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段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章》。在我们那个时代是中学课文,所以很多人都相当熟悉。意思是:“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两个都得到,那就不要鱼而要熊掌”。孟子是怎样做出这个选择的呢?他显然认为熊掌比鱼更有价值。但我对孟子的结论一直不是很满意,夫子太简单化了,难道世界上的事情只有一种答案吗?
如果把这个题目改一下,得到鱼的可能性为70%,得到熊掌的可能性是5%,二者不可得兼,夫子还会舍鱼而取熊掌吗?
其实这道命题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讨论,在人生的许多叉路口,比如选择工作,选择配偶,选择职业方向也常常遇上这样的问题。当你问 “长大了想当什么”,美国孩子多半会回答:我想当总统,或NBA球星,或American Idol等等。美国家长对这类异想天开的目标也相当支持,“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到”。华裔的家长好像更加实际一点,这也反映在华裔孩子传统的职业选择取向:医生,律师,工程师之类到今天还是主流。有一次我问一个中学生的职业目标,她说:我想当精算师 (Actuary)。我吓了一跳,Who would do that? 没有一个孩子会自己把计算给汽车撞死的概率当成一个好的职业选择,这无疑是家长的主意。
不同的人在叉路上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生观。如果你认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你可能会做出一系列的选择。当然,眼睛盯在一亩三分地上并没有错,只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庄子在《逍遥游》中就说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斥鴳和鲲鹏是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谁都没错,视野不同而已。
不幸的是很多中国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出选择。“你不要东想西想,只管好好读书,考进好大学”,父母常常这样说。好像进了名校一辈子就搞定一样。另一方面,在“为孩子把把关”的幌子下,中国家长又常乱干涉孩子的选择:别去学音乐,没有饭吃的,等等。其实这是他们的人生,主意还是要由他自己来拿。我可不愿意他一辈子不幸福,最后怪到我头上来。
维也纳的选择
几天前看KQED的“火花”节目,碰巧看到介绍美籍华裔女歌手维也纳-邓(Vienna Teng)。
在加州硅谷,常有软件工程师从收益丰厚的大公司中急流勇退,独自去创业。但较为少见的是离开高科技创新的中心,将成功的赌注押在成为一个独立的歌手和词曲作者。然而这正是湾区长大的歌手维也纳-邓在2002年时做出的决定。还没等她搞明白怎么回事,她已经登台为NPR演出并上了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节目。在以后的岁月里,维也纳还在世界各地举行数以百记的演唱会。
维也纳-邓的原名为史逸欣,出生于台湾人家庭,在湾区长大。她从五岁开始学习钢琴,也很喜欢唱歌。但同大多数华人家庭一样,父母更希望她在学业上能出人头地。史逸欣也是很争气,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西部名校斯坦福大学。看样子她也会步哥哥的后尘走上学医的道路。
但事情转眼间就变了。“像许多其他想读医科的人一样,我在有机化学这门课上栽了跟头。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想,'这也许不是我应该做的’”,维也纳在KQED的“火花“节目的采访中是这样回答的。
梦碎医科之后,史逸欣转修计算机。2000年,她从斯坦福毕业后进入硅谷的高科技巨子- 思科 (Cisco Systems),成为了一名软件工程师。在业余时间里,她把从小就开始磨练的音乐技能放在创作原创歌曲上,借鉴了她少女时代的古典音乐训练,以及父母的音乐收藏,包括民间摇滚,莫扎特和国语流行音乐。
史逸欣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网上和开放式麦克风(open mic)之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她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维也纳-邓”。取名“维也纳”是因为那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地,而姓“邓”则是向台湾歌坛巨星邓丽君致敬。
“我12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个名字,当时想,'哦,如果我有朝一日成为摇滚歌星,我会取这个的艺名,这样就没有人会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了’”,维也纳回忆道。2002年,她被一家唱片公司看中并签下了合同。史逸欣随即从思科辞职,专心于她的音乐事业,也开始了她漫长的流浪之旅。
维也纳-邓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兼收并蓄,混合的音乐,她将此风格称为“室内民谣”(Chamber Folk)。维也纳以叙事为主的歌曲充分利用了她敏捷多变的声音,在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和打击乐等背景音乐的配合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维也纳的歌声,也许不像许多美国女歌手那样音域宽广,却带有一种磁性的味道。她的歌吸引某种特定类型的听众。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歌词,无论是讲述的是爱情故事,纯真的友谊还是外婆的叮咛,都是徐徐道来,平实之间更见才华。
维也纳-邓已经发行了四张专辑。她最近一张是“内陆领地”(Inland Territories),发行于2009年。这张专辑也代表着她在艺术上走向成熟。关于她是怎样的歌手,维也纳回答,“我想,我更感兴趣的是成为一个讲故事的词曲作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维也纳-邓也许不能算是很成功的歌手。出道也有10年了,却一直不是很火。因为主要是唱英文歌,华人的圈子里知道她的人也不多。如果光从钱的或者从生活稳定的角度来看,她离开思科出来闯荡也许并不明智。连她的外婆都对她的选择颇有微词。但维也纳-邓有自己的维基网页(wikipedia),有几个思科工程师可以这样吹嘘啊。
鱼和熊掌
2010年,维也纳突然向她的歌迷宣布,她已经被密歇根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学院(Erb Institute for Global Sustainable Enterprise)录取。通过该项计划,她将获得罗斯商学院的MBA和天然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硕士(她也许是华人歌手中学位最高的)。她还将继续演出和作曲,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频密地巡回演出了。
维也纳-邓的粉丝们对她的这一动向相当关注。这是不是说明她在十余年颠沛流离后打算改换跑道,要从歌坛退出了?也许是,也许不是。不管她以后选择什么道路,我都要为这个敢做敢为的女孩而喝采。在很多方面,她做的是开拓者的工作。追寻自己的梦想,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是要有些勇气的。即使最后不成功,也不会在年老的时候后悔人生空度,“我原来有可能成为XXX,但我没去做。”
有些事后诸葛亮也许会说,她应该先取鱼,再取熊掌。但问题是一旦得到了鱼,进入了某种惯性,还会放弃了去寻找更加难寻的熊掌吗?也许,不经意之间,维也纳找到了解决“鱼和熊掌”这道难题的最佳解法。先取熊掌,回过头来再取鱼。
原来孟夫子最终还是错了,鱼和熊掌是可以得兼的。
今又是: “室内民谣”(Chamber Folk)。
我就喜欢这样的人,说到底,就是敢于不断离开诱惑,不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在做事里不断突破、打造和更新自己。试想,一个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