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从愚民、顺民到公民
前些日子,拜访了年近九旬的前辈宋琤、何燕凌,老俩口都是人民日报早期创办者之一。闲谈中说起他们上中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公民”。我暗里思量了一下,那应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情了,算起来已有70多年了。后来谈到广东乌坎选举的柳暗花明,宋琤脱口而出:“这才是公民社会啊!”
“ 公民社会”,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语词如此自然出自80多岁老太太口中,着实让我纳罕了很久。我知道那是他们思想深处的种子,是潜藏在他们生命底部的嫩芽。如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们历经了很多磨难、迷茫和痛苦。但这颗小小的种子一直保存在心里,就像一盏灯,照着他们前行。
公民,一个充满了尊敬与庄重的称呼,是将自我意识和社会发展相关照的担当,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荣誉。“公民意识”包括了平等参与、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和理性等内涵。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士民工商,排列有序,各安天命,如同四季轮回。按理,在安静和谐的乡土秩序中,顺民文化所构建的应该是一片和平与安宁的净土和人间天堂。
但是,正如美国人所说的“总统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制度”一样,中国皇帝们和他指挥下庞大的官僚体系同样是靠不住的。中国几千年封建史,没有选举,没有如菜市场般吵闹的议会,没有政客们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政治秀。而通过科举考试这一模型批量生产出来的知识分子,已经自发或自觉成为顺民文化的拥戴者和捍卫者了。
正如鲁迅所言:“中国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力争做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做奴隶的时代。”
顺民之所以成为顺民,是因为暂时做稳了奴才,顺民之所以成为暴民,是因为连当奴才也当不得。
关于愚民教育,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一段论述非常精辟:以前的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不许人民接受教育,现在的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只许人民接受一种教育;没接受过教育的人民因不识字而上当,只接受过一种教育的人民上印刷品的当。
同样的意思在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有另一种表达:民主国家所努力的是“提高人们的心智”,但是“专制国家的教育寻求的是降低人们的心智。”“因此,在这种国家里,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剥夺人们的一切,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的东西;不能不先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
时下银幕、银屏上,宫廷大戏热闹上演,权术计谋反复较量,主子奴才轮流登场。这样的耳濡目染,对青少年会产生怎样影响?对培养公民意识又有何益处?
“公民社会”起源和发展于2500前的古希腊。那时的中国,秦始皇正大开愚民先河。此后历代帝王无不以愚民为手段,以培养顺民为目的。封建专制下,民众要么默默忍受,甘为顺民;实在忍无可忍了便揭竿而起,成为暴民。奴才与天子的历史演义几千年周而复始。
有人说华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因为他第一个通过民主制度的设置将权力关在了笼子里。奠定了此后200多年美国民主制度的根基。
有什么样的民众,就会有什么样的统治者。曾有很长时间,国人不知民主为何物。这让我想起造反派对宋琤的反问:“民主好吃好喝啊?”正因为不知民主为何物,才有了“文革”这场浩劫。这其中的逻辑是如此简明而深刻!
五四前夜,西风东渐已半个多世纪,为了诠释民主的词义,翻译者在洋洋数十万的汉语词库中颇费了一番踌躇,最后只好根据音译称之为“德先生”,听上去象是位穿西服的洋大人。
穿着洋装的民主来到了古老中国,着实让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兴奋了好一阵子。这几代人中就有年轻的宋琤和何燕凌。从此,我们在封建土壤里开始了建设民主社会的艰难尝试,公民意识的培养也历经了无数艰难曲折。
公民社会与民主制度互为因果。公民的政治参与既是民主制度的结果也是推动民主进步的动力。今天,互联网已成为培育公民意识的天然“氧吧”,人们对民主制度的呼声空前强烈。民主这个穿着西装的“洋大人”终于可以穿上中国人自己的服装了。
201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