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阿彭 //www.sinovision.net/?174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尚同思维与尚异思维

热度 1已有 739 次阅读2014-6-19 12:41 |系统分类:杂谈| 中国人, 都差不多, 中国古代, 教育孩子, 政治家 分享到微信

华人不善于“另类思维”的文化障碍

不管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华人,也许他们已经不会说汉语了,从来 没有看过中国的典籍,然而他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中国人的特征。华人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尊重秩序,讲究谦虚,目的就是让孩子早日融入社会,被大众所接 纳。华人的父母是不赞成、甚至反感那些个性张扬、独立特行的孩子,更不赞成孩子挑战权威,反对传统。

自孔子办学校以来,中国的教育就是尝试 把孩子培养得一模一样。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后人解释是不论贵贱贤愚,大家都一视同仁接受教育。其实,这是后人的解读,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教育目标 是,通过教育大家都变得“无类”,最后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一样,能力一样,甚至性格特点都一样。孔子让学生们背《诗经》,学礼乐,将来都成为政治家,也 就是从事一样的职业。所以樊迟提出想学农业,孔子大为光火,骂他是“小人”,没有出息。子路是个急性子,孔子就想方设法让他变得慢一点儿;冉有是个慢性 子,孔子就督促他做事快一点儿。孔子提倡截长补短,因为“过犹不及”。中国古代的教育,都走的是这条压制个性的道路,培养出来的人都差不多,思想的火花早 已不在,性格的棱角早已磨平,结果鲜有大的思想家、科学家。

当代中国的教育也走的是这条路。就拿高等教育来说,大学虽然很多,然而有鲜明个 性的大学并不多。你看,通过统一的考试标准来筛选,采用统编教材来学习,要求学习的科目一样,最后用一样的考核方式。结果这个大学跟那个大学差不多,这个 学生跟那个学生也没有什么差别。反观一下美国的高校,那真是多彩多姿,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自己的学习计划,教授可以决定自己 的教学内容,大学可以自行制定自己的教学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出大师,跟这种一致化的教育体系有关;美国的教育盛产大师,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个性 化办高等教育。

因为东西方思维方式不一样,价值判断标准也不同。中国人尚同思维,所以与大家一致的就好。中国人眼中的“好学生”都是听话的 乖乖孩,所以老师给学生的鉴定中常常这样夸奖学生:“服从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要出格。然而,西方是一种尚异思维,很欣赏 那些具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在西方的学校老师夸学生常用的一句话就是“You are special”,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你很特殊”、“你跟别人不一样”,这让中国人听起来好像是在批评他们似的。说某个人“很特别”或者“另类”,常常 就是不认同这个人的言行。

中国的城市建筑上也是如此。现在每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看起来都像一个工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然而这个城市跟 那个城市看起来都差不多,人们无法从建筑风格上说出这是哪个城市。更有甚者,同一个时期各个城市的居民建筑几乎都是根据一张图纸建的,从楼房的结构就可以 看出哪些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盖的,哪些是八十年代盖的,哪些是本世纪初盖的,还有哪些是最近几年盖的。所以绝大多数中国的城市就无法开展城市风光游,大概 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个城市才可以,但是可看的也就是中心那一小块,就是这两个直辖市,大部分居民区也没有什么自己的建筑特色。

然而美国的 城市则不同,很多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我参加过洛杉矶、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的城市风光游,这种旅游项目非常火爆,游客很多。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自己鲜明 的特色,走进这些城市,就像参观一个艺术博物馆一样,各种特色的建筑艺术让你目不暇接,从来不会让你感到单调、视觉疲劳。

中国人喜欢“跟 风”就跟这种尚同思维有关。一个好东西出来,大家也不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自己需要不需要,就一窝蜂地上。看哪些东西赚钱了,都去做这种生意;看哪种颜 色流行了,大家都穿同样的色调;看电视上宣传哪些东西有利于健康,大家都买这些东西来吃。还有一窝蜂学某种健身操、太极拳、气功,做啥都成了“群众运 动”。

中国人对那些特殊的、与大众不一致的东西,则毫不留情,不仅从语言上贬损它,还要从肉体上消灭它。看看这些成语吧,什么“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人对那些卓尔不群者天生有一种毁灭的欲望!

尚 同思维还表现在衡量标准的一致上。看学生的好坏,就是一个分数,“分分学生的命根”嘛!不论在世界哪里,华人都一样。在应试制度下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 思维能力都朝大统一的方向走。评价政府机关里的人,就是看官位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且官员的级别又非常多,什么科级、县级、厅级,级别越高就干得越成 功。对于企业家、商人,就是看赚钱多少。这些都是非常单一、明确的数量标准,很少人去想这些标准是不是合理

总之,中国人有一个强大的思维惯性,认为那些“一致的”就是好的,“特殊的”“出格的”就是不好。追求一致,行为上统一,思想上没有异议,不论是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普遍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现象。这种大一统的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思维特征。

然而,我们应该知道科学技术的创新则来自“另类思维”,不管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状上看,华人的创新能力都偏低,都与华人的这一思维特点有关。

(转载石毓智博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