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

热度 1已有 9038 次阅读2015-11-5 00:25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地图, 黑龙江省, 东方夏威夷, 水泊梁山, 俄罗斯 分享到微信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1

在 中国地图鸡形土地东北角的下方,有一块凹陷的部位,隐藏着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湖泊,她就是黑龙江省的兴凯湖。兴凯湖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湖——中国曾经最大的 淡水湖,经度最东的大湖泊,离大海最近的北国大泽,她的面积达到4380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西湖、10个水泊梁山、接近两个太湖。

   兴凯湖以其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如果不是到现场去看,我们很难想象她的美丽,一望无际的湖泊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海边,波涛汹涌,烟波浩淼,水 天一色,横无际涯,不知今是何夕,陡然生出望洋兴叹的感慨!然而,兴凯湖留给我们最大的魅力不是她作为湖泽之大、引人入胜的景色以及各种珍贵的动植物资 源,而是她沉甸甸的历史,以及她身上隐藏的种种迷团。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2

兴凯鸟瞰

断裂的大湖,始于一条无中生有的“白棱河”

   1861年六月初的一天,那是一个旭日初升的清晨,成群的野鸟“噗噜噜”从兴凯湖湖边的大树上惊起,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兴凯湖边,那双湛蓝色的眼睛在晨 光中与兴凯湖相遇了,他骄纵地注视前眼前那片浩瀚的大湖,大湖后面那些富饶的土地引发了他无穷无尽的想像。就在这一刻,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将整个 兴凯湖揽入俄罗斯的怀抱。

  这个人就是沙俄东西伯利亚部队总参谋部的一名上校,他的名字叫布多戈斯基,一个今天中国人相当陌生的名字,却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名字。

  就在那一天,俄国人沿着兴凯湖畔兜出了一条弧线,由南到北深入中国境内,他们派出军队强行占领了这一区域。四天后,一群黑眼珠的中国人出现在了俄国人的眼前,这些姗姗来迟的中国官员迎面撞上了一枝枝黑洞洞的枪管,他们惊诧地发现,一切都晚了。

   1698年,依照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颠峰时期的清朝最终以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土地换取了和平。1727年,清政府再次大幅度让 步,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贝加尔湖脱离了中国怀抱。此后沉寂了131年的中俄国境线再起祸端,俄国于1858年以一纸《中俄瑷珲条 约》的方式洞开了清朝国门,紧接着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其中就规定“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其 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自松阿察河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口,顺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再由瑚布图河口,顺珲春河及海 中间之岭,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罗斯国,其西皆属中国。”

   中俄双方根据这个规定,共同勘定兴凯湖至图门江口之间的两国交界。中方特派仓场侍郎成琦和吉林将军景淳为钦差大臣,沙俄派遣滨海省总督卡札凯维奇和东西 伯利亚部队总参谋部上校布多戈斯基为全权代表,中俄双方约定在兴凯湖西岸会合。布多戈斯基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等候中国钦差大臣,这个野心勃勃的殖民 探险家发现了兴凯湖的战略地位,当即决定绕过大半个湖泊,率领军队星夜兼程赶赴今天兴凯湖的西北部,即中国的当壁镇与俄罗斯的图里罗格镇之间的地带。

   《中俄北京条约》中提到的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白棱河的确切方位成为双方交锋的重点,她关系到兴凯湖以及兴凯湖西部的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沙俄殖 民者一心想扩大侵占中国领土,他们对清政府代表的“据理驳诘”置之不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次谈判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沙俄使尽了豪取、抢夺、欺骗、威 逼、恐吓等等手段,同时派遣大批部队入侵兴凯湖北部地区,在“蜂蜜山至穆棱河一带,丈量地亩,刨土立堆,插牌为识”,又照会清政府代表,“欲由松阿察掘通 穆棱河以通舟楫”。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撼动了王朝的根基,帝国的各个角落已经陷入末世的情绪中,中央政府已经无暇顾及偏远的东北领 土,割地赔款也已成家常便饭。布多戈斯基蛮横地提出兴凯湖一带是无主土地,是他们首先发现了这一无人区,所以兴凯湖应该属于沙俄。一边是步步紧逼的入侵 者,一边是无力抵抗的求和者,可以想象得到,此次勘界谈判与以往的历次谈判没有什么差别,在军事实力巨大的悬殊对比面前,即使经办官员的据理力争和爱国将 士的拼死相争也很难改变失败的结局。历史书往往会将失败的责任归落到政府的无能和官吏失职,其实落后挨打是一项铁的定律,这就像是在已经定出胜负的棋盘上 继续搏弈,而是气数已尽,后果可想而知。

