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体制改革必须付出代价

热度 2已有 520 次阅读2014-10-22 11:04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樊纲:体制改革必须付出代价

2014-10-22 10:23:12

编者按:作为经济学家的樊纲,对于公平问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经济人生》中,他以最浅显的经济学理论解读社会问题。公平不是结果平等,而是起点平等;起点平等是制度平等,而不是能力平等。过度追求结果平等,会陷入普遍的贫困。而这种“不公平”是体制改革必须付出的一种“成本代价”。

经 商并不一定能致富,倒霉破产的人多了。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我们有一点至少是清楚的:在市场经济形成初期,在一个经济的起飞阶段,经商者成功的可能性是很 大的。谁抓住了机会,扎了下去,并不需要很大的本事,就能在市场上打下一块地盘,终生受用。这种美好前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种诱惑。况且, 对于个人来说,问题不仅在于致富的“绝对水平”,而且还在于贫穷的相对尺度:大家都穷时,自己穷点也无所谓,没有对比,没有反差,也就没有什么可丢人的。 可是,当有人开始富起来,住豪华公寓,出入酒楼、宾馆,开着高级车,拿着“大哥大”,你的穷酸便会越发地凸显起来。最初的时候,富人还是极少数,你还是人 民大众中的一分子,心里多少还是平衡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商富起来的人越来越多,你就可能真的落入那个不大不小的贫困阶层,眼看着别人能有种种高 级的物质享受,而你却没有,那种“相对贫困化”的未来才是真正可怕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人人都会有的心理,并不总是导致人们消极地去压制、摧残他 人的致富能力,也会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参与竞争、缩小差距,使穷人们努力改变现状,也加入富人的行列。

改 革开放以来,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总额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我们这些“国家职工”想要靠国家拨款、长工资来迅速提高收入水平,赶上其他社会阶层的水平, 恐怕是不大现实的。所以要想尽快富起来,只有下海经商去。国家机关和学术界,集中了一大批能干的“社会精英”,这些人历来认为自己能力在他人之上,什么事 都比别人干得好。过去,在传统体制下,是因为搞研究、进政府最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商致富的机会还不多,社会评价也不高(不够“时髦”),才选择了做一名 国家职工的道路。如今情况变了,一搞市场经济,别人倒先富了起来,自己反倒相对贫困,用物质指标显示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心理上的“不平衡”是最大 的,所以一旦机会成熟,许多人弃官从商、弃文从商,十分自然。从个人来讲,如果学术兴趣、当官的愿望并不很强烈,不下海是错误的,因为既然学术与仕途并不 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满足,一旦其他机会出现之后,就应该尽快一走了之,去从事能给自己带来更大满足的职业。同样,如果一个人经营管理的能力很强,充满“企业 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不去下海就是资源的浪费。同理,如果因家庭的原因、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自己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一系列在目前条 件下适合于经商的社会关系,他也该尽快下海,否则也是资源浪费,即那套社会关系的浪费。他有社会关系,我没有,他搞起经营来就比我容易得多,各方环节容易 打通,各种条子容易批来,比起我“后门”在哪儿都不知道、一切要从头搞起,要节省很大的时间与精力,成功的把握也大得多,何乐而不为?不然反倒“瞎了”。

从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也就是用长远眼光看,现在一大批官员、学者下海,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过去实行计划经济,政府管理一切,事事向“官本位”看 齐,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一大批人下海,既能使政府“消肿”,转变职能,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更多的人能够各得其所,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 更多的社会财富,对大家都是有利的。所以我想哪怕在这过程中出现一些“官倒”、“官商”,发生许多不那么“公平”的事,在所难免,况且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是体制改革必须付出的一种“成本代价”——不让他搞“官商”,社会还是得“养活”他,还是“不公平”。他一日在其位,还得一日谋其政,还得想着法地来管 你、卡你,对经济的发展可能有害而无利,与其如此,不如给一条别的“生路”,大家都舒服,经济发展了,市场体制健全起来了,不公平的事才能越来越少。学界 的事同样如此。现在一些教授、研究员下海经商,以至出现了“教授卖馅饼”之类的现象。有些人大呼“斯文扫地”、“文化堕落”,其实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知识分子当然希望国家和社会来“养士”,吃饱了喝足了,解除了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做学问。但是我们也该问一问以下的问题:社会现在是否有那么多钱来养你? (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几章中已经讨论过了。)面对新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知识界、学术界也面临一个“总量调整”与“结构调整”的问题;而我们每一个人, 无论是不那么想继续搞学问还是想继续专门搞学问,也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在新的条件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总之,一些官员学者“下海”经商不仅十分诱人, 而且于国于民于自己,也不无好处。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曾经湘桥 2014-10-22 21:22
实话实说啊。
回复 Lmd 2014-10-22 12:59
请拿当年冲锋的勇气!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