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座峰y //www.sinovision.net/?17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礼,伪礼,变礼

已有 856 次阅读2009-4-7 22:46 分享到微信

本礼 ,伪礼,变礼       杨十郎  

我们向来就说中国是礼义之邦。的确,儒家就一直打着“礼”的旗帜治理天下。社会一腐败,圣人们就说“礼崩乐坏”了。《荀子·礼论篇》作了这样的概括:“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过去每户人家的神龛上供的“天地君亲师”,就尊列这三种本源。用朱自清先生的通俗说法,就是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国君与老师是政教的本源。理清了这三种本源,社会就有秩序、有长幼尊卑,各人干各人的事,各人享受各人的那一份,国家也就治理好了。

按照儒家倡导的这种礼的设想,哪个等级的人吃什么、用什么、穿什么,婚礼怎样办,丧礼怎样举行,哪个等级的人听哪个等级的音乐,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各有其本分……都事先规定好了条款,甚至相沿成习世代不能更改。举个例子,《荀子·大略篇》说戴帽子,“天子冕,诸侯玄冕,大夫裨冕,士韦弁”;用弓,“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不能乱套,乱套就违礼。

中国人几千年来在这种思想的约束下,甚至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懒得自个儿做主。生活艰难、社会秩序不好都无心站出来自强、自理,总企盼一个好的统治者把什么都给我们想好。规定好,我们只照章办事就行了。盼清官,自己却不想法儿用制度造就清官。

这是“礼”养成的惰性。当今的改革开放实在也是在清洗着这“礼”的残余。

儒家的“礼”在春秋时就有人非议了。《老子》就是反礼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不单指出了“礼”的虚伪性,也指出了“礼”是各种乱子的罪魁。在“五四”以前的漫长历史中,反“礼”(或日“礼教”)的人有一长串,哲学家李贽可算得上一特出者。到“五四”时期那立场就更鲜明,态度也更为坚决,用“礼教吃人”概括了它的实质。泛而言之,用“礼”来治理社会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实际上从《老子》到“五四”,人们反对的只是伪礼。社会在变,人在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变,旧制度(即礼教)的维护者却以不变的“礼”来钳制丰富的人性,那不坑死人才怪呢!巴金的《家》中觉新、鸣凤可以说都是“礼”的牺牲者。“礼”既然是一种制度,所以我们也可以说现代社会实际上也存在着比过去更为繁复的“礼”,只不过叫法不同(荀子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了“礼”就是“法”的观点,《王霸》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者也”)。现代社会的“礼”就是各种适合社会有序运行的法律、规章及新的道德规范,只不过各种法规、道德规范不是传统有教条,而是体现了民主性、科学性、人与人之间和谐性的准则。

这是不叫“礼”的礼。但除了这还有名“礼”的却不叫礼。当一个社会腐败公行,贿赂就以“礼”的形式招摇于市了。但古人送“礼”仅仅作为信物或仪节。《荀子·大略篇》说“聘人以珪,问士(事)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反绝以环”。这儿的“珪”“璧”“瑗”“ “环”都是不同形状的玉,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是环形有缺口的玉,断绝关系时用它,“环”是“肉好若一”的玉,“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同《周礼》郑注)这与今日贪贿索重礼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是天渊之别的两码事。《聘礼》志说:“币(礼品)厚则伤德,财侈殄礼”,礼一重,人们一眼就见出了你居心不善,“礼”,昭昭然有气味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