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关于“乘数效应”效应的几点补充说明。2009-7-22
在本人前面的文章里,在微观基础上分析了乘数效应在实体经济中一些特殊情况,区别于以银行货币流通为基础研究产生的“乘数效应”理论,其实,本人的提法过于仓促,可能存在很多不全面的地方,这里做一个简单补充说明。
对于乘数效应的解释,这是经济学基本概念,在这里不继续解释和分析,但一般的看法在高能货币在金融系统产生的货币倍数,其主要和储备/存款比率的比率和通货/存款的比率相关,(参照《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美国,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翻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P238――242。)这也就是一般的说很存款倾向和贷款倾向相关,但再贷款倾向里该书的逻辑是货币在银行必然回投向其它金融市场,只需要考虑除过准备金率之后就成,其实,在经济现实中,经济社会不一定总是存在贷款需求,而债券国库券市场不一定是银行的必然选择,在扣除准备金之后,剩余的存款不一定马上在金融系统流转,这是就说存银行也可能等待投资机会而“持币待购”,而投向实体经济的货币,流转回银行则存在很多现实影响,比如利息,比如储蓄偏好倾向,所以,考察乘数效应仅仅局限于银行过于偏颇,全面的理解经济运行,还必须考察实体经济中货币的扩张效应:
1, 和银行乘数效应一体两面的是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要是银行货币可以产生很高的乘数效应,隐含条件是实体经济和银行必须降低持币待购的行为,这就是说社会消费活跃,投资活跃,也就是说也必须在一个经济社会有很大的货币需求,比如,经济复苏,银行贷款申请很多,这样才能扩大乘数效应,如果经济萧条,即使很低的准备金要求率,但社会资金需求有限,债券也存在投资也存在无效益的现象而发行减少的情况,银行可能在投资中也存在投资受阻的情况,而债券出售者也可能因为投资无效益而放缓投资或者放弃投资,所以,这个时候的乘数效应不会很高。从这个角度说,银行货币数量的乘数效应只是乘数效应的一体两面的一个方面,还必须考察现实经济中的乘数效应的机制,比如,投资率和消费率,还有市场资金需求情况,这样才能全面考察乘数效应,因为一些乘数效应的降低主要是社会经济原因,而非银行原因,单纯说银行的乘数效应很片面。
2, 在现实经济中的乘数效应,一些和银行相关,需要银行的金融系统支撑,但一些行为可以和银行无关,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和银行无关的乘数效应,当然这样的乘数效应是一般化的特殊分析,而非固定的一种类型。比如一些消费和投资,是在自我融资的情况下的进行的,比如投资采取内部集资入股的方式,而消费的情况是减少持币待购行为或者降低储蓄的情况下产生的消费,这样的结果是虽然投向经济社会的货币一样,但产生不一样的社会需求,也就是说货币在银行外系统流转,一样的银行货币输出但产生了不同的乘数效应,比如,一万亿的投资产生社会二万亿的社会需求和一万五千亿的社会需求。将这样同样的投资产生不同样的需求的现象,可以总结为现实经济存在乘数效应,而这些情况无法在银行系统的账目上显示,但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和乘数效应的原理一致,我们称做为独立于银行的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
3, 第三种情况是上面两种情况的综合,但不同是考察的货币流通速度。对于同样的乘数效应,没有考察产生的时效性,这是经济学对乘数效应的一种疏忽,比如在银行产生1.5倍的乘数效应,但在多长时间中产生这样的效应,这对经济至关重要,尤其是经济调控。而这和货币的流通速度相关,消费速度和消费多少不同,投资速度和投资多少不同,投资速度加快不仅仅是经济复苏的问题,而且和交易成本、交易的便捷性相关,消费除收入影响之外,还存在社会影响因素,还存在消费的多样性和宣传推销行为相关,和社会进步性相关,比如移动通信消费等。信用卡的产生,对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消费便捷都是一种很有帮助性的金融方式。快速的乘数效应可以降低此后后经济刺激产生的叠加误差和错误判断,所以,研究是乘数效应的时效性是乘数效应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这是当前经济学的原理是一个欠缺,这必须在以后的经济学理论中做出修正和补充。
当前经济危机中,不但降低了乘数效应,而且降低了乘数效应的时效性, 这是经济危机复苏面临的一个问题。
原发小百合海外站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