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人回国所见所闻

热度 2已有 904 次阅读2015-8-11 17:26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回国感想之二:都市的变化

 

近 期回国,陪一位好友去故地重游,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年长的司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看似陌生的地方,然后说“这就是过去那个叫南大街的地方了”,我的朋友一 下子傻眼了,不用说,他出生长大的故居不见了,过去每天走过的街道变样了。再也看不出当年的蛛丝马迹了。显然,眼前现代化的高楼和漂亮的街道完全唤不回朋 友儿时的记忆了。眼泪不知何时开始在朋友的眼角打转了。此刻,默默站在他身旁的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其实,几年前,我就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了,只不过这 次角色互换,轮到我来好言相劝这个看来有点失落的朋友了。

 

我朋友所遇到的情况恐怕还不是个例。事实上,很多50后、60后、甚至70后都可以告诉你同样的故事。这么多年来,经过‘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洗礼,很多地方早已改头换面了。很多城镇就像是被一只巨手轻柔地抚平,然后在原址上又建起了新城。过去、 尘土飞扬的街道,现在变成了宽阔、平坦的马路;过去低矮、灰土灰脸的房屋,现在变成了高大、环境优雅的小区;过去破败的小商店,现在变成了大型、豪华的商 场;过去简陋的公共设施像学校、银行、电影院、图书馆等,现在都变成了当地最耀眼的标志性建筑。河边、江边和湖边都修起了赏心悦目、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 还有快速建成的世界级的桥梁、高速公路、地铁和高铁。真的就像是一夜之间换了人间。都市里每一个角落的变化之大,都超出了想像,如果你碰巧三十多年从未回 国,突然回到了一个旧貌变新颜的中国,我敢肯定你一定会有一次刺激的时空穿越体验。你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会整天使劲地托住自己的下巴。当你走进世界上最 大和最现代化的机场时,你会误以为自己下错了飞机;当你在高楼大厦之间穿行时,你会觉得你可能穿越到了一个比纽约更纽约的地方;当你被送到一个富丽堂皇的 酒店时,你可能会在门童的问候声中步入仙境。是的,一切就像是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表演。而你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心理准备的观众,就像当年的‘刘佬佬’。 是呀,本来出国就是为了更懂故乡和培养一种归乡似箭的感觉,可真正回来了,故乡又变了样。

 

以翻天覆地来描述中国都市的变化一点也不过分,我的母校在校园重建上就算得上是一个奇葩。几年前,我们回校参加30周年同学会,世界各地的同学都像‘南归雁’一样飞回了母校。很多同学原本像我一样,想利用机会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可结果我们却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美轮美奂、 但与记忆相差甚远的校园里了,一个个的旧教室被崭新的大楼取代了,小树林里的英语角被鲜花覆盖了,上课路上匆匆走过的小径也全是闪闪发亮的大理石了。再也 找不到我们过去留下的脚印了。仅存的少数建筑之一图书馆,那个我们曾经如饥似渴地阅读‘未来丛书’的地方,也‘惨’遭化妆易容。这那里还是我们曾经熟悉和 经常梦游的校园呀。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万花筒,虽然每一个角度都赏心悦目,但属于我们的东西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面对比我们年轻许多的校园,我们不知道是 应该高兴还是彷徨。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对记忆里的东西心存好感是天经地义,但我们犯不着死抱着过去不放,像个顽固的老人一样只热衷于埋怨今不如昔。是, 旧校园是可以述说我们的过去,但更有朝气并让我们憧憬未来的新校园也不坏,一点也不坏。

 

如果大学的变化还不能让你吃惊的话,那就到小学、中学去看看吧,反正我是在这个星球上找不到他们了。你要找的小学和中学或许还在原址,但其景象一定是今非昔比了。

 