   1861年六月二十八日,中俄双方代表在《中俄堪分东界约记》上签字,并互换了地图。沙俄代表强行将兴凯湖西北方向的土尔河篡改为白棱河,这条本应在兴 凯湖西南的河流在地图上被北移了80多公里。一条子虚乌有的的白棱河在俄罗斯人的枪炮威逼下诞生了,土尔河从此被剥夺了她真实的姓名。在这次世界历史上著 名的讹诈事件中,兴凯湖地区丢失了7200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中国东北版图的轮廓由一个圆弧被生生地挖走了一块,变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凹陷部。从中国境内 的当壁镇到龙王庙,一条横贯湖面70公里长国界线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兴凯湖腰斩,四分之一属于中国,四分之三属于俄罗斯,面积比鄱阳湖还要大的兴凯湖由中 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变成了中俄界湖。

   今天看来,乌苏里江右岸的割让和兴凯湖的断裂成为贻害千年的毒瘤,我们失去了鄂霍次克海方向的出海口,丧失了一个制衡日本的有效手段,战略空间被美国和 日本压缩在一条弧形岛链上,时时受到掣肘,子孙后代还在为那场100多年前的灾难买单。这一切,竟然源于一条“白棱河”。“白棱河”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缩 影,流淌着一个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和泪水。从1858年至1881年的23年间,沙俄掠夺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我国失 地面积约等于4个日本的国土总和。

   在当壁镇口岸零公里界碑处,我看到了一块刻着“白棱河”的石碑,石碑后是一条被茂盛枝叶遮住的小河沟,不知名的野鸟“呱呱”地啼叫着。河床上架着一座钢 筋水泥桥梁,中间划开一道细细的白色分界线。一条原本无辜的河流,似乎无视太多的历史压力,安静地流淌着,无关人类的纷争,也无关世间的尘嚣。与原始的状 态截然相反的是边界的紧张气氛,哨所门口一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检查过往车辆的证件。与我方哨所对应的是一间简易的俄罗斯边境检查站,哨位上站着一个身材 高挑的女兵,穿着浅兰色裙装,尽显妩媚姿态,她的腰间同样别着一把醒目的手枪。

   这时,同行的密山朋友引着我走向一座废弃的小桥,这是中苏关系紧张时候修建的界桥,用于边防人员会晤,最多也只能容纳两个人对向通过。这座小的不能再小 的桥梁中间已经断开,失去了作为桥梁的基本功能。朋友说那是世界上最小的界桥,有好事者已经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不禁哑然失笑,脚下这条“白棱河”已 经冒名顶替地存在了151多年,不知道这样时间长度能不能也去申请一项吉尼斯谎言纪录?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3

白棱河桥

“新开流”,中国渔猎文化的源头

  兴凯湖真的是无主土地吗?兴凯湖果真是布多戈斯基发现的吗?这只能说是沙俄藐视历史,或者说是他们的无知。

   在兴凯湖湿地博物馆,我看到了一只猛禽的骨雕:它刻镂在一块发黄的骨头上,打磨得古拙硬朗,粗犷的线条带动了它的翅膀,仿佛即将振翅冲向碧波万倾的蓝 天。我趴在玻璃橱上仔细端详它的细部,灯光映照着那双犀利的眼神,我与它对视的时候,一种动态的威猛呈现而出,不由使人产生了一丝胆怯。

  这就是被誉为“万鹰之神”的海冬青。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4

海东青

   这只海冬青骨雕出土于1972年的兴凯湖畔。这年秋天,黑龙江省考古队在兴凯湖湖岗上对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活动遗址进行了发掘,当他们挖开湖岗上 葳蕤的植被后,秘密一一呈现出来。从三十多座古墓中出土了两千多件石器、陶器、骨器和牙器,骨器中有骨制鱼钩、鱼叉、鱼卡子、匕首等。他们挖出了一个 6000年前渔猎部落,确切地说,这是一处满族始祖肃慎人聚居地。这次看似普通的挖掘,却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渔猎文化”,由此诞生了一个崭新的文化 ——“新开流文化”。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来自远古的上乘雕工艺术品,手法洗练简洁,细腻生动,维妙维肖。这样类似的海冬青,大量出现在满族权贵的器皿上,现在又出现在 6000年前的遗址中。不经意间,一个长期困扰历史界的一个谜题揭开了,那就是为什么满族人将自己的“龙兴之地”定在兴凯湖,这一切皆源于一只飞翔了 6000年的海冬青。从“新开流”开始,海冬青就成为了满族人的精神图腾,也成为渔民的护身符,世世代代延续至今。

