有些保留,改朝换代并没有影响到他们。西逾昆仑的成为西方人,也是汉族之后,人类有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昆仑山间的峡谷成为东西方进行交流的主要通道,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后来越分越细,到了炎黄时期,尊卑有序,上下有节,音乐艺术已经成为礼教重要的表现形式了。

 

齐季申鲜,将其雝门、东门、东宫、西宫、南史、邴意、独孤、宇文、东北、西南、四郭、若左右,子因之氏,其以采者,丙氏、邴氏、艾氏、隰氏、高氏、剧氏、棠氏、高堂氏、檀氏、灌檀氏、禚氏、甗氏、崔氏、移氏、若氏、丁若氏、陆地氏、大陆氏、井氏、百里氏、西乞氏、白乙氏、余氏、余丘氏、虵丘氏。若闾丘鉏、丘籍、丘咸、丘梁、丘廪、丘蒲卢、卢蒲之氏。

 

音乐与诗歌同样,分出了《风》、《雅》、《颂》。大雅之乐与小雅之乐成为了上层礼乐,历朝历代都把礼乐视为最重要的内容,居于兵刑之上。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雅乐也分成天子之乐、诸侯之乐、公卿之乐、士子之乐等等。天子之乐诸侯是不可以演奏的,诸侯之乐公卿也是没资格演奏的。庶人之乐称之为风,政府了解民情主要是通过民间采风。庶人之乐没有什么规矩,可以率性而歌。从屈原的《九歌》以及流传下来的部分民谣来看,上古时期的歌咏是很随意的,基本没什么格律曲调限制。合昃压韵是为了增加美感,节奏明快是为了迎合击打乐,民间曲调是自由形成的。

 

宣氏子之孙,封汲,为汲氏。徯封于卢,为卢氏、徯氏、柴氏。其支于章者,为章氏、鄣氏、章仇氏、申章氏、赤章氏、赤张氏。先是武王得泰岳后,文叔绍之,许灵公徙,叶悼公迁城父,曰焦夷,二十有四世,郑灭之。有许氏、鄦氏、叔氏、亟氏、礼氏、容成氏、锡我氏、

贾氏、止氏、焦氏、谯氏、岳氏、文氏、苴氏、苴人氏。

 

地理民风的差异,使得各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就是在同一族群内,往往也存在着正统音乐与情感音乐两种艺术形式。前者是寓教于乐,后者是为了寻求快乐。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祭祀、晋见、封赏、交际、燕享,也就是宴会。婚丧娶嫁、迎来送往、军功、武舞等等。这些正统音乐具有官方色彩,许多形成了固定形式,变化的只是颂词与赞词。诗言志,诗是作为歌词存在的,可以随乐吟咏表达心意。通常采取的是赋、比、兴,用比喻形容来表达心中所愿。春秋时期留下了一小部分,比较完整的是孔子于诗海之中选出的《诗经》三百首作为教学之用,大概是千百里挑一了。

 

小帝,少也,佚名。盖为政日浅者,自庆甲徕,俱兆茶陵。

 

情感音乐艺术则不同,有着广泛的普及性,是民间音乐的主要内容。田间老农可以击壤而歌,就是敲打着田埂信口编唱。小孩子们也可以随口编唱歌谣,反映社会实际,言论是不受限制的。均田制有社有邑,冬季人们生活在邑城之中,不需要劳作,就出现了戏剧等娱乐形式。歌舞戏剧演员称之为倡优,也可称之为伎。女演员看不到,都是男扮女装。倡优社会地位比较低,但谋生容易,一着鲜,吃遍天。许多成为君主的弄臣,不需要进行田间劳作。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其它民族有所不同,不是凭借的武力,而是向外部输出农耕文明。神农氏选出五谷并没有本氏族专用,王霸天下,而是传播于天下万国。古人乐于向外部传授耕种技术,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上古时期人稀地阔,可以自由迁徙,不存在土地的争夺。

汉族这个从昆仑山下来的巴克族迅速的成为了大部族,形成了以汉人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后来将农耕的部族都称之为汉人。华夏民族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各氏族之间因为土地等纠纷需要一个裁判员,神农氏的氏族首领自然而然的被推选为炎帝。上古时期不需要国家专政工具,天子手下没有常备的武装力量。炎帝曾是万国公认的天下之主,是采用和平方式输出农耕文明,凝聚天下万国的。黄帝顺天应人,清除害群之马,是被诸侯们拥戴推上帝位的。炎帝之后也保留封国,宾而不臣,形同宾国,也属于和平革命。乐为心声,和缓宏大就成为了主旋律。古人认为人与天是同样的,人的灵魂来自于星辰,每个人都有其本命星。受气结胎,各有星宿。人类的灵魂来自于上天,是本命星的精华凝聚所在。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来自于整体宇宙的折射,如同母体中的生命来自于子宫外部。天类人,人类天。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天地人三位一体。

表现在音乐上就是;天为圜钟,地为函钟,人为黄钟。圜钟是生于房宿、心宿之间,也就是天地明堂之处。所以祀天要在房心之间起宫,在琴中角弦第十徽,处于卯位。古琴二十五弦,现代的为五弦,是无法比较的。干在阳位,阳数是起于子,终于少阴之申。圜钟在卯,而卯至申为六数。所以六变而天神降,天神是有其本位的。天人合一理念是华夏音乐的核心,也是上古音乐的显著特色。对于音色的要求近乎于苛刻,任何细微的差错也能够分辨得出来。乐器必须能够与天地共鸣,音乐之声可传播千百里之外。盲乐师的耳朵能听到来自于九天之上的八音,能听到千百里之外。道法自然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天地之乐是最美的音乐,平常人是无法听到的。乐师们在山林湖海倾听着自然交响乐,将天地之声记录下来,成为祭祀之乐。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就是引起了心灵上的共鸣。音乐可使人类的灵魂爆出火花,赋予人类以真善美,赋予以崇高的使命感。上古音乐是表现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音乐,乐为心声,是人类社会的反映。

 

 

茹毛饮水人多病,树实鱼虾常伤身。神农相土播五谷,燥湿肥瘠随高下。百草水泉分甘苦,苦心经营惠众生。天人之心忧天下,乐在其中惠万古。

神农代传七十世,百草丛中选五谷。渔猎放牧食物少,从此华夏成人杰。聚族而居人情悦,四海归心慕中国。天下为公地均平,世界大同无贫富。

食物充足人口繁,增长十倍仅百年。顺河而东广开垦,九洲之内无旷土。为争土地起刀兵,部族之间起纷争。人口越增田越少,世间产生不均平。贤圣不耻身之贱,惟愧大道不能行。贤圣不忧己命短,而忧百姓之困穷。积财分配不公正,故立天子以齐一。后代帝王反其道,天下财富全归己。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