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创造力是这样来的
“浮躁祖师爷”乔布斯和盖茨
在国内,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时常告诫年轻人,做事不要浮躁,重视打基础,做好准备,等条件具备了再创业。如果一个年轻人冒进,就会被批评“浮躁”,告诫他“欲速则不达”。
然而,美国的老师或者家长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批评学生,相反,他们鼓励学生早“浮躁”勤“浮躁”。盖茨、乔布斯等IT行业的风云人物就是“浮躁的典型代表”。其实,“浮躁”往往是年轻人富于活力、创造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表现,应该受到鼓励和保护。
一、毅然中断名校学业加盟微软的鲍威尔
微软的盖茨要在中国,可能被认为是“最典型的浮躁”。他在二十多岁时,还没有读完哈佛大学本科就中途辍学,出去开办自己的公司。这对中国人来说简直不可 思议,家长会阻止,老师会劝告,而且社会不会给力,银行不给贷款,因为谁会相信这个小年轻人会干出点儿啥名堂。很可能的结果是,盖茨在社会上碰了一鼻子 灰,迫于各方压力,最后无奈之下还得乖乖回到学校读书拿文凭。然而,等盖茨拿到文凭以后,世界早就变了,软件帝国的皇位早就属于他人了。结果,盖茨只能拿 着一张名校的毕业证,做一位中规中矩的公司职员。IT行业的商机那是一日千里,离开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晚一两年出来,最佳机遇就没有了。
盖茨成功以后,哈佛又把盖茨请回去,让他在毕业典礼上给学生讲话。哈佛大学并不担心学生会受盖茨的“浮躁精神”影响,一个个仿效盖茨中途辍学去创业,相 反,哈佛大学鼓励学生学习盖茨这种冒险精神。盖茨在毕业典礼上跟毕业生开玩笑道:“请不要都学我,否则就没有人来参加这个典礼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接 着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盖茨不仅自己这样做,他也鼓动自己最要好的大学同学鲍威尔也“步他的后尘”,跟着他一起去“浮躁”。盖茨和鲍威尔 是哈佛本科同学,那时他们就是知心朋友。鲍威尔倒是读完了哈佛的本科,然后来到斯坦福读商学院。斯坦福的商学院也是美国数一数二的,有机会在这里读书,毕 业后肯定有美好的前途。鲍威尔在斯坦福刚读了一年后的那年夏天,他接到盖茨的电话,要他加盟微软公司。鲍威尔不仅自己犹豫,他的父母也坚决反对,然而盖茨 告诉他:“等你拿到学位的时候,公司的这个位置可能就是别人的了。”最后鲍威尔毅然中断学业,跟随盖茨建立微软帝国,在盖茨退休后,鲍威尔长期担任微软的 CEO。
二、中国大学生使用苹果电脑时,乔布斯才二十多岁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就更加冒 进,简直就是“浮躁的祖师爷”。他在里德学院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但是并没有马上离开,又在学院混了9个月,听了些书法这些不疼不痒的艺术课。乔布斯啥专业 技能也没有真正掌握,就回到父母所在地——旧金山湾区,在附近的硅谷找了一份制作电子游戏的工作。他干了不到一年,突然心血来潮,辞掉工作去印度寻找什么 精神导师。乔布斯在印度艰难困苦流浪了7个月,差点命丧异国他乡,结果啥导师也没有找到又回到了家里。尔后的很多年里,乔布斯不修边幅,过着嬉皮士的“时 尚”生活。
乔布斯的“黄金搭档”——沃兹也是一个不守本分的学生,他在科罗拉多大学只读了一年就不读了,回到硅谷老家,在当地的一个夜 校继续读书。但是沃兹喜欢捣鼓电脑,他这做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没打算发明出什么东西,更没有想到用发明去赚钱。沃兹和乔布斯听说附近的帕洛奥图有一个 “家庭电脑俱乐部”,就到那里凑热闹。他们在这个俱乐部遇见一个开电子元器件的老板,这人对沃兹设计的电路板感兴趣,答应订购一批。俩人欣喜若狂,但是到 处贷款不到,因为所有的银行看着这两位邋里邋遢的年轻人都不放心。最后还是乔布斯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卖元器件的老板赊账给他们,这才买来了元器 件,组装成电子器件卖给那个老板,赚取了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创业初期,乔布斯家的车库就是他们的工厂,父母姐妹大学同学是他们的第一批员工。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最富于创意的公司就是这样起家的。在乔布斯25岁的时候,就是2.5亿美元的富翁。如果乔布斯等条件成熟了再创业,世界上可能压根儿就不会有苹果公司了。
我198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计算机房,里边是清一色的苹果电脑,全校的师生都要到那里上机,每小时收费1元,这可不便宜呀!那时候我一月的生活费才四十多元。按照时间推算,乔布斯那个时候只有28岁。大家对此不知作何感想?