   从“新开流文化”发端,女真、乌德海、鄂温克、赫哲等北方少数民族世居于此,从秦汉“肃慎”、“挹娄”到唐代“靺鞨”、“渤海国”,从金代“女真”到明 清归入中央政权版图,兴凯湖一直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游牧、渔猎之地。兴凯湖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代被称为“湄沱湖”,辽金时期称为“北琴海”,明 朝称为“兴喀淀”。到了清代定名“兴凯”,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个称呼一直沿用的现在。这些流传有序的铁证,让沙俄的谎言不攻自破, 兴凯湖自古就是我们固有的领土,是少数民族祖先的栖息地.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5

新开流遗址

   六月初,兴凯湖的早晨在三点左右就开始放亮了,太阳不可阻挡地从遥远的水平面上蹦了出来,兴凯湖在晨光中明晃晃地摇晃着。在湖边,湖风流鸣,冷风飕飕, 我明显地感觉到还有一丝逼人的凉意。此时,野鸟此起彼伏地窜向空中,忽高忽低,尖叫着从我们头顶掠过。过了半个时辰,太阳从湖心的云层中喷薄而出,仿佛点 燃了浓云,烧红了半个天边,这时湖面也映照得一派酡红,感觉湖面在红色的渲染下有些微微地颤抖。

   沿湖村是兴凯湖边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只有200多人口的小村落却拥有25条船,几乎家家有渔船,户户靠打渔而生。65岁的船老大陈志明正在整理渔具,他 和搭档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出发前的准备,黝黑的脸庞看不出一丝表情。为了防止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他们戴上了遮阳帽和口罩,将自己的脸部遮挡的严严实实。 沿湖村的渔民和6000年前的先民一样,靠湖吃湖,祖祖辈辈过着捕鱼的生活。一艘艘渔船在清晨达到马达声中缓慢地离开了湖岸,铁壳船在阳光的反射下闪着金 属的寒光,身后犁出一条长长的波纹。又过了几个时辰,沙滩上摆出了一张张方桌,一些女人已经在桌子上晾晒鱼干,洁白的沙滩上到处是她们忙碌中的身影。

   正午12点,即使眯起眼睛也还觉得非常刺眼。这时候,陈志明的渔船在一片耀眼的阳光中靠岸,他和搭档跳下水,拖着缆绳一步步走上湖滩。他从网兜中倒出了 两百来斤白虾,或许是收成不错,脸色也如天气一般晴好。趁他抽烟休息的机会,我凑上去和他聊天,陈志明祖上三代打鱼,他说儿子也驾驶着一艘船,现在还在湖 上拉网。无意间,我看到了他脖子上的一个挂件,那又是一只海冬青,历史出奇地相似,历史也在这里重合。我仿佛看到了6000年前的一天,同样的地点,同样 的时间,一个佩挂着海冬青雕件的肃慎渔民,划着独木舟从阳光普照的兴凯湖中劈波斩浪而来……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6

一岗两湖

一岗两湖,天下绝美的自然奇观

  在兴凯湖博物馆,我看到了兴凯湖形成的科普片,大致了解了她的形成过程。兴凯湖是一个大型的构造断陷湖,这片宽广的湖泊,在亿万年前由于火山喷发形成地陷,再经过长期水流汇聚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局面。

  兴凯湖呈倒挂的葫芦状,轮廓线条优美,长100多公里,平均宽60多公里,周长400余公里;湖面海拔68米,最深处达10米;有大大小小20条河流汇入湖中,湖水向东北流注入乌苏里江,兴凯湖成为乌苏里江的源头。

   兴凯湖完整地保留了东北亚最大的湿地,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上生长着芦苇荡,非常适合鸟类和鱼类生存。兴凯湖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目104科460种植 物、6目12科65个品种鱼类、235种候鸟种类,2001年被拉姆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8年,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 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员。

