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媒体报道,现在内地市场“洋奶粉”已经在300元大关面前跃跃欲试,经过去年底调价后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
涨价的理由主要包括:“成本上涨”、“关税上涨”、“配方升级”等。
即使上涨,但对于每年新生的1800万个中国孩子来说,这叫刚需,家长们只能默默承受。
但更神奇的是,在中国民众收入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人民的情况下,这些洋奶粉的定价已经悄悄地超越了中国的台港澳地区,甚至美英等发达国家。以惠氏在英国销售的品牌Sma1阶段900克为例,价格仅为9.97英镑,约合人民币101元,而国内同品牌下的售价为248元。
为了尽可能降低国际间差价带来的损失,部分家长便利用出游或委托亲友,就近在港澳地区抢购奶粉,以至于搞得当地货源紧俏,便只好出台针对性很强的限购令——每人每次只能买三罐。
就内地市场而言,洋奶粉涨价的理由表面看不无道理,但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乳品专家王丁棉就揭露说:"虽然在2010年间,大包粉确有上涨,但当价格回落的时候,洋奶粉并没有回落,也造成了原料价格上下波动,洋奶粉价格只升不降的格局。"
另外,关税是根据进口量而触发翻番机制的,也就是说,每年关税都会恢复到5.8%,直到触发上涨机制,有涨有降,但洋奶粉却借每年关税上涨之机涨价,与奶粉原料一样实行"有涨无降"的机制,最终难免导致奶粉价格涨价不断。
配方升级、换包装等更只是都是涨价的说辞罢了,更缺乏足够科学依据。
于是,可以做出这样的推论:洋奶粉价格暴涨只是为了狂宰中国家长,谋求超额利润。
海关总署指出,目前,洋奶粉的利润是国内奶粉行业利润的数倍,同时进口品牌还加快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加速进入三线以下城市,与国产品牌进一步争夺目标市场,本土品牌的生存陷入巨大危机。
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制造在全球普遍拥有强大比较优势的今天,洋奶粉却奇迹般以异乎寻常的高价赢得了无法撼动的市场优势。
表面上看,洋奶粉混成中国市场可怕的东方不败是由于国产乳品自身危机持续发酵造成的。
从三鹿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尽管有关部门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整顿,但由于乳品生产运营模式的整体粗放,个别企业仍在利润驱使下顶风作案,个别地区为了
维护地方利益而忽视监管,这无形中都严重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加上部分媒体对个别国产乳制品的个别问题无限放大——甚至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
究就发布虚假新闻,又使这样的信心缺失演变成了全民恐慌。
现在国产奶粉企业为了苦苦求生,只好远涉重洋去国外高价采购原料,另外,也不乏投资者高价收购洋品牌、公开造假售假欺瞒消费者——除了直接的造假外,甚至不惜采取过期后改新日期和回收空罐后以次充好。
这样自毁长城的接力棒终于传导了市场神经的末梢。也为洋奶粉肆无忌惮地盘剥中国公众亮起一路绿灯。
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但因此使国产奶粉整体毁灭,中国受众吃全世界最贵洋奶粉的结局却无疑更加悲催。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全民声讨国产奶粉的缺德无能,而是认真思索一下其救赎路径。
比如能不能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以推动其现代化、集约化进程?行业能否真正占在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角度真正加强自律?有关部门能本着推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而不是总是让消费者充当试错的大白鼠?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决心和信心——背后关键在于整个奶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优化和再造,更在于整个食品监管体制的重塑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当务之急是消除公众这样的共识:吃洋奶粉要钱,吃国产奶粉要命——比如领导子女带头吃。
再唤国货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