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本文来源:BuzzFeed 译文创见首发 由 TECH2IPO/创见 花满楼 编译 转载请著名出处
创见干货:
WeWork 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办公空间承租方。它将目光放在年轻的创业者身上,给他们提供廉价的办公合用空间,一步步获得市场的认可。如今它从「联合办公」 (co-work)的概念向前延展,走向了「联合生活」(co-live),甚至将其糅合成「办公」「生活」两不误的短租服务产品。
目前它的估值已经正式站在了一百亿美金的门槛上,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大佬潘石屹也曾专门到美国考察,着手打造中国版 WeWork。
「联合办公」到底迎合的是哪部分人群?这个市场究竟有多么大的潜力,让 WeWork 能够站在百亿估值的门槛上?本文将深度剖析这个创业项目背后的商业逻辑、竞争格局、以及不为人知的创业经历。
曾 经,美国克里斯提尔城有一栋 12 层的建筑物,它年久失修,人群楼空。而当 WeWork 这家公司的估值蹿升到上百亿美金,将这栋大楼收入囊中的时候,该建筑物被涂抹上了鲜艳的色彩,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标志性建筑物。这一带的街区,曾经是为美国 防及军队工作人员提供住宿的地方,而如今因为这栋大厦变得意义不同。这栋大厦成为了创业者「共同工作」和「共同生活」的主要场所。
大厦(见上图)的一二楼是共享的办公区域,上面是无数个「微型公寓」,每个公寓的面积最多不过 360 平方英尺(折算为 34.45 平方米),其布局完美地体现了如今人们工作生活,公司住处合二为一的时尚理念。
该 大楼的移交手续刚刚通过了 Arlington 镇政府的批准,其中的一位官员接受本地新闻媒体采访时称:「将一个老旧、废弃的建筑物改造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工作和生活合二为一的理想场所,这就说明了我 们克里斯提尔城正在不断将自身打造成为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和科技从业者的创业天堂。为此我们正在不懈努力着!」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与之 类似的十几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陆续被新闻媒体报道,其中一些项目的背后不乏风投资本的支持。它们的相似之处都是提供一个可以私人定制化的居住空间,将具有相 同科技从业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使其成为邻居,并给予一些免费的服务项目。这些项目背后的概念起源于旧金山的湾区,在那里有试验性质的「北加利福尼亚公 社」,当然还有「黑客旅社」(其中塞满了到西海岸博未来的年轻软件工程师,之所以选择西海岸,主要是因为它在 HBO 的电视剧里看起来太酷了!)。
这 些组织机构都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居住空间上做一些牺牲让步,来换取集体居住所享有的好处福利。但是对于一些新人来说,所谓「公共」的概念往往只是意味着一个 拎包入住的小宿舍而已,而对于真正熟悉这个概念的人们来说,它意味着生活在这个空间里面的人们拥有着相同的责任,共同面对事业上的挑战,拥有相同的爱好等 等。
入驻进来的手续非常简单,按月来租,只需要一次签名和一张信用卡就能够办理这一切。家政服务自然会有人为你来完成。每个星期房间会打扫一次。提供住处的这些公司还会举办一系列的社交活动,方便具有相似背景的邻里相互走动。
这 样的租住模式短小轻快,让人心醉神迷,它让人联想到近期从硅谷走出来的一系列估值上十亿的「实时按需服务」的应用,它们帮你做上门干洗服务、做晚餐、打扫 房子,让人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工作本身。「为我服务」「即时发生」的协议旨在通过精细化的分工,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不断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 实:「当你在为某个更加重大,更加宏大的想法投入一切的时候,你的时间每分每秒都如此针对,决不能浪费在其他琐事上面。」
从「联合办公」向「联合生活」迈进
对应着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纷纷涌现了各种应用,但是在短期微型公寓的租住上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火热过。「共同居住」这个概念也许是从湾区兴起的,但是如今已经辐射到了诸如克里斯提尔城,Crown Heights,布鲁克林等等的地方。
(图注:WeWork 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处「联合办公」项目:WeWork Navy Yard)
WeWork 本来预计在上个月于克里斯提尔城发布「联合生活概念产品」(品牌名称为 WeLive),但是内部消息透露这次发布有可能延后到秋天甚至是今年年末了。
第 二个 Welive 运作的项目是位于曼哈顿下城区的 27 层办公大楼。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内部运作商业地产项目的知情者向 Buzzfeed News 透露:在过去的一年时间,WeWork 同样还租了位于旧金山 Mid-Market 的 1161 Mission Streeet 的办公大楼。这栋大楼有五层高,上面还带着阁楼。这个区域可谓是科技公司总部扎堆的地方,预计也成为 WeLive 即将入住的「战略要地」。
这栋拥有 69,000 平方英尺(折合为 6410 平方米)的大楼,仅仅离 Twitter 隔着大概三个街区,离 Uber 隔着四个街区,离 Pinterest 隔着六个街区。
位 于克里斯提尔城的项目将提供 250 个微型公寓,再加上一些便利设施,其中包括了游戏厅,香草园、图书馆这些公共区域。它们的装修都是非常时尚明快的色彩。噢对了,还有充足的自行车停靠位。 而位于曼哈顿的那个项目是位于华尔街 110 号。这是一栋「黑色,发光的现代塔楼」,在飓风桑迪袭击的时候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至于第三处位于旧金山的项目,WeWork 还没有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但刚才所介绍的那两栋大楼都是提供共同分享的办公生活空间,成员可以在这些大楼里自如地切换工作生活状态。
