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项城袁氏历代谱系志》、《项城袁氏铁牌家谱》
前言:项城袁氏首部家谱是袁保中、袁保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编修并镌刻于铁板上的谱系,又称《铁牌家谱》。谱系中只编续男性,并延续至今。而各个世系中的女性、如娶谁家女、嫁谁家男,则无文字记载,致使后世子孙亲属关系的辨认困惑。今编发赵海利先生文章,讲述民国首任大总统的姑姑嫁入赵家的详细过程。请大家品鉴。
“文革”期间,我家成了专政的对象,人被扫地出门,家藏之物被抄殆尽。劫后之余,千不剩一。然而,还有“漏网之鱼”,阁学公袁保龄给我高祖父金门公的一封信,便是其中之一。全文如下:
松亭姊丈大人如晤:
辛秋一别,转眼已五更裘葛矣。人事匆沉,久疏音敬,比奉赐教。伏承动定曼福,甚善!甚颂!
大姊暨甥等想均佳善,家乡秋成如何?计当不失中捻,良用在念,示及情况。欲出谋事,弟力所能及,敢不竭其棉(绵)薄。惟宦游二十年,饱阅中外世路,常欲劝人耕读,不欲劝人仕进。且各局所及各军营,近年拥挤异常,处处有人满之患。弟来北洋四载,荷李傅相恩礼甚厚,而弟生性不喜求乞。凯侄始由吴武壮推毂,继由傅相特识拔。六弟得大沽卡差,乃友人告之周玉山者,弟皆未曾著力。兄是至戚,询家中人可知,绝不敢相欺诳也。昔苏东坡与其从兄书云:“老兄嫂团坐火炉头,男女团绕,坟墓咫尺,亲眷满目,即此便是至乐。”
匏悬荒海,殊乏佳味,是用津津道之。亦愿吾兄,言旋故里,乐叙天伦,不必在宦海中寻苦恼吃。谊在骨肉,敢直言之,兄当不我责否?弟劳瘁既久,鬚鬓有霜,惟恪守先人清白之训,兢兢罔敢失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愿我兄旋里时,为亲串念我者一诵之。颛复。
祗请 台安。惟詧。不备。
姻愚弟 袁保龄首
十月初八日
阁学公者,项城袁保龄是也,出生于项城袁张营。
袁保龄(1841-1889),字子久,号陆龛。清漕运总督袁甲三之次子,为其续夫人陈氏所出。同治元年(1862),举乡试。甲三死,荫为内阁中书,晋侍读。光绪三年(1877),纂《穆宗实录》,加四品顶戴花翎,按知府用,擢道员。为官熟习掌故,识量宏毅,又谙戎机。七年(1881),调办海防营务。八年(1882),闻日本将侵朝鲜,即赴旅顺,督海防, 并为大治水师,密谏六策。请于边门设重防,特举山东巡抚张曜督治之。防线西连旅顺,东接珲春,驻军首尾相应。又设电线通军报,资控制。十二年(1886),醇亲王弈澴阅旅顺,嘉其布置紧密,奏请忧叙。十五年(1889)七月,卒于旅顺防次。在旅七载,监筑防御工事,巩固海疆,厥功甚伟。李鸿章奏陈其经营旅防,保护朝鲜,以死勤事,请照军营积劳病故例优恤。诏从之,赐祭幛,赠内阁学士。
而我的高祖金门公者,则是“篷蒿人”,姓名不彰。宣统三年(1911)《项城县志·地理志》中的《寨堡》篇里,出了一次“镜”,露了一回“脸”。全文如下:尚店寨,项城(指今项城市秣陵镇,清代、民国为项城县县治)西北二十五里。咸丰十一年(1861),五品衔赵丹桂、候选知县赵松亭创修。
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丙子冬月《项城赵氏六修族谱》第二册,尚村店一支中云:赵金门,字象瞻,号松亭,又号听诏。附贡生,试用同知。子二。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二月初生九日,卒于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三月二十日未时,享年58白岁。袁太宜人,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十一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三月十一日丑时,享年64岁。端敏公胞侄女。公为袁氏贵客,方袁氏盛时,凡攀项附尾者,均获厚爵,而公独介然自守,不事趋附。袁慕其品,欲官之,遇缺以授。某肖小为捷足之请,且短其性格太严,于袁氏意犹豫。或劝公因亲情通款于袁,而公弗从,缺竟为某小所得,公淡然自如。当日气节,概可想见。
《家谱》后附有《赵氏家传》及《艺文志》。《家传》中有十二世松亭公传,为其侄孙赵树惠谨述。云:伯祖讳金门,号松亭,一号听诏。性英迈,才识过人。叔高祖玉峰公爱其聪敏,以承己嗣。果以案首人庠,旋食饩。孤高自持,不轻与物接。善调治小儿,施舍药饵。喜购书籍字帖,善庋藏。袁文成公以姻亚。才略屡欲荐用,卒不起。伏处林泉,义方教子,诗书启后。风月畅怀,烟霞适志,以乐余年,可想其忨爽矣。
其有二子:长清章,字华堂,同治元年(1862、壬戌)生,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七月初五酉时卒,享年30岁。即我的大老太爷。次清普,太学生,试用县丞。配李氏,无出。继高氏,邑翰林勉之公胞侄女。同治三年(1864、甲子)八月三十日生,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甲子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享年60岁。即我的二老太爷,我的亲曾祖父。阁学公中的信中说:“大姊即甥等想均佳善”的“甥”,即其“外甥”,便指其二人。
