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4月5日晚,新浪微博用户@弯弯_2016发微博称,其在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遭遇一陌生男子袭击,后多亏一位女房客出手相助,她才没有被男子拖 走。事后女子报警,却只得到了酒店和警方的冷漠回应,无奈只能通过微博维权。自该用户一系列微博发出后,就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大范围的讨论,大V转发声 援,公众号发文声讨,作为个人的网民也在各类文章下表达自己的意见,堪称一大公共事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舆论合力形成的过程中,舆论就已经发生了偏离。
人 们通常会在第一时间表达情绪:对受害者的具有同理心的同情情绪,对类似情况发生的恐惧情绪,对犯罪嫌疑人追讨的愤怒情绪,对酒店和警方不作为的愤慨情绪。 几乎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有对于可能存在的酒店卖淫产业链的揭露,有对公权力不能保障个人安全的质疑等等。到此为止,公共事件在社交媒 体上的传播规律基本符合人们的认知,也体现着其对于推动事件合理解决的作用。然而,之后舆论便出现了偏离。
首先出现的一类偏离是所谓的“女 生如何自卫”。之所以称之为“偏离”,是因其对于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没有太大帮助,甚至是在分散解决事件的舆论力量。“女生自卫”这类的信息,客观上造成 了矛盾转移的效果。原先舆论中对立的双方,是被侵犯的个人和由施暴者、酒店、警方组成的“责任方”,而在“女生自卫”的逻辑下,责任方悄然转移成了女生自 己:女生们你们可要注意了呀,万一碰到了类似事件一定要有所应对,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啊。而这类信息又多见于官方媒体的社交平台上,在不激化社会矛盾的首要 考虑下,他们选择了以“女生自保”的框架切入此事。即便信息发出者和转发者并没有消解舆论合力的主观故意,但客观上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然 而在监控视频中和受害者自己的描述中,我们已经看到作为一个女生,在面对暴力时,她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我们还能要求一个人面对暴力时怎么做呢?官媒编 辑着看似“很实用”的资讯,暗含着这样一种判断,即在这类事件出现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的是女生的自保,而不是对施暴者的追讨,更不是对行业背后黑幕的揭 露,暗含着把责任推给受害者而不是罪犯或酒店的内在逻辑。在此时过分强调自保的技巧,就如同在讨论飞机迫降时如何逃生,电梯断电后怎样自保一样,分散了对 于事件本身的注意力,消解了舆论合力。天津爆炸案时对于消防员的赞颂、地震灾害发生后的蜡烛祈福,都是类似的逻辑。并不是说消防员不值得赞颂,人们不能祈 福,只是在此之前,有更重要的关注点不该被转移。感性的情绪易被引导,而理性的在场更为可贵。
其次出现的,是舆论内部的分化。其实,从“女 生自保”开始,甚至舆论形成更早的时候,人们的意见就已经开始不同了。一些人担惊受怕地转发着“女生如何自卫”的信息,另一些人对此进行批评;一些人讨论 女生不该单独出行,另一些人评论说社会理应保障基本治安……必须承认的是,舆论的发展必然会朝着分散的外部进行扩散,要求人们保持着军队化的统一划归是不 可能的。但我们仍需要留心的是,哪一些分散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哪一些甚至是在阻碍着舆论对于公共事件的推动。内部消耗了太多力量之后,舆论就更可能快速自 我平息,以我们常见的形式消失在昨日的转发中,而在新的一天,人们又会对新出现的事件表达一轮新的意见。
即便在微博式微的论调下,我们依旧 看到了其作为社交媒体在公共议题的推动上的巨大作用。维权微博发出的第二天,如家酒店集团和北京公安局的官方微博就出来表态,难怪有人评论“报警不如报微 博”。然而我们也经历过热点出现到迅速平息的过程。平息终不可避,事件的最终解决依旧有赖于媒体的持续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力。但作为零散的网络力量的 个体,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尽力避免舆论传播中的偏离,不止于情绪地关注某事,让热点的“长尾”再长一些。
目前事态尚在进展中,我们可以想见通过舆论的合力能够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推进社会的进步。而我们也需要看到舆论在传播中的偏离,尤其要警惕那些试图利用人们心理而转移焦点的伎俩。唯此,才能建立一个良性的网络公民社会。
(作者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