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岁月转瞬即逝,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七十了。
七十岁是什么概念?
去年夏天在成都开会,去了杜甫草
堂。公元761年,诗人旅居成都,在这里搭建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情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
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那一年,杜甫只有49岁,已经如此老态龙钟。九年之后,诗人逝世,只活了58岁。可以想见,如果杜甫活到七十
岁,身体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民间谚语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人到古稀,何等艰难。而我,在此等年纪,却依然在忙碌,在奔波,丝毫没
有时间想到退养之类。这并不是说我身体怎么棒,恰恰相反,我本是多病之身。多年以来,头脑中一个很深的印象是48岁那年,暗自庆幸活到了父亲的年岁:父亲
一向身体不好,只活了48岁。我之庆幸,是因为从小体弱,恐怕活不长久。正因为体弱,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注意身体的变化。那时候,父亲身体多病,为此结识
了几位医生。临终前,我一直在病榻照顾。听到他昏迷中的谵语,情景似在炕头的小酒桌上,求一位医生朋友为他解除喉间的痰阻。父亲的无助和他的死,刺激我寻
求自我养生之路,当别人进入沉沉梦乡之际,我却在被窝里虔诚地练习调息。多年来对养生之道孜孜以求的结果,一是很少进医院之门,二是活到七十而无大病,三
是写了这本《养生三记》。
《养生三记》记录了我自己的养生故事和多年来的思考,因为年代久远,写得异常辛苦,从2002年到2005年,整整
写了三年。2005年出版发行以后,根据读者意见,陆续增补了一些内容,于2007年出了第二版,其间先后进行了四次印刷,并由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连播,
《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连载,引起众多关注,并在书店进入畅销书行列。对于书中有待改进之处,读者反馈也很多,譬如“调息健身记”一章,很多读者建议增补
若干内容。为此,我费了很多时间寻找当年有关资料,终于在此次第三版里增补了许映高的“医疗预防性“深呼吸疗法”一文。本书中一些内容,如“血的奇迹”、
“吃土奇闻录”、“人类之梦长生不老”等,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添了不少新的资料和数据。此外,一些重要文章,如“睡方在哪里”、“人能吃草吗”、“生
食疗法古今谈”等,都是本次新增补的内容。
从2002年开始写作到如今,写作和完善这本书,费时十年,可谓“十年磨一书”。但细一想,岂止十年,本书的时间跨度有半个多世纪,可说是用一生来写这一本书。
经常有读者来电话问:新版《养生三记》出了没有?什么时候出?现在,第三版《养生三记》终于完成,让我大大地松了口气。
如今,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人寿命在延长。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出现了所谓现代病。在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肺结核等虚损性疾病受到关注。而今,和运动不足、营养过剩有关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则备受关注。我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这种时代的变
化。变化还体现在人们医疗和寿养观念的悄然转变:从单纯注重医疗,到更多地关注养生,出现了全社会的养生热。
希望这本书,对于今天的养生者,也能有一点帮助。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曾得到许多前辈和老师的帮助,原《老年报》主编王福林先生为第一版绘制了精美的插图,哈尔滨出版社颜南主编、市社科院王惠民老师、
《自助养生》杂志乐兵主编、《科学养生》杂志张如梅总编、《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刘贵明原社长、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王贺主任、北京《中外健康文摘》杂志王
玉玲主任等,都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尤其要感谢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先生,国际亚健康研究会郄凤卿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惠赐序言,给予我最大的激励。
作者的话
这本书讲的是养生。和一般的养生书籍不同,本书作者既非专家,亦非学者、大师,只是茫茫人海中一个极普通的人。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到医院检查,并无器质
性病变,不属于医疗对象。故求助于养生。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岁月里,历尽坎坷,饱经沧桑,始终不肯放弃,于病痛中求索健康之道。古人云:三折肱为良
医,长期和病体周旋,反倒成就了独特的人生历程和养生理念,并能写就这样一本书。
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治未病,是未雨绸缪。但它还有一个含义:即把人看成一个整体,由表及里,追根溯源,找到疾病的根本。这就是《金匮要略》里说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譬如一棵大树,某树叶有病,会有很多办法诊治,如切除患病部位、抗菌消炎、施以营养素等。但这片树叶还是要枯萎,因为树根的问题没有解决。东方养生的原
则恰恰相反,它认为树叶的问题源于树根,故不去治理树叶,而是去调理树根,树根茂盛了,叶子自然也就不再枯萎了。而且,它施惠的不是某一片树叶,而是所有
的树叶。这是东方的大智慧。
古代医家注重养生,视养生为医学的最高境界。先秦时代有一个隐士叫鹖冠子,记述了扁鹊的一段话,很有哲理。扁鹊是
古代名医。有一次,魏文侯问扁鹊:“听说你家兄弟三人,都是医生,谁的医术最好啊?”扁鹊说:“我大哥最好,二哥第二,我最差。”魏文侯不解。扁鹊说:
“我大哥治未病,疾病未起,尚未显露形迹,他就除去了病因,病人活动如常,没有任何不适和伤痛。所以
tt娱乐城不
觉得他有什么医术。他的名气无法走出家门。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表面上看,他治的都是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名气不出于乡里。而我扁鹊治的
病人,都是罹患疾病,甚至重病者,人们看见的都是我“镵血脉,投毒药”,有时需要针刀切入肌肤间,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闻天下。”扁鹊讲的,其实就
是医学的三个层次,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在这三个层次中,治未病才是最高明的医术。我们常说养生是为了强体,其实
强体也是为了防病祛病,而且是从根本上防病祛病。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养生就是治未病。扁鹊大哥,应当就是一个养生大家。
有病治病,天经地义,但无病防病,用养生去防患于未然,健康一生,应当更为重要。这恐怕就是扁鹊视养生为医学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
人生在世,谁不想健康长寿?但为生计,绝大多数人都在奔波劳碌,整日操劳,无暇顾及养生。作者希望他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故事和思索,能够对世人有所裨益。
杨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