鼓励年轻人早日建功立业,是美国的一种文化。惠普的两位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也是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创业的,当时他们的资金也就是从老师那里借来的几百块钱,起初他们也是从车库开始发展起来的。
三、看苹果公司如何招聘员工
美国人的很多观念可能与我们的正好相反,看看乔布斯是怎么招员工的就会明白。一次,一位来自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二年级大学生来苹果公司应聘,乔布斯非常赏 识这个小伙子,决定录用。然而这个学生当时还犯犹豫,说想等自己完成了学士学位以后再来工作。乔布斯则劝告他:“你能够改变世界的机会,一生可能就这一 次,然而你将来拿学位的机会则会很多。”这位学生最后还是决定中止学业,加盟苹果公司。这件事如果搁中国,不仅学生自己会犹豫,招聘公司也会拒绝,认为他 没有文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会劝他回去读完书以后再来工作。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常年的“创业讲座”,每星期一次,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创业人士来做报告。其中有两个讲座对我启发很大。
一个企业家讲座的题目就是《要尽早失败,要尽快失败》,他的理由是,每一个企业家,在成功之前必然会遇到很多失败。那么让失败来得越早越快,对自己的成功就越有利。他认为,怕失败是一种缺乏创业精神的表现。
另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企业家,他介绍自己在读大学时期就创办了三家公司,这为他后来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个国家能不能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决定这个国家创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看能力而不看学历和证书
美国IT行业的几位风云人物都是在二三十岁就成功了,成为当时的亿万富翁。前面提到了盖茨、乔布斯,这里谈一下2013年才出现的亿万富翁——伍德曼。 他设计出一款GoPro相机,是用来拍摄运动员的运动瞬间的便携式相机。它可以被固定在头盔上、身体某个部位以及其他运动设备上,拍摄运动员滑雪、冲浪、 赛车和蹦极中惊险刺激的瞬间。伍德曼的成功就是“瞎折腾”出来的。
首先他是学艺术的,本来跟技术发明不沾边。他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拿到视觉艺术学位后,不甘心给别人打工,就辞职自己去创业。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30岁之前要创业成功。2000年初,他创立了“趣袋”营销公 司,可是不久后该公司便倒闭了。此时他已经26岁了,又回到了起点。后来,他决定从自己最喜欢的冲浪中寻找灵感。最后,他终于成功了。
伍德曼说:“人们在自己钟爱的事情上最容易找到灵感。追逐你的热情,成功就近在咫尺。”这里的“追逐你的热情”,翻译成汉语就成了“浮躁”。在中国人看来,伍德曼的每一步都是浮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然而就是这种人,才能做出让世人惊艳的创造。
美国社会的特别之处,他们看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更不是证书。
五、泼弟子冷水的孔子
即使从事科学研究这一行,也应该鼓励年轻人早日建功立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读大学、研究生时候就可以做出杰出的成就,甚至可以取得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这样的成绩。比如,近代数学史上三大难题之一——“四色定理”,就是英国的一位大学生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直到一百多年以后才有人用电脑加以证明,对这个问 题的探求极大地推动了拓扑学的发展。
现在看看几位获得世界最高奖的华裔学者。物理学家高锟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他的获奖成就是在 英国读博士期间做出来的。特别像数学这种学科,很多杰出数学家都是在二十几岁就建功立业了。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迄今有两位华裔学者获得。一位 是丘成桐,他获奖的成就是基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的博士论文的成果。另一位是陶哲轩,他25岁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博士,30岁就拿到这个大奖。如 果这些人年轻时候只想打基础,没有冒险精神,恐怕就做不出什么成就。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期间获知,不少在读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已经在各自领域最顶尖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老师这样劝导学生:“现在别急躁,好好打基础,等基本功弄扎实以后再出成果不迟。”中国老师最喜欢这样劝导学生,这种观念该改一改了。
儒家的教育传统就是讲究打基础,提倡按部就班。《论语·先进》中记载了这么一则典型的案例。费城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邑宰的空缺,子路马上把师弟子羔推荐 去了。孔子第一个反应就是泼冷水,批评子路:“你这是误人子弟!”子路有自己的看法,辩解说:“与民众交流,参与社会管理,也是学习。难道只有读书才叫学 习?”
孔子这次与子路的辩论显然不占上风,就说了一句强词夺理的话:“所以我很讨厌巧言狡辩的人。”子路应该不属于巧言善辩那类人,孔子把“巧言”这顶帽子始终拿在手,不喜欢谁就给谁戴上。
六、可以“浮躁”但不能“浮夸”
话又说回来,一个人可以“浮躁”,但不可以“浮夸”。两者虽都是“脱离现实”,但是“浮躁”是用自己的“脚”,一个人能“跳”多高就让他“跳”多高,顶 多也就是个“世界跳高冠军”罢了;可是“浮夸”则是靠自己的“嘴”,那“浮”起来就没边了,就可能像马季相声所说的,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不要脸 啦!简单地说,浮躁是做,浮夸是说,要成大事不能光说不做。
我观察中国的大学生,包括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也包括几代移民的华裔子弟,发 现他们跟西方学生的一个差别就是太老实,不会“浮躁”,也不敢“浮躁”。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儒家文化,教育的一大值得反思之处就是过分强调打基础做准备, 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冒进”、“冒险”精神,而这却是创新精神的必备素质。
石毓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