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4|
塞林格走了,谁为我们守望?
塞林格走了。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2010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州家中去世,终年91岁。
塞林格,这个沉寂已久的名字,他的离去与存在同样让这个世界惊动。在一瞬间,我的内心好像有什么东西被轻轻拨动了……
青春的纸张带着沙沙的声响在我眼前轻轻滑过,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带着点迷茫,有点像霍尔顿,但又不是。叛逆只是一点微弱的内心活动,我不会逃学、不会离家出走,更不会考试不及格,我几乎是标准的好学生,但我却渴望着一种精神逃逸。我羡慕地看着霍尔顿出走、骂人、逃课,看着他自由自在行走在成人秩序之外。而我不能也不敢。
渴望和羡慕就这样悄然埋在了心里,连同这本书的名字《麦田里的守望者》。长大后,我时时想起的是书的名字,书的内容反倒渐渐淡忘了。我的眼前会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大片金黄的麦田里,一个迷茫的男孩在守望什么?就像一个永恒之谜,让我时时不解。直到今天,我才看到了英文版名字是“The Catcher in zhe Rye ”。
“Catcher”,原意是棒球队的“捕手”,1983年,棒球运动在中国内地尚不为大众所熟悉,“Catcher”被译作了“守望者”。而“守望者”便具有了使人追索不已的终极意味。这实在要感谢翻译者施咸荣先生,否则,不管这部书卖的再怎么好,我也不可能保有如此持久的追问。
大红大紫的塞林格选择了隐居,不接受采访,不走秀,不签名售书,离群索居,让人生进入另一状态。少了喧嚣,少了星光熠熠,却多了安宁,多了一份神秘。让我们这等凡夫俗子更加望尘莫及。
在隐居的小山坡上,塞林格默默注视着这个世界,也注视着我。我相信,他把叛逆、迷茫和追问植根于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中。
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就是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塞林格不像托尔斯泰,随着年岁增长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情怀愈见深厚、宽广。塞林格表达完对世界的看法,没有更多的话好说,陷入沉默,选择隐居。我更喜欢这样解读他。而我们在他冷眼旁观的世界里翻云覆雨,却不过是他眼里的一场闹剧。他微笑着,以他特有的机智为我们守望,守望那一抹纯真的夕阳。他相信已把永恒留下。
今又是: 是。说实在的,写博啊,好像花园里替花锄草时解闷的口哨,吹吹不过是趣味情调的自然而然。也有认真的时候,毕竟占了不大的比例。这其实很正常。我常说,依云而走 ...
朱悦华: 这篇是很粗浅的一点认识,点到而止,没有深入挖下去的。至于文字,也是一般的叙述而已。
你对文字的论述,我以为非常精辟。你说的是文字背后的底蕴,是来自哲学 ...
今又是: 非常欣赏类似的写法,是方式的不同。
以下是我今天留给一位好友的回复。是随笔,但我说了我的一些对于文字的看法。不一定完整和间隙无缝,敬请裁断:
“昨天和语 ...
康寧之友: 真的有人为自己守望吗?如果连自己都不肯为自己守望的话。然而,即使有,那到底有几个真的明白自己需要守望什么?能够守望什么?有无必要做这样的守望而又能够坚 ...
新兰: 沙发欣赏好友心血之作!精彩!喜欢离群索居——精神与人格的独立无扰!我也深信他已经把永恒留下!
放飞情感: 他微笑着,以他特有的机智为我们守望,守望那一抹纯真的夕阳。这是人生灵魂的最高境界。
人人向往,多人又做不到,因为人脱不了凡尘纷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