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凿泰国克拉运河对中国有多重要?

已有 1569 次阅读2015-5-18 20:50 |系统分类:杂谈| 马六甲海峡, 中国企业, 太平洋, 克拉运河, 新加坡 分享到微信

开凿泰国克拉运河对中国有多重要?

2015-05-18 21:41:50


泰国克拉运河示意图

泰国克拉运河研究和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广州举行,会上签署了泰国克拉运河项目合作备忘录。

继中巴经济走廊、中俄高铁等项目落实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布局又有了大动作。日前,中泰两国在广州签署凿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让这项延宕10年、投资总额达280亿美元(约合1714亿万人民币)的世纪大工程向正式开工跨一大步。今天(5月18日)曝出,由柳工、徐工、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牵头的克拉运河筹建小组已开始运作。

克拉运河是指从泰国克拉地峡区域,凿一条沟通太平洋的泰国湾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运河。建成后,国际海运线将不必绕过新加坡、取道六甲海峡,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可省2至5天航运时间以10万吨油轮算,单次能省下35万美元(约合214万元人民币)的运费。

历史上,泰国便有在克拉地峡修克拉运河的构想,但是由于开凿克拉运河工程巨大,耗资不菲,若由泰国一家来承担,必然“心有余,而力不足”外,泰国民众也担心,开凿克拉运河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此事一直被搁置起来。而如今,运河开凿将由中国——泰国共同出资(中国占大头),那么先前困扰着开凿克拉运河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不过,中泰开克拉运河,必然遭到两个国家的反对。

首先是新加坡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就是靠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生命线,发展本国经济。从建国到现在,新加坡已发展成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石油贸易中心。克拉运河如果成功开凿,将减少新加坡70%的货源,进而切断新加坡的大部分财路

其次是美国。美国目前联合新加坡控制马六甲海峡,扼制和威慑不喜欢的国家(显然包括中国在内)。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国已经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援建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如果克拉运河开通,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的威慑作用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入国,国内石油消费的65%以上必须依靠进口,其中三分之二的石油从中东和非洲进口。而运输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石油的船支,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政府决策层在制定的中国石油战略,就不能不考虑规避马六甲海峡现实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想想看,中国石油海上航线全部暴露在美国海军面前在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下,美国和新加坡有密切的军事合作,一旦中美发生冲突,中国的石油海上航线必经的六甲海峡遭美方封锁,这等于掐断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如果开通克拉运河,使其成为不被美国海军控制的运河,中国海上航线得到确切保护

再说,建成后的克拉运河,将由中国和泰国共同管理。为保障克拉运河的航行安全,中国可以像美国在巴拿马运河驻军那样,驻扎一定的军人,一方面,以作为中国海军的前进基地,为出印度洋铺平道路;另一方面,由于有克拉运河的存在,中国留足印度洋就找到了由头。印度洋已经是“世界的中心”之一,它的地缘政治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加上波斯湾的石油,连接亚洲、欧洲及非洲的主要航道,印度洋变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国相互争夺的海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泰国克拉运河对中国是多么的重要。中国现已是坐二望一的大国,这种情况下的大国战略——必然要围绕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展开战略布局。中国对克拉运河的热衷,并联手泰国进行开凿,就是为了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严重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一直担心中国控制未来的海上要道,对美国经济造成不良后果。最不能让他们看到的是,中国在开凿尼加拉瓜运河,构成对美国后院安全威胁的同时,中国又联手泰国开凿克拉运河。所以美国下一步将会中泰开凿克拉运河问题上从中作梗,就像美国干扰中国开凿尼加拉瓜运河,这让中国不得不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