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精神疾病与肠道菌群

热度 1已有 4096 次阅读2016-1-18 23:07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 微生物 分享到微信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体内的微生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远古时期,一切都是“纯天然”的,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体内的微生物也越来越少,我们的疾病也变得越来越多。



         目前已经发现有几十种疾病与微生物是相关的。像消化道炎症、糖尿病、肥胖、过敏、腹泻、便秘,乃至肠癌胃癌等肠胃疾。甚至连精神方面的疾病,像自闭症、多动症、帕金森症、抑郁症、老年痴呆、暴力倾向等都和微生物有密切的联系。2012年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在自闭症儿童中的一种菌比正常人高很多;今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帕金森,精神分裂和微生物也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为何微生物能够影响大脑呢?这个还要从我们体内的另一个“大脑”——肠脑说起。研究发现,人类的肠道内有非常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数量与大脑相 当。肠道神经元与大脑神经元使用的神经递质、代谢通路几乎是一致的。从肠道神经元到大脑神经元有频繁的通信,比从大脑到肠道的信息交流还要多。肠道微生物 和大脑的沟通很频繁,学界认为肠道和大脑之间形成了一条“菌肠脑轴”,肠脑可以影响大脑,大脑也可以影响肠脑,它们之间是双向互通的。


 

       那么肠脑和大脑之间怎样相互影响呢?研究发现,它们两者之间主要通过内分泌途径、神经途径、免疫途径和代谢途径相互影响。孕期感染、污染物、病原菌、饮食、炎症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它们之间的通信。我们可以通过益生菌、饮食以及粪菌移植来进行干预。

 

       近年来,精神疾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高达17.5%,已经成为健康头号杀手。儿童精神疾患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这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其中,自闭症、多动症等精神发育障碍类疾病尤其严重。


       微生物导致精神疾病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肠漏,第二是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所谓的肠漏,字面的意思就是“肠子漏了”,肠道其实是分为很多层的,最 外层和粪便直接接触,上面有很多微生物以及松散肠粘膜层,再往里是致密粘膜层和免疫细胞层,最后才是肠壁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道屏障。在一些因素的影响 下,肠道微生物首先受到了影响,进而使得粘膜层受到破坏,让免疫细胞和肠壁细胞直接裸露在外,肠道中的毒性物质会影响肠壁细胞的通透性,引起炎症反应就会 引起肠漏。这些毒性物质透过肠道进入血液系统,可在全身引起免疫反应。研究发现,患有自闭症孩子的肠漏现象非常严重。不过这些进入血液的毒性物质要想影响 大脑,还需要通过血脑屏障这一关。研究发现,完全无菌的老鼠,其体内的血脑屏障一直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肠道微生物也能影响血脑屏障。

 

       相关研究还表明,肠道菌群与大脑的发育同步。如果儿童在发育的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发育出现异常的话,大脑的发育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精 神疾患。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三岁之前,并持续到六岁甚至成年阶段。妈妈的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健康状况都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和大脑的发育。剖腹产、奶 粉喂养、过多洗澡和过早使用抗生素,也会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的发育。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检测、饮食营养调查、行为评估等方法,了解体内微生物的大致情况,再通过饮食调节、益生菌和抗生素等方 法来调节体内微生物的平衡。饮食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果的干预方式,益生菌则是直接改变体内菌群的结构。药物和抗生素虽然也能影响体内菌群构成,但由于抗生 素没有选择性,还容易引起耐药性等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并不推荐。如果以上这几种方法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话,则可以考虑粪菌移植,通过移植夫妻双方或直系 亲属粪便中的菌群来达到干预效果。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儿童的精神异常症状是可以通过微生物进行预防和干预的。通过饮食和肠道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给予营养指导会 成为未来医疗的新趋势。现在都在讲精准医学,但真正的精准医学除了结合人类基因组之外,必定要与人体微生物结合。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保持体内微生物平衡其实很简单。注意饮食,少吃加工食品,限制服药,尤其是抗生素;保持规律作息,多到户外活动,去接触土壤,要“脏一点”。另外就是要保持心情的愉悦。

(段云峰) 科学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