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2||
另一方面,东盟(ASEAN)第24届高峰会本周在缅甸首都奈比多登场,各国外长对近日南海主权纷争表达“严正关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前天呼吁各方“依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透过和平方式与对话来解决争端”。
领土争端相继爆发,主角的中国备受压力,北京的应对与处理模式备受关注。其实,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上,多年来已形成两种独特的思维,而这两种思维,则深受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经验的影响。
第 一种思维,是主张“双边”解决,反对“多边”协商,此种思维在南海问题上尤其明显。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问题时,向来排斥第三者的介入,除了是认为不愿看到 问题趋於复杂化外,也与建国以来强调“独立自主”、反对“干涉内政”的传统外交思维有密切关系。当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东盟四国(除了越南、菲律宾外, 还有马来西亚与文莱)捲入其中,避免东盟联手也是现实利弊的基本考量。
中 国处理领土争端的另一种特征,是排斥透过国际仲裁化解冲突,而是倾向当事者坐下来协商。这种思维不只是在南海问题上如此,在涉及钓鱼岛的东海问题上亦如 此。日本政府自野田佳彦内阁以来,就暗示中国可以将钓鱼台主权问题交由海牙国际法院处理,菲律宾也强调透过国际仲裁化解纷争,然而中国政府则一再表示, “应由当事国协商解决”。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于东海与南海的强势“维权”行为,则被批评更倾向於“以实力解决问题”。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外交方向已逐渐从“韜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然而,此一时期的世界更趋向於国际协调与合作。换言之,中国面对呼吁“多边协商”与寻求国际法解决纷争的压力也在不断升高。
如此一来,是否意味着中国在领土问题上身陷四面楚歌的窘境?危机也是转机,中国自建国以来奉行“反霸权主义”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只要对这两个主要外交原则上加以重新诠释,并继续付诸行动,“四面楚歌”只会是一时的假象。
〈作者:林泉忠。原文精簡版刊登于香港《明報》2014年5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