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重提旧文,以回应08,2,23,“中国青年报”文章“京剧进入中小课堂透出的焦虑” ]
京剧该弘扬,也该振兴,因为它本身有很多美的特质,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应该有它的位置。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地方性就没有全国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因为全国性与世界性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概念。
但如何振兴,怎样使“振兴”在历史潮流中和谐运动?振兴是否意味着以指令性的手段去调和欣赏趣味,却大有讲究。
《群言》杂志1990年第10期有东耳君为振兴京剧出谋道:“如果结合中小学文史两科的教学,编出一套(按:现在不就编出了吗!)供中小学生看的剧目(按:现在还只是唱段),编出一套简要的京剧知识介绍,让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能看上两场京剧,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时他们对京剧也就具备基本的常识了。”文章还说这是“一举数得”的事:中小学生人数多可创造可观的票房价值;还可发行京剧课本与录像带(有的地方没有京剧团),可以为振兴筹资金;中小学生也得到了与娱乐。云云。似乎想得很周到。
但我想到了历史上很多可以称得上优秀的文化艺术种类,如诗经 、楚辞 、唐诗、 宋词、元曲 、元杂剧 …… 大可以用“而今安在哉”和“而今也在哉”来赞和叹。历史的经验真值得注意。
以唐诗而论,照明朝胡应麟《诗薮》的说法是:“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雄浑、深沉、博大、绮丽、悠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淄流、羽客,靡弗预矣。”
但盛则盛矣,它毕竟是“唐”朝 的,而不是现代的。欣赏可矣,学习可矣,如果谁人提出要在中小学开唐诗科,编专门唐诗课本,制专门唐诗录象带,让大家都来写唐诗,显然有不合适之处。不朽有它千秋永存的方式。楚辞、 唐诗 、永存的方式不是人人会写;宋词永存的方式不是人人能唱,元杂剧永存的方式不是上演。同样,如果京剧能博得类似唐诗那样备至的 赞美,而且能永存下去,它的方式也不是人人必看。(按:京剧毕竟还是“小众化”的东西)
我想,如果仍然有诸多特质而且也不失优美的地方戏,如川戏、 豫剧、黄梅戏…… 在有新意境 、新节奏、新的表现手段的电影、 电视剧的面前出现观众稀少之时也向中小学生伸出手去,期待于“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时”,这“一举而数得”恐怕就会只剩下一个有关部门的“多得”了,哪里还有中小学生!
“吃在四川”,四川的麻辣可以说中外有名了,连美国纽约也有赫赫的川味餐馆。说起那麻辣的门类:红油味型、 椒盐味型、 酸辣味型、 煳辣味型、 陈皮味型 、椒麻味型 , 即或不使人食欲大增,至少会使人跃跃欲试。但若把口味比作精神领域的一种风格,最终也不过是玫瑰是玫瑰的芳香,紫罗兰是紫罗兰的艳丽,各有其欣赏、 爱好的个性。如果有人说:全国都必须习惯麻辣!我想,读者诸君未必会苟同吧?
(杨十郎《玩死人头集》
四川日报199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