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有人为《小芳》、《涛声依旧》这样的通俗歌曲荣登“你最喜爱的歌曲”调查榜首感到忧虑,“深思”的结果是:这两首歌曲都是“非崇高、非英雄化的市井之情”。虽然作者用“怕是言重了”调和了一下“有批评家”说《小芳》抒发的是“始乱终弃”,主人公行径同“美国大兵”“流氓地痞”一样,实则并没能全盘否认这无端的棒杀。又说“一言以蔽之,《涛声依旧》抒的其实就是一曲‘婚外恋歌’,”这里所抒之情“似乎还是与现行法律相抵触相违背的”,“无助于现行家庭结构的稳定”。
如果说文章对《小芳》的否定仅是溅它几点污水,对《涛声依旧》则简直就是坐罪了。
由于抒情文学遵循的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判断,故而给“诗无达诂”留下了合理想象(对读者)及推理(对评论者)的空间。李商隐的《锦瑟》朱彝尊可以认为是悼亡之作,何焯则可认为是自伤,有美人迟暮之感,姜石贞却可认为是义山一生自况兼自论其诗。尽管如此,论者也有其见仁见智之处,并未作“风马牛”的无限引申。
《小芳》之所以赢得大众的垂青,除了抒发了真挚之情外,它还有一种苦涩中含甜美的历史感。对歌词中“今生今世”不能“忘怀的”“给我的爱”,硬要理解为港台某些电视上的枕席之情,实则是评论者涂上去的“俗”念。“文革”中我就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出狱那天,在街上遇着众多的熟脸面儿却没有人敢招呼我,有一位护士却敢迎面问了我一声,仅仅是这一声问候,我敢断言,不光是我,凡经历了那个“斗风”炽烈年代的落难者,都会“今生今世”忘不了的。退一步说,即或主人公与小芳有更深一层的关系,因为歌曲仅仅是反应的生活横断面的情感一隅,结尾是可以有多种样式的,说“弃”也太武断。
《涛声依旧》一共十多句,反复吟味也不好臆断地说歌词作者鼓吹的是“婚外恋”。“多年以后彼此的改变”凭什么便定为“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的改变。事实上,初恋失败后因创痛彼此孤独地生活下去的大有人在。以唯一性代替可能性,其实质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的余孽。
如果读诗与唱歌可以无限引申我们未必不可以如法炮制地认为李清照与项羽关系暧昧,因为“至今思项羽”分明是她写的。我们也可以有理由告陶渊明性骚扰。因为陶渊明曾想入非非地“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这分明胜过了王婆给西门庆“说风情”将手去她脚上“捏一捏”那种挑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