袁、赵两家是顶门亲戚,我的高祖母为袁家大姑娘(即姐妹行中的老大)。因此,阁学公信中称其为“大姊”(即大姐)。项邑袁、赵两家义结秦晋之好,这得从项城袁氏说起。
项城袁氏自九世袁九能、袁九芝迁居县北之张营,十世袁耀东堂兄弟四人;十一世袁甲三从兄弟十一人;十二世袁保恒众兄弟二十一人;十三世袁世凯一代二十八人。四世同堂的袁氏家族成了晚清项城众多名门之中崛起的最快的望族之一。其兴旺发达的根源出自袁耀东和夫人郭氏之手。
袁耀东,字海门,庠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生,在四个堂兄弟中排行最小。少小好学,长相俊。二十岁时,与淮宁望族郭如廷之女郭氏缔结理。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属鸡,火命。官人属鼠,土命。豫东民间自来就有“女大三,抱金砖”的习俗。二十三岁的郭氏千金嫁给了二十岁的袁家少男。婚后,二人相敬如宾,第二年便有了长子澍三。五年后,又有次子甲三,再后有三子凤三,四子重三。到1815年,即嘉庆十二年,又有了一个老疙瘩闺女。十五年间,四子一女继相降生。而袁耀东本人也在三十来岁入沣食饩,由农耕之家走上了耕读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袁耀东考中秀才后,正想展翅秋闱,圆梦春闱之时,不幸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英年早逝,。年仅36岁。而郭氏才39岁,长子澍三虚岁16、次子甲三11、三子凤三约8岁,四子重三约5岁,小妹仅有两岁,尚在襁褓之中。家庭的重担落在了郭氏及长子澍三身上。为此,甲三常感叹说:“吾辈少孤,赖吾兄教养成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而郭氏有“孟母”之德,“欧母”之风。尽典钗珥,延请名师,课子督学。常告诫儿女“尔父勤学,赍志以殁。尔等不以承先志,励前修,是尔父无子也”。正是这样,袁氏子弟才发奋苦读,终成大业。
1819年,即嘉庆二十四年,长子澍三19岁,为父守孝三年期满,娶妻王氏,结婚成家。婚后,走出家门,任教私塾,以补家用。第二年,为人父,生下长女(即后来成了我的高祖母)。
1823年,即道光三年。澍三23岁,有了长子袁保中。又是长门,因此后来,袁保中虽是附贡生,捐了个同知,却一直在家侍奉高堂,主持家政。四年(1824),次子甲三19岁,聘娶本县太学生赠翰林院庶吉士陈兴文之女为妻。婚后,随长兄澍三外出任教私塾,开始了自己的授课育徒生涯。与长兄共同分担家中负担。先后在进士高崃云家塾、范亭集尚店赵氏家塾任教十年,直到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为止。
正是袁甲三在我家尚店教私塾期间,与我十世祖讳景山、字秀峰者友善。见其孙,自己的学生,我高祖讳金门,字松亭者(此时,已出继给其八爷崙山公门下)性情温和,相貌魁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便把自己的侄女、袁澍三之长女说给了我的高祖。“更上一层楼”的从老师,又同时变成了另外一个角色一娘家二叔。此时的袁甲三,还只是一个“青青子衿”的教书先生。两姓结缘,天人同庆,这就是袁、赵两家为顶门亲戚的由来。
承上启下,顺便再写上一句。袁澍三有三女,长即我的高祖母、松亭公之配。次女出嫁给当时淮宁县时集村,即今淮阳县朱集乡时集村,三女嫁给了袁寨之东钢岔楼之高家。小女性情刚烈,后因与娘家人闹家窝子,便把钢叉作为镇物,放在楼上,真是有点过分。
按阁学公信中所言“辛秋一别,转眼五更裘葛矣”“弟来北洋四载”“家乡秋成如何”等语推算,“辛秋”是指辛未年,即同治十年的1871年。“转眼五更”又过了五年,即丙子年,即光绪二年的1876年秋写此信的。信后有落款时间,即农历的十月初八日。阁学公此信,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一句诗相比,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言简意赅,娓娓道来。发至内心,感人肺腑。既无损于“至戚”情面,又能使人心悦诚服。“常欲劝人耕读,不欲劝人仕进”;“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搁到现在,也是劝人喻物的至理名言。引经据典,最是妥帖,恂不愧是一篇佳作,可以想见阁学公之文笔才情。《家谱》中对我高祖金门公的评价,不乏溢美之词,这是后世修谱者为“亲者讳”的统一弊病。
此信收入宣统辛亥(1911)夏,清芬阁编刊的《项城袁氏家集.阁学公遗著.书札》卷四之中,题目为《復赵松亭》。信中提到的近代史上几个人物,有必要说一下:傅相,指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大清王朝最后的“糊裱匠”。吴武壮,指吴长庆,清末淮军将军,以儒雅闻名,字筱轩,安徽庐江人。与袁世凯嗣父袁保庆友善,袁曾认其为干爹。周玉山,周馥字号,安徽建德(今东至)人。袁世凯的儿女亲家,其女嫁给了袁之八子袁克轸。六弟,指袁保姬,字荫臣,袁凤三之子。荫主事,候选知府,升道员。
《赵姓家谱》节录
《赵姓家谱》节录
本文作者:赵海利
按二维码 2 秒 欢迎关注、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