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退一步海阔天空

热度 2已有 1032 次阅读2014-10-19 09:18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海阔天空, 中央政府, 香港回归, 北京, 起点 分享到微信

香港“占中”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死结,要解开这个死 结,就必须各自退让一步。民主如果不就其教义,而就其现实运作而言,核心就在于妥协,争议的双方寻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点”,达成妥协,成为实施民主的 起点,以后再一步一步扩大民主的范畴。这虽然不是很理想,但至少是一个开头。有了开头,就有将来继续前进的基础。

“占中”到目前的局面,可 能是各方都不乐于看到、也没有料到的。虽然之前“占中”三子、学联和香港泛民已就这场运动做了很多规划和沙盘推演,但现实永远比想象复杂和精彩,一个小小 的意外就可以打乱原先部署好的一切。港府和北京中央政府虽然为“占中”准备了各种预案,但演变成目前这个样子,也是始料未及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方 面和“占中”方面都误判了对方。

北京方面是完全按照内地的思维模式来看待“占中”和香港 市民的,把香港当作一个和内地城市来处理。没有认识到,香港与内地截然不同,是在完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由英国文化塑造出的一个异类。英国对 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把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时,也彻底地改造这个城市和它的市民,香港拥有比内地多得多的自由、法治和公民文化。尤其 是后者,是内地绝大多数民众所欠缺的。

但香港人虽重实利,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公共事务、公德和公益的关注与积极参与。比如,每年6月初在维 多利亚公园对天安门事件的纪念活动,在香港是一件大事,但在内地,则只有很少人关心。这当然与内地过去残酷的政治运动和无情打压有关,它使得民众只关心自 己的私事,若与己无关,则只作看客,甚至即使与己有关,也希望别人出头,自己最多成为一个跟随者。但多数香港市民不是这样,他们没有内地残酷的政治环境下 的生存经验,也不会体会到内地人对于政治萎靡的精神状态。他们的公共情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滋生的,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社会公民,关心公共事务 和社会福祉,参与公共生活,遇见不平要抗争,这种成熟的公民文化是内地没有的。

然而北京对此没有很好的认知,以为两地虽然制度不同,但有着相同的文化血脉,遂用管制内地人的那套手段和办法来看待香港人。

北 京对香港的另一误判,是用施舍的方式来对待香港人对民主的追求。白皮书所说的中央给予香港多少自治权,香港就有多少自治权,这话并没有错。但这并不等于中 央就应该用一种施舍的姿态来给予香港权力。在中央已授予香港高度自治权的情况下,当香港人有能力实行民主时,北京理应加以鼓励,而不是设置障碍。在这里, 不能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没有给予香港民主做挡箭牌。港英政府没有给香港人民主权利,当然是不对的,北京收回香港,理应对这种做法予以纠正,而不是错上加 错。

再说,如果总是以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社会就不会有进步了。香港也不是一回归就提出普选行政长官的要求,而是在回归15年后才有了这 种行动。从香港市民的角度来看,民主意味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政治权利,它是内生的,而不是靠谁赋予的。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要求和过程,并非强北京 所难。但北京出于家长心态,强调民主只能由中央赋予,不能索取,否则就犯忌。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对民主的理解有差异,导致事态越发不可收拾。

北京对香港的第三个误判,是把香港描述成国外反华势力推行颜色革命、颠覆内地制度的基地。在北京看来,国外反华势力总是“亡我之心不死”,总要找各种茬和中国过意不去。北京对内地严防死守,但担心反华势力通过开放的香港渗透到内地,“祸港乱中”。

这 种自己鼓噪起来的反华思维,实际上是一直没有彻底消失的阶级斗争的翻版。在这种斗争哲学看来,凡不合我意的要求,哪怕在旁人看来十分正常和正当,也可定是 受到了旁人幕后指使,怀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尤其前些年香港50万人大游行迫使《23条》立法搁置后,北京更怀疑香港民主派事事与北京过不去,现在的“占 中”则进一步坐实了香港反对派同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的看法。既如此,怎么能放开普选,万一香港市民真选出一个反共反中的特首,那香港还是中国的香港吗?所 以,北京对香港反对派的不放心,实质是对香港市民的不放心,对香港市民的不放心。

