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柠檬酸循环

热度 1已有 970 次阅读2014-11-19 18:28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电器通过电力驱动而工作,汽车通过燃烧汽油而奔驰。在自然界中,不依赖电线和发动机的生物却能够通过进食、饮水和呼吸来维持生存。对于动物来说,这 些食物、水和空气还能够提供令他们自由行动的能源,这一远远领先于人类智力设计的能量供给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体内进行着。毫无疑问,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被称作三大营养元素。需氧生物正是依靠燃烧这些营养元素(尤其是糖类)来获取能量。作为较大分子的能量原料,葡萄糖等物质 经过生物细胞的处理,最终转变为小分子的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生物细胞捕获这些能量,并将它们储存在诸如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以便于随时取用。探索生物细胞微观世界中的化学反应详情,了解有哪些角色参与了能量获取的全过程,有助于人们了解生物细胞内的这些小小发动机是如何工作 的,同时将大大加深人类对于生物体和自然界的认识。

在克雷布斯(Hans Adolf Krebs)博士开始从事这项研究之前,对于上述问题,生物化学家们已经有了一些零碎的成果。只是这些成果相互之间缺乏联系,某些环节还有不小的空缺。克 雷布斯是一名犹太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犹太人这一身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纳粹政府禁止犹太人从事医学,于是本来作为临床医师的克雷布斯不得不 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移居英国从事基础研究。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是某种二碳化合物在氧化后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释放出能量。但这种二碳化合物是什么,人们一直不甚清楚。克雷布斯将之前的 研究成果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即:该二碳化合物在一开始一定是与某种已知的四碳化合物结合成为六碳化合物,再经过多次脱氢和脱羧基逐步重新转化成 为四碳化合物,该化合物再一次与另一个分子二碳化合物结合,参与下一次循环。这个理论将已知的反应细节串联了起来,相当完美地解释了二碳化合物的氧化过 程。克雷布斯确定,初始形成的六碳化合物是柠檬酸,于是这个反应循环被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由于柠檬酸的结构中含有3个羧基,这一循环又被称 作“三羧酸循环”。

至今仍占据生物化学教科书大量篇幅的三羧酸循环问世了。这一成果在后期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人们坚信柠檬酸循环是完美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那个神 秘的二碳化合物还没有露出本来面目。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科学家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二碳对象来嵌入柠檬酸循环,直到李普曼(Fritz Albert Lipmann)发现了乙酰辅酶A。

李普曼同样生于德国,同样是一名犹太人,同样由于纳粹的原因离开德国,只是他的目的地不是英国,而是大洋彼岸的美国。乙酰辅酶A的出现给柠檬酸循环这一拼图补上了最重要的一块,整个体系看上去既流畅又优美。

从葡萄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开始,经过一环紧扣一环的化学反应,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丙酮酸。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供能结束,丙酮酸转变成为酸性代 谢产物。而在有氧的环境下,丙酮酸先经5步反应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随即进入柠檬酸循环,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过程就是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使能量物质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率。1分子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储存于38分子的ATP中。经过测算,这种能量利用效率高达40%。而直到上世纪,蒸汽机的热效率才达到20%以上。

除此之外,柠檬酸循环还可为其他能量物质代谢的桥梁。柠檬酸循环之中的中间产物常常可参与到其他代谢过程之中,这些中间产物还可被拿去作为合成某些新物质的原料。单就代谢而言,细胞内各种体系的相互影响、联系和调节就已经非常精细,令人叹为观止了。

Krebs敏锐的直觉,Lipmann的发现令人们对于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化学过程有了飞跃性的认识。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也因此为二人所分享。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