   兴凯湖最神奇的不是湿地,不是物产,不是美景,而是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l公里的天然湖岗。这是一个神奇的地理构造,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岗两湖地貌,湖 岗将总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的兴凯湖被分割成一大一小两个湖泊,南部是大兴凯湖,北部是小兴凯湖。小兴凯湖要高出大兴凯湖,两湖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通道, 泄洪期的时候,小湖水经过通道涌入大湖。枯水期间,大湖水通过水闸灌入小湖,两湖经过平衡互补保持着丰沛的水量。

  我在飞机上俯瞰兴凯湖平原,一条条河流在大地上毫无规则地摆动,忽左忽右,弯弯曲曲地扭动,河流呈现出铁丝扭曲的形状,阳光下闪现金属的质地感,如同灌满了青铜汁。这里的自然地貌不似大写意的水墨山水画,更像一幅凝固的色彩斑斓的版画。

   我登上了湖岗中间一座三层的观景平台,眼前的湖泊与我在飞机上看到的截然相反:一条湖岗将湖泊切成两块,大小湖泊流向空旷的远方。大湖波涛汹涌,浊浪滔 天,犹如万马奔腾,一波一波地涌向湖岗,隐隐传来潮水冲击堤坝的声音,带着一丝呜咽和沉闷。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南海、东海、黄海,想起中国任意一片大 海。站在湖岗上眺望大兴凯湖,胸襟一片开阔,几千来历史往事奔来眼底,悲喜情绪涌上心头,扶栏远眺,我忍不住轻轻吟诵着陈子昂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然而,另一侧的小兴凯湖不动声色地蛰伏着,波光潋滟,静谧安详,清幽如镜,真是别有一番风情。小兴凯湖在正午的阳光下编织成一条五彩带:起伏的远山如同 漂浮的烟黛,蓝色天空映衬着蓝色的湖水,近处是大片大片金黄的芦苇荡,脚下是乔木和灌木混杂的绿色植被带,由远及近,一层层色彩分明地过度着。我的瞳孔装 满了缤纷的色彩,仿佛置身于一块巨大的调色板中。

  可以说,兴凯湖是中国唯一一个具有两种性别的湖泊,一边是大家闺秀,一边威武猛男,他们颇具有戏剧性地在此相遇,牵手谈起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而造就这一切的是一条并不起眼的湖岗。

   这道长长的湖岗是在自然神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波浪将湖中的泥沙堆积于湖的东北岸,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今日高大的湖岗。太平洋季风从日本海登陆,压到 了兴凯湖,湖岗上100多公里围墙一样茂密的高大植将季风阻挡住了,这时紧紧挨着的两个湖出现了一道天下奇观,一边是惊涛骇浪,蔚为壮观,一边风平浪静, 水波不兴。

北大荒,垦荒和流放者历史的脚步

  兴凯湖周边广袤的森林曾经是东北先民策马驰骋的狩猎场,兴凯湖是他们渔舟荡漾的传统渔场,兴凯湖哺育了肃慎人、女真人、满人、汉人,兴凯湖更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兴衰历史和开发历史。

   1644年,随着满人向南驰骋的脚步越来越远,兴凯湖也人去湖空,留下一大片空旷的土地。满人对东北地区进行了封禁,他们担心故土遭到汉人破坏,不准汉 人到东北开矿、采参、狩猎和种地,他们更担心一旦天下变局之后失去了这片赖以起家的根据地。东北成为流放者的代名词,特别是“宁古塔”成为流放者的噩梦, 成为国人谈之色变的地方。兴凯湖所在的密山市正是宁古塔副使的管辖地,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中,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犯放逐至此,他们中不乏有词章大 家、文化学者、达官贵人,如今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荒野中成为一束束凋敝的野草。

   1840年,中国人口4.16亿,而占全国面积近五分之一的东北人口仅100多万,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人。为了缓解全国性人口暴增带来的土地压力,以及对 抗强邻沙俄的土地蚕食,清政府于1860年批准在东北放垦,1861年在兴凯湖边的蜂蜜山设立招垦局,兴凯湖在这一时期开始了零星的垦荒。

   兴凯湖的北面是辽阔的平原,一直绵延向北,直到遇上了黑龙江最大的三江平原才停下了奔跑的脚步。这一带就是著名的北大荒的核心区,在她的胸怀里拥揽着大 小兴凯湖以及环湖大片的湿地、平原、丘陵和山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兴凯湖周遍地区依旧是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荒凉,蛇虫满地,野兽成群出没,弥漫着死亡 气息。真正大规模地开发北大荒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大批从战场归来的战士在兴凯湖就地转业,1955年成立了八五零农场,这也是兴凯 湖第一个国营农场。1958年,王震将军指挥十万大军开始大规模地北大荒开垦。10年后,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的数万知识青年也来到兴凯湖,与转业的官兵 一起进行农业建设。