80年代我第一次出国开会的时候,当地人一个习以为常的商场使我大吃一惊。这个商场对于初次走出国门的我来说简直太大了。这可是我第一次零距离地接受资本主义的视觉教育,见识了一个普通的商场居然可以建得如此‘腐朽’。不过,站在巨大商场的中央,我偷偷地对自己说,“要是我家门口也有这样的商场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许的愿起了作用,这个梦想很快就照进了现实。仅 仅一代人的功夫,这样的商场在中国就算不上什么了。更多更大的商场和其他各式各样的豪华建筑眨眼之间就遍布了全国,把中国送进了世界上最先进都市的行列。 这可不是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的事情。就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来看。这可能是和平时期中国所经历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都市变化。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可能无意 中成为了一代最幸运的中国人。再也没有那一代人,能像我们一样,拥有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去亲眼目睹见证这史无前例的都市魔变。更不用说那些亲身参与、并直 接促成这一历史进程的那些最可敬的人。

 

与 中国‘满城挖’的情形正好相反,地球另一端的美国却静悄悄。当中国人热火朝天地忙着旧城翻新的时候,美国人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花园里、酒杯中和球赛的 比分上。两个大国之间的民众这种绝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有一次,我站在我生活的城市(一个美国中部的大城市)的最高点,问我的同事:“如 果你在这里所能看到的建筑物全部推倒重来,你觉得怎么样?”,Are you crazy?”, 这是他脱口而出的反应,他一定是认为我的想法太疯狂了。这也难怪他,因为这就是现代美国人普遍满足于现状的一个自然反映(这倒没什么不好)。其实,只要看 看我身边城市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市容,我早就应该猜到同事的反应了。的确,现在的美国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巨大而又略显老旧的博物馆,只不过这个博物馆里设施 仍然齐全、运转依就有序,馆里生活着的人们也远未审美疲劳,因此没人觉得修补手术已迫在眉睫。这一代的美国人真的很幸运,他们通过轻松的劳动就能获取足够 的生活资料。而且,他们就是想偷点懒的话,比如想减少或干脆放弃工作或提前退休以换取更多随心所欲的时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极易获得周围人的谅解甚 至支持。这都要感谢他们的父母了,正是由于他们的父辈,能够因应时代的召唤而拼发出世人惊叹的雄心、热情和工作效率。才打造了美国今天‘工作与娱乐并重、 劳动与悠闲并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形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中国人就正在扮演着美国人过去的角色,他们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给子孙后代建造理想化家 园,这应该是属于那种千秋功业之类的东西吧。可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现在的勤劳会不会为一些后人将来的懒惰埋下了‘祸根’?老实说,在工 业化社会里,越来越慷慨的福利制度,在让穷人也能体面生活的同时,也使一些人难免质疑和轻视劳动的价值,不劳而获的种种免费‘午餐’会使一些人误以为找到 了一种比劳动更轻松和‘更聪明’的生活方式(虽然这些人的数量并不多),这种情形显然是与福利制度的初衷和核心价值背道而驶。

 

我 的一位美国同事最近访问了中国,我问他对中国的印象如何(这一定是他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了),他回答说,他都不能肯定他到的地方是中国。说好的破旧,看到的 却是年轻漂亮,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看上去更像资本主义,这里的人,他相信,也像美国人一样,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挣钱养家。也许他只是说了一些他觉得我喜欢 听的话。虽然他知道西方教科书和媒体上的东西也许有些陈旧和偏见,但飞越了半个地球以后让他看到的东西仍然令他惊讶不已。他可不是那种轻易就吃惊的人,也 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一切都来得太快太猛了,现在就连我有时也发现自己站在北京的街头目瞪口呆。

 

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 Donald Trump 最近说: “你现在去中国,路啊,桥啊,学校啊,全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和他们的桥比起来,华盛顿大桥就像是小土豆。而中国到处都是那样的桥”。虽然他有时候喜 欢夸大其词,但这一次似乎并没有。看来,中国人是真的醒了,他们要开始一带一路、拯救世界了,但是,在做这些大事之前,他们可能更想首先买一套属于自己的 房子。

 

