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传统人物画如果不吸纳西方写实造型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就没有 20 世纪中国人物画的长足发展;而在当下普遍接受了素描体面造型的审美经验和基础训练之后,中国人物画如果不尽快补上传统笔墨乃至传统审美精神的课,人物画就有被完全“西化”之虞。笔墨加素描作为 20 世纪传统人物画的改良方案,其难点在于用写意笔墨语言表述素描造型的体量与结构,即人物画家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和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而且还要能将这两种具有“中”与“西”文化表征的语言融会贯通。在 20 世纪中国画史上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物画家,无不是在这种语言转换中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探索。问题是,当这种人物画改良方案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基础训练之后,中国人物画教学也渐渐由“中体西用”转换为“西体中用”,而且,传统文化不断在现实文化中流失,毛笔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中体”反而成了人物画教学的“大问题”。换言之,就是现在美术院系的学生没有不能画素描的,而用毛笔画传统写意人物倒生疏困难了。
这个问题是我和广才兄在西藏之旅的夜谈中侃出的话题。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杨建侯教授的研究生,广才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所当年由徐悲鸿执掌的美术系里得到了扎实的人物画基础训练,再经过多年创作实践之后,他深味人物画的个中甘苦;作为现任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他有感于当代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的某些弊端,有感于当代中国人物画基础教学中的种种困惑。他特别提出:对于当下学生素质而言,中国人物画的基础是书法、是对传统文化的整体审视和审美意趣最透彻的把握。那一宿,因谈论怎样画西藏人物而扯出的当代中国画人物教学问题,实在是很深入的。我觉得他的这种思考,有利于他现在工作的岗位和职责,有利于他对江苏基础美术教育实施的整体把握。
江山代有人才出。江苏自古不乏山水画家,也不乏山水画的传统与氛围,以至原本画人物的后来改画山水,而且在中国画坛,江苏最出彩的都是山水画家。当我们反思这种文化现象的时候,不免为遮蔽在这个光影里的人物画家叫冤。因为,在江苏还有许多像广才这样的人物画家在不计名利地辛勤耕耘,没有他们,江苏画坛的现状是不完整、不真实的。从这个角度上,我很钦佩广才,敬仰他的真诚、执著,甚至是作为美术教育者身份的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广才的作品大多是在课堂完成的,是课堂里那些进修教师或未来教师的示范或“摹本”。在这些作为基础的示范写生中,他不可能加入更多个性化的语言或自我性情的发挥,而是在人物写生时如何运用传统的笔墨语言,用毛笔“说话”,让柔软的笔随心之感悟而渗透民族文化的意蕴。这些作品准确传达了他对中国人物画基础教学的深入思考,也即用书法意趣的、充满民族文化审美精神的“笔墨”去表现现代人物的造型和现代人物的精神。从这个角度上,他的这些作品具有了现实针对性——对于弱不禁风的避世新文人画,它具备了直面现实为当代人物造像的精神;对于没有文化根基被“西画化”的素描人物画,它承传了传统文化的语言和意趣。
倘若说,他的这种人物画作品只是中国人物画基础教学的示范,那么它对于以山水画称雄的江苏画坛而言则更具备了播种的意义。
注:本文作者尚辉为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美术》杂志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
链接《美术报》:http://msb.zjol.com.cn/html/2006-06/17/content_111742.htm