   可以说,兴凯湖滋养了北大荒,兴凯湖是北大荒的灵魂。为了纪念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密山人在当壁镇修建了“北大荒纪念馆”。一走进纪念馆,首先看到一块 冲天而起的红色花岗岩纪念碑,沉重,坚硬,蕴涵着无尽的力量。碑文由江泽民同志题词,花岗岩上镌刻着“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十四个大字,碑后记 叙了北大荒开发历史。与纪念碑形成对应的是两块浮雕墙,展现十万转业官兵、知识青年、被打成右派的文艺界人士艰苦创业的场景。站在浮雕墙前,凝神屏息,湖 面上刮来的阵风掀动了白杨树林,仿佛从那线流畅生动的线条组成的生产场景中响起了雄壮的歌声,还夹杂着一些悲凉的号子声......

   兴凯湖并不那么容易驯服,这些热血青年爬冰卧雪,开垦荒原,冬天零下30多度的严寒和风雪使得他们濒于绝望,高强度的劳动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躯体,历经 千辛万苦,他们的青春在这里消耗怠尽,终于将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新中国的“北大仓”,北大荒成为新中国战天斗地的代名词。这里生产的“东 北大米”成为著名的品牌,远销俄罗斯、韩国和东南亚等地。今天,我们在兴凯湖周边随意走走就能轻易看出,兴凯湖地区就是东北的江南,遍布山野的农庄,交错 纵横的粮田,而造就这一切的就是轰轰烈烈的北大荒精神!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7

万亩良田

    与军人、知青一道开发北大荒的还有一批身份特殊的人群。文革之前,1500名被打成右派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也被下放兴凯湖农场进行劳动改造,一双双握笔的 手举起了铁镐,他们中有丁玲、艾青、聂绀驽、吴祖光、李锐等著名人物。艺术家和军人的心情完全判若云泥,他们凄迷、悲伤、无望,背负着着惩罚,瘦弱的身躯 往往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他们在劳动中迈开的每一步都是如此地艰辛。他们在兴凯湖边遥望故乡,湖风朔朔,悲从中来,禁不住涕泪沾襟,这满眼波光的兴凯湖不 知道滋润过多少双绝望的眼睛?谁也料想不到的是,他们远离了政治旋涡,在一方僻静优美的地方劳动改造,爆发出了无穷的创作热忱,那些浪漫恣肆的文字在兴凯 湖畔一挥而就,许多艺术家在此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兴凯湖就此植入了文人的血脉,成了屯垦文化的发源地。

兴凯湖,今天有谁为你而哭泣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壁垒政策在东北纷纷垮塌,海路和陆路的重要藩屏变成了一条没有防御的国境线。外兴安岭丢失了,乌苏里江以东丢失了,海参崴丢失 了,兴凯湖分割了,随着俄国人的得寸进尺和领土的步步沦丧,引发了世人对失地的无限追忆。“亡东北而亡天下”,许多有识之士清醒地认识到了东北的战略地 位,他们以行动怀念和捍卫着自己的国土。

   1883年的一天,一张东北全境图摊开在一个叫曹延杰的低级官员面前,他凝重的眼神落在了兴凯湖以外的土地上。十多年来,这位国史馆的官员一直在抄抄写 写中度日,生活倒也过得十分安逸,当他看到东北全境图时,这位日后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史学家此时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深入失地勘察,收集沙俄的军事 情报,联络散落在失地中的少数民族,为政府有朝一日收复实地做准备。

   曹廷杰经过两年的悉心准备,他化装成商人模样,带上向导和随从进入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历经129日的艰苦踏查,行程一万六千余里。这是一次惊心 动魄的谍战行动,他一次次出生入死,考察了考郎兀卫、搜里卫等明代东北疆域卫所遗址和清代噶珊继承卫所,经过兴凯湖,转而到达海参崴。他摸清沙俄军事部 署,并对地理险要、军事据点、俄军驻守人数、道路、码头、屯占人口总数,土产赋税、贸易往来、民族风俗等一一笔录,整理成《旅俄日记》、《西伯利东偏纪 要》、《东北边防辑要》等地理著作,首次掀开了那片失地的神秘一角。

