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大卫·F·安腾伯尔爵士提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已经停止进化了”。
自然选择不仅是进化生物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同时也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可现在,由于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生活与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社会保障与法律制度的逐步构建,进化的常规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于人类。
早在本世纪初,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举行的一场题为“进化是否已终结”的辩论中,有论点认为: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止,既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
如果说,两百多年来,我们终于知道了自己从何而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从知晓,自己将向何处去。我们还在进化吗?这是个问题。大卫·F·安腾伯尔看似选择了进化终结,但他同时指出,我们会在文化的包裹下继续前行。
人类改变进化规则
古人类学家一直在潜心研究,人类究竟是如何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700万年前,人科动物出现;在20万年前,人类这一支出现;在大约6万年前,早期智人走出非洲,一路向北来到亚洲、欧洲,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我们在“野生”环境中也曾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被捕食过,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生存。经过大自然的选择,那些具有适应环境基因的个体存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适应环境基因的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学说。
但透过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这种进化的常规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于人类。
北极熊进化出厚厚的脂肪来抵御严寒,人类祖先则依靠生火、穿衣。如今,我们不但有了房子,还有空调、暖气,科技的发明创造帮助人类适应了各种气候环 境变化。人类本身虽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但是,当我们开始用技术保护自己免于承受自然界的打击时,我们离自然似乎已经越来越远,自然选择甚至被阻隔了。
伦敦大学医学院史蒂夫·琼斯教授曾指出,达尔文所说的进化的驱动力是自然选择,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然选择不说是停止了,至少也是变慢 了。因为,从幼童存活的年龄角度看,莎士比亚时代,英国平均每三个婴儿中只有一个能活到21岁;而在达尔文出生的年代,两个中也有一个早早夭折;到了现 在,99%的婴儿都能成人。他认为,人类停止进化的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医学,而更重要的则是现代工程技术。
人类的自我选择
即便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它也不是唯一的。在中山大学生物人类学副教授张鹏看来,自然选择无法解释,为什么狗会在1万多年的时间里从 狼进化出300多个品种。“狗的进化与驯养有关,它伴随着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与掌控,这与传统的自然选择不同,人为影响下的性选择恐怕更为重要。”
“当我们审视自己进化的历史,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尤其是现代化城市与驯养动物的圈养环境如出一辙。因此,有较新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就是家畜 化。”张鹏的说法,一方面意味着自然选择于我们而言也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他事实上也回答了,人类进化从来不曾停止过。
野生动物进化最基础的背景是食物链,弱肉强食。但是,所谓圈养环境下进化的家畜则脱离了食物链,没有捕食者,甚至连寄生虫都很少,人类也是如此。但这不意味着家畜就停止了进化。
张鹏举例道,野马的鬃毛非常短,家马则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野生动物几乎没有得胃病一说,但宠物医院已经需要治疗猫、狗的胃病;野生动物不会长龋齿,家养动物却拥有……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在这些方面显现出了与家畜相类似的进化特点。
“更重要的是,人类与家畜在脾气秉性的变化方面也有共同点。”例如,人们可以在无比拥挤的地铁中呆上一两个小时,彼此相安无事,那些家禽养殖厂的环 境也是如此。但在野生动物中,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动物之间是不可能在很近的距离内共存的,那需要很高的容忍能力,它们只可能斗争至死。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孔庆鹏表示,尽管人类进化的家畜化没有动物驯化本身的证据那么充足,但人类的自我选择确实也是进化的一大动力,就像对家畜的人工选择一样。
人类进化何以会停止呢?
自然选择没有消失
事实上,即便如史蒂夫·琼斯所说,人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受自然环境影响在变小,自然选择依然在影响着人类进化。
在孔庆鹏看来,自然选择导致的人类基因的改变需要时间,在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改变并不容易显现出来,而在极端环境中,则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到。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遗传学家乔纳森·K·普里查德在《人类停止进化?》一文中提到,2010年,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在高原人口中很常见,但在其 他人群中很罕见的基因变异,它可以调节人体内的红细胞生成量,这或许有助于解释生活在高原的人为什么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一项研究估计,这个有益变异 扩散至大多数高原人类群体的时间距今不到3000年。在进化长河中,这只是一瞬间而已。”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其他人呢?
美国马萨诸塞州布罗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解读,参照了几千人的样本,发现有250处经历了最近的自然选择过程。例如,由于日照分布 不均导致的肤色差异;因各地人群的饮食习惯不同导致的新陈代谢的变异;可能与体温有关的头发和汗液的变化;还有为了抵抗疟疾而进化出的镰刀形红细胞的突变 等等。
孔庆鹏认为环境变化的范围很宽,由此看来,自然选择并没有真的失效。
文明与自然交互影响
耶鲁大学生物学教授斯蒂芬·斯特恩斯说过,人类未来如何进化,在目前阶段无从知晓。环境快速改变时,才会有快速的进化,而我们所处的环境的最主要部分是人类文明,而文明正在爆发,我们的生物特征也会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改变,只不过我们无法看到,因为我们正处在这个过程当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也表示,当今文化和技术究竟有多少能反映在人类进化的层面,还无法量化。工业革命不过百年时间,与人类长达几十万 年甚至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完全没有可比性。至于自然选择的影响力,他认为,未来环境的变化无法预测,人类基因的突变也无法预知,因此,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将会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共同影响下继续前行。孔庆鹏坦言,事实上,我们很难将两者割裂开来比较。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疾病进化生物学教授安德鲁·里德一直研究传播于家禽之间的病毒。他发现,病毒也在随着家禽业的集约化和商业化的进程而进化。 他提出了一种假设,家禽接种疫苗可能导致了病毒的进化。如果用疫苗能让家禽存活,就等于延长了病毒传播期。病毒虽然厉害,却因为疫苗的干预,不能把一部分 家禽淘汰,这样一来病毒就能以一种从前没有过的方式传播。
这种方式看似摆脱了自然选择,用药物对付疾病,但是,一旦病毒也有了免疫,反过来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科学家们担心,未来,一场重大的疾病流行,自然选择就可能重新掌握主动权。
这也意味着,人类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使自然反过来影响人类进化。“谁能认定,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全球空气的污染不会最终导致人类的进化。”孔庆鹏直言。
華琅根: 谢谢回复。我的疑问还是很大。十多年以前我看过一本有关进化论的小册子,也就是一百页左右吧,讲的就是微进化与广进化。广进化没有,人不是猴子变的,鸟也不是恐 ...
華琅根: 阿彭大夫,这个问题你应该多做一些讲解,多发表一些你个人的看法。
我的生物与医学知识只有一点科普常识而已,但我不相信进化论。我不认为这篇文章有足够的说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