是 的,中国人对房子的渴望和迷恋就像西方人对于宗教。这种对住房的心理依赖和好感可能根植于我们对家的一种东方式的理解和感情。很少有中国人在口袋里有钱的 时候,会对房子的诱惑无动于衷。有钱不买房而去吃喝玩乐者会被视为不会过日子的另类。无房也能安于现状的中国人更是屈指可数。安全地说,大多数的海外华人 都把买房子作为了在新大陆站稳脚跟的标志,而国内所有的农民工都会告诉你他们外出打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家盖房子。是的,对于某些人来说,有房子不一定幸 福,但没有房子一定不幸福。中国人可以什么都不买,但不能不买房子。就是这样,中国人把拥有房产作为了中国梦的一部分,一个最实在和最核心的部分(事实 是,没有房子,谁也没有底气宣布实现了中国梦)。而且,作为曾经修筑过万里长城的后代,中国人对大小工程的痴迷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些对房子和工程的 狂热追求大概就是现在波澜壮阔的家园重建计划后面最大和最原始的动力吧。这股与生俱来、发自全身每一个细胞的建筑热情总算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在压抑了几 百年以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渲泄机遇。它一经短暂的释放,中国就完全变了样。每次看到那些雨后春笋般的高楼里闪烁着的万家灯火,我都在想,幸福的 定义是不是就是房子?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如此。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房子可能还不是人生意义的全部。虽然我不能像孔子一样思考人生,但总觉得生活中 应该还有其它的一些东西值得追求。

 

人 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里洗两次澡,但人有可能在一生中经受两次甚至更多的文化休克。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注定要在一个单一的环境里度其一生,而中国人过去和现在 都在忙着在东西方之间穿梭,以体验文化差异和异国风情;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绝然不同的中国之间穿越,以感受社会剧烈变迁带给人的冲击;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 进进出出,以感悟权力游戏和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逻。如果这些还不能让你感受到身逢其时和精彩人生的话,那我猜你可能是在出生时就过早地看破了红尘。虽然我不能确信去中国真的可以治愈抑郁症,但中国越来越好玩、越来越值得回去看看却是一个愈来愈流行的看法。

 

总 觉得现在是时候去梦想一些真正伟大的传世之作了。人类的历史总是反复地告诉我们,国家腾飞或迈向盛世之时正是史诗般的建筑物层出不穷之日。我们的祖先曾经 生机勃勃,很早就交出了他们神话般的不朽作品,现在该轮到我们了。就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把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以建筑的形式记录下来。个人没有能力想 像出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传世之作究竟是什么样子。但从我们独特的文明和文化以及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里应该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灵感。建筑的力量是伟大的, 因为‘当一切都沉寂下来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我们需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艺术,我们需要证明我们对顶尖建筑艺术的食欲还没有随岁月消退。未来源 于这种艺术的匠心巨作,我希望,能像万里长城一样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之后仍能完美如初、光彩依旧,令子孙后代长时间感动,并向他们讲述我们这个时代的挑 战和光荣、理想和激情。是的,虽然变化是永恒的,但永恒的东西是不变的。凡是游历四方、看过世界各地许多不可思议建筑的人,都会从内心深处翻腾出一个共同的渴望,那就是,我们也要在我们的文化遗产库里添加一些新的恢宏之作了。是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人家有的东西我们应该有,人家没有的东西我们也可以有。

 

历 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快速工业化的初期就做到了全方位的尽善尽美,中国目前的情况也是这样。虽然发展和成就是主旋律,但一些美中不足也显而易见。车轮大国 地位带来的堵车就是一个颇为令人头痛的问题。还有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正阻碍着中国成为一个旅游大国,也让那些正在严肃认真地考虑回国创业或 定居的人和他们的家人在利弊得失的天平上左右摇摆、患得患失。我个人倒是没有十分在意这些问题,因为我觉得解决他们似乎并不难,可能仅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这个想法并不奇怪,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要说我关注和看重的,倒是室内家居条件的实际改善。我觉得马桶、热水和空调应该是现代化家居生活的标 配,尤其是一个强悍的中央空调。不满你说,每次计划寒假回国的时候我都犹豫不决,因为我知道我回国并不是为了锻炼抵御寒冷的能力(这种耐寒力早已丧失 了),我担心岁寒或低效的空调。会使我这个早已习惯了恒温环境的动物饱受寒冷之苦。

 

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那里的老百姓都热衷于都市建设,政府又有钱,那就是中国了。看来,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脚步是挡不住了。在硬件水平逐渐引领世界以后,谁也不知道中国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曾打出了一个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觉得这个口号很有吸引力,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脑夫的日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