   兴凯湖处于整个东北的腹部,没有大川大河阻隔,身后就是辽阔的兴凯湖平原,沙俄军队只要越过兴凯湖,顺势就可以将东北拦腰截断。曹廷化在考察中,发现了 兴凯湖的战略价值,呼吁在兴凯湖加强军垦,并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地呈报。这是兴凯湖割让之后,第一次记载的寻访兴凯湖记录。但是,清廷仍然未对兴凯湖产生 足够重视,直到1908年,清政府才在这里设置密山府。

   这次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之后15年,沙俄趁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机,对兴凯湖地区发动了攻势,清军靖边营在蜂蜜山与入侵的俄军发生了激战,吉林荒务委员五 品顶戴张子埙、周铭真等7位官员牺牲于此,伤亡士兵人数不详,清军艰难地将俄军赶出了兴凯湖北岸。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一支由2000余民众自发组 成的忠义军在蜂蜜山一带开展了惨烈的抗俄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他们应该获得应有尊重,如果不是他们的誓死抵抗,或许整个兴凯湖已经完 全落入了俄国的版图。可惜,这些民族英雄在教科书中很少被提及……史书没有宽裕的笔墨为这些牺牲的英雄渲染,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英雄史变成了一出 悲剧史。这些漫长边境线上的小事件淹没在近代东北风起云涌的大事件中,没有引起后人的注意。

   2012年五月,我登上并不高大的蜂蜜山去寻找当年战斗的遗迹。山和百年前没什么两样,不一样的是战斗遗迹被萋萋的荒草所淹没,已经无从寻找当年那些勇 士的墓碑。从当地人那里了解到,在兴凯湖和白棱河的交汇处有一座俄国将军的墓。我们立即来了兴致,驱车赶赴中俄交界的当壁镇,再弃车徒步沿着边界的铁丝网 一路前行,远方俄罗斯尖顶建筑隐约显现,那是一个叫图里罗格的城镇。初夏的阳光已经特别地亮堂,刺得人睁不开眼睛,风从空旷的大地上吹过,撞在树梢上发出 呜呜的响声。靠近中国一侧,大片大片的耕地裸露着,农人正忙着播种,畜生在地垄头悠闲地吃草。靠近俄罗斯那边的土地充满着野性,茂盛的草木肆意流淌着绿 意。

兴凯湖---断裂的北国明珠_图1-8

冬日兴凯

   从半人高的杂草中出穿梭而出,视线一下子打开,“白棱河”又袒露在眼前。紧接着,一座孤零零的东正教标志的纪念碑出现了,它以一种怪异的表情屹立在湖滩 上。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俄国将军墓。灰色的大理石座基和碑身在阳光和湖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锋利的光芒,如同一把出鞘的军刀,将兴凯湖和白棱河就此割裂。对沙 俄来说,布多戈斯基在兴凯湖划界行动中居功致伟,或许这就是他的墓地。隐蔽在兴凯湖中的血腥战争,以一座纪念碑的形式呈现而出,俄国人的用心很明显,与其 说是纪念自己的英雄,不如说是告戒中国人,这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这是一座不容更改的主权碑。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记者关于北方四岛主权归属的提问时,他说了一句话:“俄罗斯国土虽大,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这个强权邻居在我们心中成为之挥之不去的幽灵。这块纪念碑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让我参透了什么是列强,什么是俄式的炫耀方式。它屹立在远东,面向浩荡的兴 凯湖,自信地散发出历史的傲慢,它如同一个暗示,标榜出对古老的中华帝国的征服。

   一座纪念碑,一条“白棱河”,一个兴凯湖,那段固化的历史在时间中轻轻地融化了,重新摆放在我们面前。这个弥漫在伤感的土地上,情绪在不断地放大,盲 目、激动、愤怒、憋屈、空虚,各种情绪在胸腔中涌动!那些原本与我们版图血脉相连的土地如今断裂了,我们有亿万个理由怀念生生剥离的土地。她的失去已经让 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定局或许无法挽回,但我们有理由为兴凯湖而哭泣,有理由怀念这座大湖,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绝对没有理由与曾经的屈辱历史一刀两 断。我们在反思历史的时候,兴凯湖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民族由饱含屈辱走向的理性,由理性迈向成熟。冷眼看尽兴凯湖,这是一段历史的终结,也是一 段历史的起始。

  我的目光越过纪念碑,落到了湖上,这时,一群湖鸥从俄罗斯方向飞来,铺天盖地地遮挡住了视线,仿佛一群游子,回到分别已久的故乡。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