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西语“替罪羊”(scapegoat)一
词出典于基督教《圣经》。《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
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
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汉语“祥”字则蕴含“求福羊”之义。“祥”以“示”为偏旁,而“示”在古汉语里通常是表示祭祀[①],故“祥”的本义当指以羊祭神。而所以以羊祭神,是意在求神赐福消灾。故表示吉兆之意的“祥”字其实蕴含着以羊作牺牲来替人消灾的意义,这与西语“替罪羊”一词所包含的以羊作牺牲来免除杀子灾祸的意义是相通的,就此而言,“替罪羊”也未尝不可以说是“求福羊”。人们对羊的感情,其实是复杂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羊是软弱、胆小、受欺的代名词,最常说的是“替罪羊”。“替罪羊”一说来自于《孟子·梁惠王上》的记载: 有一次,梁惠王坐在大堂上,有人牵牛从堂前过去。梁惠王看见了,便问牵这牛做什么,被告知“将以衅钟”。所谓“衅钟”,是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 一种带有巫术性质的仪式。梁惠王听后便让人放了牛,说是不忍心看到牛可怜的样子,让无罪的牛去死。身边人说,那就废了“衅钟”仪式。梁惠王反问为什么要废 除呢,指示“以羊易之”。替罪羊产生的源头,应该始于上古时期的献祭仪式。献祭时使用的祭品称为“牺牲”,有“三牲”、“五牲”的区别。三牲指猪、羊、牛 三种家畜。羊是小牲口,用之祭祀为“少牢”,牛是大牲口,重要仪式才使用,称为“太牢”。虽然羊是小牲口,但也不能随便使用,《礼制·王制》中称“大夫无 故不杀羊”。只有必须时才杀羊献祭,让羊给人类“替罪”,但这仍不应是替罪羊的最早由来。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殷商时期,羊是被使用最多的牺牲,确实是可怜 的“替罪羊”。当然,用羊献替罪并非中国独有,如古代犹太教祭礼上,便常用羊来替人承担罪过。这种“代人受过”、“代人赴死”的“奉献精神”是羊身上的又 一闪光之处。或许正缘于此,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执贽》中对羊在临死时的表现才大加赞叹:“执之不鸣,杀之不谛,类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