不过,北京固然低估了香港的公民文化,轻视“占中”运动所体现的公民抗命决心,但误判并非仅北京一方。“占中”发起者、参与者以及泛民来说,也对北京存在误判。

误判之一,是没有认识北京政权的本质,从一开始就低估了北京的决心,以为在持续的公民抗命下,北京会让步甚至会屈服。

误 判之二,是香港“占中”者和泛民没有从北京的立场去看待香港普选问题,把香港普选仅看成香港事务。在北京看来,香港普选决非香港一地之事,而是国家大事, 需要从香港和内地的关系来统筹考量。北京担心,一旦允许香港普选,可能会刺激内地兴起一波争民权的社会运动。内地人会从香港市民的抗争中看到,只要抗争时 间足够长、规模足够大,中央就会妥协。何况,在“阿拉伯之春”时,内地确也出现过短暂的“茉莉花行动”予以响应。这都会让北京警惕香港“占中”带给内地的 蝴蝶效应。人大否决香港民主派提出的普选方案,恰是出于这点考虑。

误判之三,是“占中”者和民主派没有认识到,北京把对特首的任命权看作是 一项体现国家主权的事情,而非仅仅像前者认为的那样,是属于香港内部事务的单纯治权问题。从北京看来,中央政府对香港管得很少,能够体现主权的所谓外交和 国防对香港而言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派不上用场。而根据基本法规定,立法权和终审权都不在北京,北京能够施加影响的,就是特首的任命,以及在一些涉及内地的 事务上的具体政策安排,比如自由行、“双非”孕妇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北京常常采取对香港让利的立场。这使得北京和大部分内地民众认为,中央政府对香 港的全面管治权,只是纸面上的,能够抓住的,也只剩对特首的任命了,而它是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占中”者和泛民对北京的误判,导致他们在 争取普选的过程中,在策略上出现了失误。首先是目标过于分散,将普选与为25年前的天安门事件平反、内地民主化等在北京看来非常忌讳的问题杂糅在一起,这 无疑会使北京怀疑香港民主派争普选的用心,对泛民产生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北京曾邀请泛民北上咨询政改方案,但一些泛民对北京方面说了刺激的话,还有泛民 携带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旗子,被北京拒绝入关。这只会引起北京的不快,完全没必要。

其次,“占中”发起者要求人大撤销“决定”并道歉、 梁振英下台,在北京看来也是不可接受的。人大若一遇抗议就撤销“决议”,那北京以后还有什么权威可言?提出不可接受的目标和要求,会让北京认为“占中”者 要挟中央政府,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此外,运动发展到现在,“占中”者迟迟不撤离香港的主干道,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对“占中”者和泛民的成见。

现 在双方都不退让,陷入僵局,后果殊难预料。北京目前的策略是,静观其变,同时提高舆论批判的声调,并利用“占中”日久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和损害,鼓动市 民反“占中”。《人民日报》现在已公开把矛头对准西方,指责这是港版颜色革命,目的就是要颠覆现政权、唯西方马首是瞻。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将“占中”定性为 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这都是在为以后可能的武力清场做铺垫。

但北京目前对“占中”的强硬用语,主要还不是说给香港听的,而是说给内地民众听 的,为武力清场赢取内地民众支持。在这一轮舆论战中,就对内地民众的影响而言,应该说北京已经打赢了。北京已经成功将一场本来是争民主的公民抗命运动,置 换成“反中乱港”,对抗中央政府的非法活动,这使得多数内地民众,包括一些赞同民主者,也开始对“占中”持否定态度。

事情最后会演化到哪一 步,无法预料,但北京在APEC会议召开前,应会尽量保持克制,因为它显然不想让“占中”成为话题,令自己难堪。不过,在APEC会议后,若“占中”者还 不撤离,北京有可能以恢复秩序与法律的名义武力清场。只要清场时不出现流血事件,国际社会的反应就不会太激烈。就算出现了流血事件,但只要内地民众支持, 它也无惧外界制裁。但对香港民主来说,这一拖就不知将拖到何时,未来还需从头再来。

事态至此,双方必须在无解中找出解来,首先是各自都退让 一步。“占中”者不妨先从街头撤走。他们的这场公民抗命已经展现出追求民主的道德正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目的已经达 到。相信北京通过这一回较量,也认识到了香港市民的意志。考虑到“占中”本身在程序上也是违法的,它越是旷日持久,道义优势就越会流失。

北京方面,则应当同意在1200人的提名委员会里划出一定比例,例如拿出三分之一的名额,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选举。虽然最后选上的特首一定还是北京属意的人选,但事实也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从长期来看,则很有必要修改《基本法》,重新界定中央与香港的关系。

(FT中文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霍默静 mojing.huo@ftchinese.com

退一步海阔天空_图1-1
退一步海阔天空_图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曾经湘桥 2014-10-19 20:25
文章的立意以及立意所要发挥出来的论点,未必准确。或者说,偏差有余,随意有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