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5|
鲁迅,一张鎏金名片?
很少有一个城市如此紧密地和一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走在绍兴街头,“鲁迅”的名字随处可见:鲁迅路、鲁迅图书馆、鲁迅中学、鲁迅小学、鲁迅幼儿园……当地和鲁迅有关的地名与机构,据说不下30个,绍兴最大的一个城市广场,最近也有了以鲁迅命名的打算。
鲁迅路西段称得上是“鲁迅牌”产品的展览馆:百米长的一段路,店铺就有10多家:“鲁镇牌”糟鸡、酱鸭专卖、“七斤嫂”乌干菜、“华老栓”土特产、“孔乙己”土特产有限公司、“孔乙己牌”茴香豆、“祥林嫂牌”茴香豆……
名叫“咸亨”的酒店好几家,名头最大的咸亨酒店,一盘茴香豆要6元,如果孔乙己在世恐怕已不得其门而入……外地游客仍一批批往里拥。
我先去了咸亨酒店。门前站着孔乙己雕像,真的有当街曲尺形的大柜台,有盐煮笋与茴香豆,也真的有人靠在柜台边喝一杯,不过不是鲁迅笔下的短衣帮,而是来找感觉的游客。
绍兴名人多,故居多。游绍兴,是一次密集的幽思怀古之旅,我来来回回地在这个老城里走着,一路走,一路不断地掉进古人和今人设置的一个个怀旧陷阱里,或情意绵绵如沈园,或慷慨激昂如秋瑾雕像,让人无法抵御,也心甘情愿不加抵御。
但与鲁迅故居的热闹相比,古意森森的沈园少有人光顾,独立街头的秋瑾显得有些落寞。其实,寂寞的何止是秋瑾,还有“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敬之、自称“畸人”的文化奇人徐渭、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连周恩来故居,在旅游旺季来参观的人也寥寥可数。
就在大家以各自不同方式释放“鲁迅情结”时,人们发现:鲁迅正有意无意地被演化成一种资源,一种商机。不仅绍兴,上海、广州、北京等鲁迅曾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在大力兴修鲁迅博物馆、鲁迅故居。对各地兴起的“鲁迅热”,有人认为是当今社会对鲁迅精神的需要;但一些商业作法不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而是恶俗与践踏,是把“鲁迅存进银行,在吃鲁迅的利息。”
倘若鲁迅先生有知,对此作何感想?
1926年,在写給许广平的“两地书”中,鲁迅早有预言:“我在静夜中,回忆先前的经历,觉得现在的社会,大抵是可利用时则竭力利用,可打击时则竭力打击,只要于他有利。”
以鲁迅先生的锐利,洞悉的岂止是70年后的今天。鲁迅对国民性的深刻剖析至今无人企及。但自从他的名字被制成金子招牌后,他思想的光辉就被遮蔽了。狡猾者依然狡猾,愚盲者依然愚氓,国民之劣根依然故我。大陆导游与香港欺蒙游客的手段都是一样的。
但绍兴人的精明之处,在于把无价的“鲁迅文化”,变成了实实在在可感、可触的“鲁迅经济”或曰“怀旧经济”,在于他们为游人精心营造的那个似是而非、却耐人寻味的境界:从鲁迅故居到咸亨酒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孔乙己到茴香豆、从乌蓬船到青石板桥……一草一木,皆精致妥贴,一切都恍若当年的样子,给你一个足够的怀旧时空,一任你寻觅再寻觅,缅怀再缅怀,尽情释放自己的内心情怀。而这,对于一个前来寻梦的异乡人就足够了。
过于整洁的百草园依稀不是梦中那个,游人接踵的三味书屋少了许多肃穆,繁华夜市和街上走过的时尚女孩都清清楚楚告诉你:这里已是一个现代都市,鲁迅不过是一张鎏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