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除却巫山不是云 (五)
为了研究甘肃历史,《甘肃史话》的大部分书籍收集到了,越来越感觉到钱的压力,学校那边风云突变的话,不要说购书,生活怎么办?左宗棠的对联是:家无半亩,心忧天下。
对于甘肃真实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当年和天水中梁来往甘谷的时候,想如果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一种幸福。上大学车过山海关秦皇岛的时候,觉得独步行吟是美丽的大地上怀古咏今是一种向往和幸福,但现实是露头就想法设法的施加压力,不论那些“斗鸡眼”如何盯着我,但梦想没有破灭!
兰州领着我们孩子到处都去了,孩子就是安宁和西固两个偏远的地方没有去外,其它周围不熟悉的地方还没有去。说起孙英同志主导修建的兰州碑林也没有去,但是孙英同志在兰州博物馆对面楼顶的题字几乎多次路过,比如去到新华书店时候。
在兰大二院的院子里有一个学堂,叫至公堂,对联为左宗棠做陕甘总督的时候所为:“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前联说读奇文选人才,后联说自己一次中举,三次落榜,往事沧桑。当时读这对联的时候,因为个别字迹难辩和古字生疏,没有读懂意思,读懂后觉得意味沧桑,可惜,在兰州大学医学院系的学子们没有几个可以理解左宗棠的复杂心理和深厚底蕴的。其实,现在工科和医学院校人文底蕴的低薄是教育缺陷,只想着挣钱出名的那种人是当前谋生压力下走向,但在浓郁的人文环境中培养出的人才穷则独善其身,以正乡邻,达则兼济天下,以正社会,这样才能使正个社会的人文体系将得到完善,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经济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这样使得人的存在更加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认同,存在更有社会文化支撑,而一些地区和家庭不出人才的主要缘故是没有读书的种子,这是人才贫乏的一个主要原因,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那种知道做人方寸的根本道理,播种读书的种子。现在兰州大学医院现代建筑昂然耸立,而至公堂则破旧残存,对于兰州碑林如何投资?对这些最早教育结构也做一些投资最为合理,但没有,这说明我们管理水平还存在问题,没有继承好的历史传统。
左宗棠说,读书才是最根本的,考试那仅仅是一种手段,其实这句话教育古人合适,教育北京大学的校长也觉得没有什么过分之处,因为人才不单纯是考出来,是应试教育的今天这句话很有现代意义。
左宗棠40岁后建功立业,如果40岁不成名压力如何?急急奔波于钻营道路,面对左宗棠,是一面镜子,可明得失。左宗棠历史局限不可避免,左宗棠的积极意义不可泯灭,请问现在那位行政长官将培养人才和教育当成一个行化民风的主旨来完成?!如果做到了,不惭愧于古人,没有做到,谈什么当领导?!我就靠底下由我一个人指挥的监察室纪委科长处长当领导?谁不听话查处谁?亏待还能说出口?!当领导不讲理你让谁讲理?!学习古人,检点自我,对教育很重要,对管理也很重要。
在兰州看到了什么?再没有看到什么!看到烂尾楼也不告诉大家,因为记录了这样的事情后如果那个老板被关押,然后我被殴打,谁干的?老板的亲戚?天知道谁干的?!就和路上的井盖一样被揭掉就等着你掉下去,天知道谁干的?!但陷阱终究是陷阱!
研究古代的神话,那不仅是一种解释系统,更是古代贫乏后的一种教育启蒙系统。佛教和儒教的理论,和民间存在着很大的隔阂,主要是社会精英系统自我肯定自我认同的文化体系,和民众存在很大的理解差距,而简单的神话传说补充了这样的空白,当然是良莠不齐,精华糟粕并存。
在甘肃好多史话都说甘肃人中翰林当老师教育小皇帝,都是严格纪律,主要讲打出来的尧舜帝,不打不骂的桀纣帝,结局不是被表扬,就是担心被批评赶紧撤退。这主要在清朝康熙乾隆朝代,调侃的说,这也许是清朝皇帝土不拉及和西北人一样缘故?!其实好的教育,在于合适不合适,古人讲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这是最为地道最为合适的教育。一个好的老师是一面旗帜,而不是和重庆的“棒棒军”一样扛根棒棒转悠。
(适当时候继续补充后续文章)
原发小百合海外站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