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李秀贤,现为印尼书法家协会总主席、创会人之一、印尼书艺协会创会人、前主席,印尼客属联谊总会永久荣誉主席、印华百家姓总会副总主席、印华百家姓协会雅加达特区分会荣誉主席、印尼梅州同乡会名誉主席、印尼万隆中华书画艺术协会顾问等。 李秀賢以女性充滿愛與溫暖的特質,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以軟性的藝術文化活動,拉近人的距離,尤其在華文被禁錮32年的印尼,她勇於走出家庭,致力於恢復華人傳統文化,為印尼華社撐起半邊天。 這是一場盛大的書畫展開幕茶會,上百幅的書法及繪畫作品,是近兩年來書畫班的成果展現,在遙遠的南洋國度,仍然有一群熱愛書法的華人,傳承著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藝術。 現場播放著國語老歌,應邀出席的有許多印尼書法界的老前輩,他們經歷了印尼排華的不平等待遇,經過30多年漫長的等待,終於可以重新拾回熟悉的筆墨。 李秀賢穿梭在會場之間,親切地與老師們寒喧問候,「我們的老師都是60歲以上,他們以前有讀過華文,會寫毛筆,但是他們年紀大了,我們應該現在就開始栽培一些新的人!」來自中國的年輕藝術家郭朋,書畫班的指導老師,憑著一股熱情來到南洋,幫忙李秀賢完成心願。 在眾多作品中,出現不少小朋友純真字跡與畫作,特別令人感到興奮,文化的種子重新播灑在這片土地上,不久之後就會生根發芽,甚至開出更燦爛的花朵。 失怙的童年 教會的安撫力量 李秀賢的祖父從廣東豐順南來,在蘇門達臘島北部的先達鎮落腳,從事耐火磚的生意,慢慢做出成績,累積不少財富,不但擁有大片土地,也熱心公益事業,贊助不少學校建校。 然而就在李秀賢出生的前夕,因為政治紛爭之故,家族的土地被土人搶走了,所有的財富在一夕之間全消失不見,父親受不了這個打擊,常借酒澆愁,在她出生不久後就去世了。當時李秀賢的父親留下7個年幼的子女,由母親一肩扛起養育的重擔。 李秀賢6歲的時候,母親為了生活,決定舉家搬遷到棉蘭去,幾個哥哥去工作,母親則在教會找到心靈寄託,母親經常用聖經的話教導孩子,要愛人如己,李秀賢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白手起家 共創事業 長大後成為老師的李秀賢,對於華文一直都很有興趣,因為小時候華文被禁,只能透過自修來學習。任教期間,李秀賢認識了她的先生張慶壽,後來兩人在棉蘭結為連理,隨後就到雅加達展開新的人生。 「我們剛結婚的時候,真的是白手起家,我是一個教師,他也是幫人打工的,什麼都沒有,全靠我們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在剛開始創業的期間,他們曾做過塑膠原料成品,像肥皂盒、衣架等等,2、3年之後,有個做紙箱廠的朋友告訴他們這行很有發展前景,就從那時開始做家庭式的紙盒廠、紙箱廠。 從家庭式的小型手工業做起,一直到1984年之後開始機械化,擴大規模做紙箱廠,並且進用很多印尼原住民,大概有3、4百個工人,當時的總統蘇哈托還頒了一個獎,叫做UPAKARTI獎,獎勵他們照顧本地勞工。經過夫妻兩人的辛勤耕耘,公司從家庭手工業發展成大型包裝企業,並在瓦楞紙箱業獨執牛耳。 「那期間我還沒有在社會上工作,我只是照顧家庭,供給孩子讀書,養兒育女,也有幫助工廠的工作,像是幫助記帳、管工人等,跟我先生一步一步做起來。因為我出身教育界,剛開始做生意不習慣,做生意要比較圓滑,但是我們教書的人很老實,還是一步一步走,主要還是以誠待人,人要講信用。」 放棄移民 走出家庭 生根印尼 1998年5月13日,印尼發生排華暴亂,李秀賢回憶當時的情況,街上到處都是火燒事件,「暴亂後大家都逃難,那時候也考慮移民,申請書已交出去,也繳錢了,但是我先生不習慣那邊的環境,最後還是沒有去,申請到一半就沒有繼續,而且我們在這裡有很多朋友,很多事情要做,結果還是決定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