与 此同时,还有一家名为 Common 的初创公司也不甘人后,在布鲁克林周边地区提供共同生活场所,以 2000 万的估值再获得了 735 万的融资。它的第一个项目是一栋赤褐色砂石建筑,内部提供 19 间房,于今年 10 月发布,起初租金价格定位每个月收取 1750 刀。房间至少有 80 平方英尺(折合 7 平方米),保证至少会有一扇窗户。Common 的联合创始人 Brad Hargreaves(他同时还是 General Assembly 的联合创始人,就是这家公司掀起了「学习编程」的风暴。)告诉 BuzzFeed News:他会免费提供每周一次的清洁服务,同时还有一系列免费享用的福利:咖啡、厕纸、还有新鲜的水果。花园将成为一个公共功能型区域,白天的时候大家 在上面一起工作,晚上的时候则成为了晚宴派对召开的地方。他还表示:「正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工作,最终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间小小的房间 而已。他们的床离办公桌也就三英尺远,工作和生活因为这么近的距离而变得难以分开了。」
同样还有竞争者 Caravanseral,它将自己形容为「全球性的联合生活订购产品」。每个月收取 1600 刀的租金,提供的是在里斯本、墨西哥、以及乌布的房子。
其 他的初创公司还在以保守姿态摸索着「联合生活」的概念,它不太像高端的黑客旅馆,更倾向于奢侈型消费的短租酒店,无非在头上笼罩着一些模糊的「互相协助」 的光芒。就在本月,豪华的「联合工作空间」Neuehouse 闪亮登场,它将客户群体锁定在「充满雄心壮志的创新者」身上,并且已经融资 2500 万美金。曾经有一位科技界投资人在去年聆听了该公司的项目推介会,并已同意投资,在接受 Buzzfeed News 采访时表示:Neuehouse 定位在长期居住的奢侈型的酒店上面。
WeWork 的 CEO Adam Neumann 模糊地表达了关于这种定位的看法:其实这些都是比较保守的试水尝试,所谓的酒店体验更像是「我」的体验,而非「我们」的体验。
「联合生活办公」的好处
「联 合生活办公」的概念目前还是太过超前,真正能够很好地将它映射在现实中的例子莫过于 WeWork,它在 16 个城市部署了 47 个项目,提供短期共享办公场所的服务。投资人于去年 12 月对这家已经 5 岁的公司估值 50 亿美金,进而在上个月将估值提升到了 100 亿美金。
这当然跟幕后的两个主要角色 Hargreaves 以及 Nuemann 在湾区以外的地方游说兜售「联合办公居住」的概念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eWork 更像是一个孵化器,旨在为永不言败的创业者们打造一个合适的,宽松,具有四通八达人际网络的创业环境, 一些 WeWork 联合办公地点上都有游戏机;其他的一些地方配备了博西球游乐场;建筑平面图完全公开在网络上;免费的咖啡是烘焙出来的;啤酒是手工酿制的;音乐是轻快温和 的;柔软的皮质沙发与你的 MacBook 相得益彰。公共区域方便人们共同在这里工作。所谓的人际网络从来没有这么轻易触手可得:你只要轻轻转一下自己的椅子,转向身边另外一位创业者即可。
听 到这一切是不是作为读者的你也心动不已了呢?别急着高兴。没过几个星期你也许会发现下面的事实:那些再生废木材其实都是假的,免费的啤酒口味永远是那么 淡,在那些质感超级好的皮质沙发上,白天总有几个成年人躺在上面睡大觉。不过,租下一个工位每个月租金仅为 400 刀,这样你就能有机会玩儿 Zuck 了,这样想来仍然觉得是非常划算的啊……
并不是 WeWork 发明了「联合办公生活」的概念,但是它确实起到了使其成为潮流的普及作用。这个概念起源于硅谷,在那里,自由职业者、合同商、独立工作者已经占据了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独立的办公空间需求比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在这个智能手机永不关机,都在匆忙打造属于自己「个人品牌」的年代,WeWork 顺应这种潮流将这种文化通过「联合居住办公」的形式带到了聚光灯下。与此同时,刚好「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让人们立刻就接受了它。既然硅谷已经说服人们将自己的私家车拿出来与路人共享,那么一个月花上数百美金购置一个工位,就能将协作以及创业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样的概念怎能不走红呢?
也许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 WeWork 将其摆正到了实现新一代美国梦的轨道上,推手便是硅谷,即通过打造一家能够改变世界的初创公司快速致富。改 变世界看起来是可能的,几乎每一款应用都是这样对外承诺,但如果真正落实到实践层面却又是困难重重。也正因为如此,WeWork 趁虚而入,跟其他一些由风投资金支持的服务项目一起,帮助创业者应对棘手困难的事情,不管它是学习编程,又或者是寻找一家具有良好创业气氛的办公居住空 间。
「联合生活」跟「联合办公」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圈子里的成员得到的一张床,而非一个工位。不管是哪种情况,参与者都是牺牲 了一定的个人空间,来换取跟自己想法相似的某些人的亲密度,当然还有一些集体生活所附赠的生活福利。WeLive(WeWork 的子品牌),Common,还有 Caravanserai 这些都是侧重于家居生活,而 WeWork 侧重于办公创业。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让用户彻底摆脱琐事(办公亦或是生活中出现的),让自己变得像老板一样具有独立自主的行动权,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充实自己的灵魂。Caravanserai 的创始人 Haid 在他的网站上这么承诺道:「我们替你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切琐事,让你从此摆脱它们的困扰!」这个连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念的初创公司表示自己正在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平衡的工作与生活」,努力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尽 管「联合办公生活」存在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 WeWork 真的就能估值一百亿美金吗?它的市场潜力到底落在何处?那些整日一个硬币掰八份儿花的创业者们真的能够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价值百亿的产业?在下一篇章,我们 将带领读者见识到「联合办公生活」背后真正的商业逻辑,以及存在的种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